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光记录倾斜观测的时间服务很重要。根据观测工作实际的需要,优化设计并制作了时号灯自动备用电路装置。在原时号灯部分发生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时号灯,直到故障处理后为止,并以LED发光警示。提供了电原理图,介绍了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使用效果。实践表明,该装置质优高效,价廉便用,可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并可在地磁等光记录观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控制器主要是为金属摆光源灯、时号灯提供交直流电源转换,光源灯、时号灯烧毁自动报警,以及用石英钟时号脉冲作为时号灯的开启信号,准时点燃,日差小于0.2秒。时号灯的点燃时间可控范围为10~60秒。本控制器自1979年安装于广西地震局灵山地震台地倾斜组,使用至今性能良好,动作可靠。为该组获得良好资料提供了可靠保证。近几年该组质量上乘,连续为国家地震局评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在照相记录地磁倾斜仪中,时号灯一般采用弹簧片触点做电源开关,其工作时间的长短,通过机械钟带动凸轮控制弹簧片触点的闭合时间来实现。由于弹簧片间隙大小的调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即使经验丰富的观测人员,经过数次乃至数十次调整,时号灯的工作时间也很难做到如愿;另外,由于弹簧片本身所具有的疲劳特性和触点氧化现象的存在,时号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触点闭合时间变化和接触不良等故障,影响资料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款无触点时号灯电源控制电路。该电路具有机械触点、电脉冲触发,时号灯亮度、时号灯工作时间可调等多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一种用于地倾斜仪和地磁光记录仪的配电盘的原理。它具有交、直流自动切换功能,输出电压稳定。光源灯、时号灯烧毁及记录滚筒停转均可报警。报警采用声、光两种方式。配电盘上装有电子表,从中译出时脉冲来点燃时号灯。 该配电盘可保证观测资料的图面质量及记录资料的连续。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台站现有仪器的技术性能,充分现有观测仪器及时获得连续、可靠、准确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地磁仪时号钟的缺点,考虑到SY2石英钟准确、稳定、可靠的优点,对地磁仪时间服务系统作了一些改进,试制了石英钟时号变换器。地磁时号钟原来是用机械闹钟外加一对时号触点改装而成,到整点时刻,触点闭合,接通时号灯供电回路,时号灯发亮,从而在照象纸上打出时号来。但机械闹钟的精度较低,而  相似文献   

6.
DS—1型电子时分号控制仪是我局仪修组研制的一种新型时间控制仪器,用于磁偏角照相自动记录,可以得到准确的时标和清晰的变化曲线。与从前使用的机械钟控装置相比较,具有准确可靠、耗电少、维修方便等优点,适合目前群测点配备使用。一、仪器主要性能电源电压 DC.6V 静态耗电量 4mA 时标日差小于0.5秒工作温度 -10℃—55℃时号灯亮时间 3—20秒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7.
利用家用石英钟步进电机的驱动信号、整点报时触点或数字钟时分秒号脉冲控制时号灯的开启,具有可靠性高和有效工作年限长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地震系统开始研制、使用光记录水平摆倾斜仪。水平摆虽具有角放大倍率高,能较好地记录地倾斜的特点,但由于仪器洞室潮湿、台站供电不正常(停电或电压不稳定等),光源灯和时号灯常烧坏熄灭,推动钟(滚筒)生锈或发条、固紧螺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时标电路     
为了使磁照图的时号线准确、清晰、完整、可靠,我进行了用石英数字钟改成时号钟的尝试。这个时号钟的特点是;准确、稳定、无触点、省电等。以往地磁记录用的时号钟,都是采用机械触点进行控制时号灯的亮灭,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运行起来不够稳定、可靠。因为触点经常进行接触和断开,触点在长期的运行中,由于氧化,电火花的烧蚀和尘土等因素,会造成触点接触不良。因此,时号灯的机械触点不能稳定,准时打开和关闭,有时甚至不能打开,因而不能保证得到完整的时号线。  相似文献   

11.
山西阳泉地震台倾斜观测一直采用光记录倾斜仪 ,在以往的工作中 ,灯光系统的故障率最高 ,其中尤以时号灯控制部分为甚。多年来随着工作的需要 ,不断改革和研究 ,笔者最新设计并制作了精巧简捷的时号·光源灯控器 ,于 1 998年 9月安装运行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时号·光源灯控器主要由电源、光源灯、数字钟、时号灯控制、简易智能故障诊断指示等部分组成。整个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 ,简单灵活。其电原理见图 1。1 电源及光源灯部分的工作原理电源部分采用 6V供电制 ,效率为普通 1 2 V供电制仪器的两倍 ,交流部分设计为简单的开关自控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陶瓷偏角磁变仪的整点值读数精度,我们对陶瓷偏角磁变仪自动记录部分的时号装置作了改进。该仪器原先是用闹钟改装的机械触点,每小时接触一次。该装置工作虽较稳定,但时间精度差,24小时走时误差达3至5分钟。天长日久,触点易磨损或氧化,接触电阻大,使时号灯工作不可靠,造成时号线粗细不匀,影响照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岩石摩擦可以发光。许多强烈地震都伴有发光现象。这两种光有无内在联系,近百年来已引人关注。1898年米尔尼[J.Milne]提出地震发光是岩石摩擦生热所致。1941年日本川濑次郎认为“尘土摩擦放电”造成了地震滑波时的发光现象。1985年前后,我国郑联达提出闪电式的地光,既非由于岩石摩擦生热所致,也非某种放电,而是晶体破裂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和地震时的电磁辐射和发光现象,已被多次震例所证实,这些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岩石样品的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对解释地震发生的过程会有积极意义。本文介绍的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宏观发光现象对研究震前地光和电磁辐射的成因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岩石标本破裂时的电磁辐射和光发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做闪长岩和大理岩破裂试验时,同时记录到电磁辐射和光发射,并利用记录到的磁场值计算出了电场强度。结果表明,这个电场强度比压电效应形成的电场强度大2、3个量级,算出的破裂面之间的电压大于空气的击穿电压。因此,岩石破裂时裂缝间的空气被击穿,这就是发光的原因之一。 另外,发光的形状与岩石标本破裂的形状相似。本文提供了一种研究岩石破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许多解释震时发光的物理机制都以地震裂缝高速传播时产生很高的温升为条件。本文从弹塑性断裂动力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了传播的裂缝尖端附近的温度场。数值结果表明,地震时传播裂缝尖端附近可产生几百度至近千度的温升。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至9月,在我县龙潭镇兴华村观音岭(观音岭位于龙潭镇正东方向1公里)南面的半山腰上曾多次出现球形发光现象。这种发光现象呈球状,不脱离地面,持续时间约10分钟,直径约8至10厘米,听不到有任何声音,光的颜色呈白色,很耀眼。据目击者反映,这种发光观象都是在晴天里看到的,但也有个别人在晚上看到。有的人看到这种发光现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学者安艺敬一曾经使用小地震的平滑初动解分析地震区的应力特征。后来李钦祖又将该方法用于单台或多台的小地震初动资料分析,以讨论区域应力场特征。上述方法的特点是:在强震很少发生时,当对一次小地震观测的P波初动资料很少,不足以得到确定的节面解时,如果多次小震在一个邻近的范围内发生,而且它们的P波初动分布  相似文献   

19.
用李(Lee,E.H)和托保(S.T.Tupper)关于撞击速度V_L大于塑性波速度C_P时弹体撞击刚性靶引起激波驻波而产生撞击发光的穿甲力学理论来解释地震中地光现象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91年9月28日至10月上旬在北京市平谷县马坊地区出现了一些小地震活动,其中包括9月28日北京时间08时37分和18时48分相继发生的两次M_L=4.0地震。本文叙述了这两次地震的宏观调查结果和使用数字地震台网进行近场监测的情况。利用这些小地震活动期间所得到的数字记录确定了4次小地震震源的精确位置,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求解了这几个地震的震源机制。根据研究的结果判断这些地震是马坊—夏垫断裂带北部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