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有明显差异性,不同成因类型的富硒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富硒程度也不同。依据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田阳区、右江区和德保县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以评价区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成土母质类型下适合百色市发展富硒水稻产业的富硒土壤标准。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1 mg/kg,硒资源丰富。通过不同成土母质富硒率对比,发现当碎屑岩地区土壤硒含量达到0.24 mg/kg时,水稻籽实富硒率为72.7%,建议以此作为百色市碎屑岩地区的富硒土壤标准值,为当地土地区划利用、发展富硒水稻产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焉耆盆地绿洲区发现富硒土壤2 546 km~2,富硒土壤中硒元素含量0.30~1.80 mg/kg,平均0.47 mg/kg。富硒土壤中与农业种植有关的养分元素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具明显正相关性。综合研究认为,土壤中硒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有利层位为侏罗系。富硒土壤区农作物样品富硒率介于31%~87%,具良好的富硒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地区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新平县者竜—戛洒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该地区富硒土壤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8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0.29 mg/kg,按0.4 mg/kg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曹容浩 《岩矿测试》2017,36(3):282-288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表层土壤的硒含量为0.031~2.361 mg/kg,平均值为0.354mg/kg,足硒、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地区面积的88.69%。同时发现,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海拔高度是影响龙海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火山凝灰岩区、花岗岩区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的硒含量最高,园地、耕地土壤的硒含量适中;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说明在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硒元素易于富集,尤其是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区土壤中硒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成果对龙海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赣南青塘—梅窖地区为典型区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共采集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89件,农作物样品72件。系统地分析了土壤及农作物中硒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4 mg·kg-1,其中面积比例为4859%的土壤硒含量处于足硒状态,面积比例为4286%的土壤硒含量处于富硒状态。在空间分布上,缺硒和潜在硒不足土壤仅呈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质硒的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硒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没有相关性。花生和水稻富硒率较高,其中花生和早稻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仅晚稻存在一定的重金属超标现象。通过对比富硒土壤和不富硒土壤中晚稻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硒的富集系数和含量,发现在富硒区晚稻中重金属的超标率远远低于非富硒区,说明土壤硒元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稻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新疆天山北坡乌鲁木齐至沙湾地区分布大面积的富硒土壤,硒含量水平较高,且富硒土壤中多种肥力元素含量较丰富。研究发现硒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硒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但决定硒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当地典型河湖沉积相的表生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硒是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特色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碧江区土壤硒元素含量平均值超过贵州省及全国硒含量均值。富硒耕地面积达29426 8万亩,具有较大的富硒资源开发潜力。成土母岩为炭质页岩所形成的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成土母岩所形成的土壤,强酸性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酸碱度等级土壤,水田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旱地、果园、水浇地等其他类型土地。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影响因素,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理化条件对土壤硒元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浙江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发现,浙北、浙东、浙中地区富硒土壤呈大面积分布。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石灰岩土硒含量最高,黄壤和红壤硒含量次之;不同类型成土母质中,以残坡积物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类型岩石中,以石英砂岩、硅质岩和中深变质岩硒含量较高,高于中国东部地壳丰度值。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富硒岩石和煤系地层区。硒多富集在土壤表层,由地表向深部含量迅速下降。根据土壤背景值和硒生态景观分级标准,建立了富硒土壤评价标准,划分硒含量等级区,圈定了浙江省富硒土壤分布。  相似文献   

9.
广西全州县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西全州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中硒的总体分布特征、受控因素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全州县存在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0×10~(-6),足硒和富硒土壤面积分别占17.38%和81.88%。土壤硒含量的分布明显受成土母质、土壤质地、pH值等影响,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富硒农产品丰富,富硒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淄博市博山区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土壤富硒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博山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0.43 mg·kg^(-1);研究区50.09%的土壤处于足硒状态,42.89%的土壤处于富硒状态,富硒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等影响明显,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广泛出露的富硒岩层(特别是煤矿层)是影响土壤含硒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硒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一直是研究热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为丰富,适宜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富硒区—江门市崖门镇为例,系统采集了岩石、风化土、稻田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及水稻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硒含量测试,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崖门镇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土、稻田表层土壤、剖面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大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208mg/kg、0.2325mg/kg、0.5060mg/kg、0.83mg/kg、0.0003mg/L、0.0004mg/L、0.058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与珠江三角洲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0.51mg/kg)相当,大米硒含量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迁移规律为:土壤剖面硒元素向下部迁移,沿径流方向硒向下游迁移。土壤硒较易向水稻根部迁移,较难从根部向水稻地上部分迁移。本研究获得的土壤-植物系统硒元素分布与迁移规律可为该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宁  窦磊  游远航 《现代地质》2014,28(5):928-934
通过对台山地区岩石、土壤、农作物等样品的系统采集,准确测定了它们的硒含量,研究该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富硒来源,查明当地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岩石均含有硒,但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及形成的时代密切相关,而在各时代形成的岩石中,上寒武统浅变质水石组岩石含硒量最高。不同岩性含硒量的分布规律为浅变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凝灰岩→花岗岩。台山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但不同成土母质土壤剖面的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浅变质泥岩母质类剖面硒分布以底部聚积形式显现,砂岩母质类呈表聚现象,花岗岩母质类则以中部淀积层富集为特征。岩浆活动的硒源提供、区域浅变质作用的活化富集及粘土矿物的吸附保留,它们共同作用造成了台山地区土壤丰富的硒含量。在不加入外源硒及未经土壤改良的情况下,台山地区超过40%的农作物硒含量已达到现有的富硒农产品含量标准要求,具有广阔的开发富硒农产品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冯辉  张学君  张群  杜丽娜 《岩矿测试》2019,38(6):693-704
北京是典型的硒缺乏地理分布区,但近些年研究成果表明局部地区土壤达到富硒水平,掌握该区富硒分布特征对于开展北京地区的富硒环境研究和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大清河流域生态涵养区1615km~2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等方法测定了研究区1297件表层土壤、25组玉米及对应根系土壤和15件岩石中Se等地球化学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土壤和农作物中硒含量特征、富硒成因来源以及土壤硒与碳铁磷等其他元素的关系,评价富硒土地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区间为0.055~0.465mg/kg,背景值为0.257mg/kg,呈现富硒特征,厘定出360.4km~2富硒土地资源。当地种植的玉米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028~0.70mg/kg,几何均值为0.20mg/kg,80%的玉米样本为富硒农产品,且土壤富硒与作物富硒空间分布一致,指示土壤硒是作物体内硒的重要供给来源。研究认为,地质背景和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分布的主控因素,河流相沉积的暗色岩系是重要的土壤硒来源。富硒土地整体环境质量清洁安全,仅3.23km~2(面积占比0.2%)土壤重金属(镉汞铅)含量超风险管控值,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梳理了支撑泛珠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优势资源环境条件: ①富硒耕地资源优势显著,可有力支撑富硒产业发展; ②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优良,应急/后备供水保障能力强; ③地质遗迹类型较多,典型稀有,价值高,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④地热资源保有量大,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 ⑤海岸带资源禀赋优越,但局部存在海岸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 ⑥矿产资源区域特色鲜明,海上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大; ⑦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较好。指出了区内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局部存在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岩溶塌陷、水土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查明了珠江口土壤中硒含量高背景值是富硒大米形成的基础,探查了红层盆地压性构造带找水优势区域,研究了泛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绿色生态保持间的协调程度。这些进展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西龙南地区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江西龙南地区表层土壤Se 平均含量为0.34 mg/kg,总体足硒,局部富硒,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异常查证结果表明,富含硒的基岩是富硒土壤分布的控制因素?在研究区发现天然富硒水稻?富硒大豆优质农产品,其中大豆的富硒率达100%?土壤中有效Se 与总Se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Se 含量增大可增加有效Se 量;有效Se 与阳离子交换量(CEC)?N?P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粘土矿物及有机质对Se 有较强的吸附?络合作用,且土壤中有效Se 主要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水稻?大豆中Se 的生物富集系数均与土壤Se?N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K2O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动物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建德市耕地表层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土壤硒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黑色岩系之间的成因联系,探讨了黑色岩系富硒机制,研究了水稻植株中硒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建德市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介于0.06~11.5 mg/kg之间,均值为0.35 mg/kg,不同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中土壤硒含量差异显著。根据土壤硒和重金属含量,圈出清洁富硒土壤2 647 hm2,主要分布于寒武系灰岩、碳质页岩、钙质泥岩等岩石出露区,指示土壤富硒与这套寒武系“黑色岩系”有密切关系。古沉积学研究认为,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滞水的沉积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海底沉积物大量吸附来自地幔的硒,成岩后形成富含硒等元素的黑色岩系。水稻根系土中硒形态组成分析表明,醋酸溶解态硒占比较小,残渣态占比较大,说明水稻根系土中硒可利用性较低。稻米、莲子、草莓及其根系土采样分析表明,稻米对土壤硒的富集系数最高,水稻植株中硒含量具有根>叶>茎≈籽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西部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发现有珍贵的富硒土地,但对三江平原土壤硒的分布以及土壤硒含量的控制因素研究较少。三江平原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区表层土壤主要以足硒为主,未见硒中毒土壤,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山前至沿挠力河之间的冲湖积低平原地区,少量分布于萝北县城北部的湖成剥蚀台地,硒不足或硒潜在不足地区主要沿松花江河流以及萝北地区黑龙江古河道展布。根据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硒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认为三江平原表层土壤硒含量主要受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土壤质地中黏土的吸附作用影响,铁、锰等氧化物以及土壤pH对硒富集具有一定影响,但作用较小。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显示三江平原地区多为无风险区,是一块珍贵的清洁土地资源,当地可依托富硒土地发展绿色富硒农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土壤中硒元素的有效吸收是水稻富硒的关键,而土壤中硒的形态则是影响水稻吸收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影响富硒土壤中硒的形态与水稻籽实中硒含量的关系,本文对陕西省安康市西部土壤开展了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本文对研究区土壤硒的形态以及水稻富硒状况进行测定,获得了土壤中各形态硒的赋存状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