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在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度高的特殊条件下,地质灾害监测成本高、精度低的难题,提出 了基于北斗联合光学、雷达等多源卫星遥感手段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北斗的高时间分辨率、雷达 卫星的高空间分辨率,结合高分率光学遥感手段,探讨了面向复杂地形和植被覆盖的 CR 和 PSInSAR 联合监测、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与变化监测以及集成北斗与多源遥感的地表形变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 建立地质灾害区域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形变场,耦合地表覆盖物的变化场,建立了一套基于地 表形变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此技术方法成本相对低廉,监测精度相对较高,可为今后复 杂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煤矿矿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矿山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均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省是采矿大省,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冒顶、地表塌陷、矿坑突水等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本文详细研究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物理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庆元地处浙西南山区,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表风化土层厚,因受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历年来多发地质灾害,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县(市)之一,有着种类典型、点多面广、发生频繁、危害大、继发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阳市龙安区地处豫北丘陵地区,境内地表形态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为突出。近年来,龙安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实行区、乡、村三级群测群防联动机制,开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安阳市龙安区地处豫北丘陵地区,境内地表形态西高东低,低山丘陵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为突出。近年来,龙安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实行区、乡、村三级群测群防联动机制,开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按照国土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电法在公路路基下伏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最主要的隐患是岩溶发育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滑动、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是基于垂向直流电测深、电测剖面和电阻率层析成像的物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岩溶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来勘察土洞,溶洞、溶沟、溶槽、石芽等不良地质体及划分岩溶发育带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不仅知道家附近的滑坡威胁我们的安全,如果地质灾害发生,我们还会按照这张卡上的流程图撤离到安全地带。""有了这个卡啊,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地质灾害的威胁了。"6月18日,在博爱县寨豁乡老马岭村地质灾害隐患点了解防灾避险的情况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位于博爱县北部山区的寨豁乡地表风化严重,岩体较松散,是地面裂缝、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多发地区。经今年3月份以来的排查,全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处。  相似文献   

10.
鲁豫交界的曹县黄河故道地区,地势较高的自然堤堤缘区是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裂缝主要由地表厚粘土层干湿胀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受地形和大气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裂缝影响不大。地表裂隙张力的直接作用、建筑物的非均质土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该区民房开裂。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和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至2008年,山西省先后解决了305个地质灾害严重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严重饮水困难。在过去的几年中,山西省共关闭包括非法小煤窑在内的各类小煤矿数千座。采矿主体已消失,但采矿给矿区附近的农村造成严重的地表塌陷、房屋损坏。全省煤矿采空区达6000多平方公里。2007年以来,山西投巨资对地质灾害严重村进行治理,共有305个村的23.1万名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严重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湖南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多年来一直是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重点关注区域。本文以怀化市辰溪县大水田乡窝棚溪滑坡专业监测点为例,初探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滑坡专业监测方法。通过分析强降雨过程各监测因子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判定已布设各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对后期沅麻盆地红层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方法提出建议,同时希望能对影响滑坡的降雨量、孔隙水压力、土壤含水率,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等因素和滑坡气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齐齐哈尔地区不是没有地质灾害,而是经常见到地质灾害,周边山区就有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地区有水土流失、软土触变、冻土冻胀融陷、土地沙化盐渍化等多种地质灾害,这些都会对工程建设构成威胁……”45岁的李丽华就是凭借着一股对事业的执着,奔波于各个建设单位之问,苦口婆心地宣传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地质灾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损失,修武县组织国土等部门根据往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并结合地质灾害发生历史和地质隐患点分布现状,以及境内地质环境特点,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最终确定洼村-大南坡、西夏庄-丁村、山门河-西村乡、云台山及青龙峡景区、中州铝厂赤泥坝等10处地质灾害重点区域。针对排查出的地质隐患区实情,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灰岩分布区易发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某一段穿越岩溶发育区的公路为例,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暗河、槽谷型岩溶塘、落水洞等灾害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拟建路段覆盖层厚度大约为2~20 m,基岩内岩溶极发育,岩石地表起伏大,溶沟、溶槽、岩溶塌陷、落水洞发育;岩石中溶蚀裂隙、溶洞发育。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有效地判定岩溶的发育情况,可以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将郴州市矿业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地表环境破坏、大气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4大类;提出了“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预防为主、在源头上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改进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查清现状、加大治理恢复力度”等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对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温家宝、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一些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都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2005年3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切实做好重点地区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提高预警预报成功率,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云和县把该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成果、重要小流域泥石流隐患防灾避险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使该县地质灾害防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是运用调查成果进行动态调整。该县根据重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的情况,多次深入到现场,逐一核对、登记,根据隐患点的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从去年的76个调整为84个,增加了8个监测点。  相似文献   

19.
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减轻或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根本途径。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建立移动观测站来监测地表在空间的移动和移动时间过程,确定有关时间系数,为本地区提供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济宁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定量-半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宁市存在的易发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在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判别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法、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概率积分法及比拟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一半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