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80,4(3):33-33
元素的比值 两个元素的含量之比,即叫做该两个元素的比值。元素的比值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参数之一。 V·M.戈尔德施密特在其巨著《地球化学》一书中曾谈到,在大多数海相陆源泥和页岩中,Fe:Mn=55:1;而我国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Fe:Mn=60:1,二者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海调查公共航次所获得的数据和悬浮体样品,使用ICP-AES、ICP-MS仪器对悬浮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悬浮体中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中主量元素铝、镁、铁、钙等含量为1%~30%,含量以铝为主;微量元素镉、铬、钴、铜、锰、镍、铅、钒等含量为n×10-6~n×10-9,以锰最高;铝与铁、锰以及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都有良好的相关性,指示这些主量元素以陆源输入为主和微量元素被细颗粒物质吸附为主的特征。水团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颗粒态地球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铝、铁及铬、钴、铜、锰、镍、钒等元素受水团的制约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沉积物的中子活化分析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工作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分析东海陆架和东海北部涡旋边缘区15个站位的沉积物,对其中28种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海附近大气中~(210)Pb沉降通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取自于东海附近的嵊县和三门县两个土壤样品中的~(210)Pb,求得该地区大气中~(210)Pb的沉降通量为2.05dpm/(cm~2·y)。这和美国Turekian模式预测的值以及日本函馆所测量的值相一致。为研究东海附近~(210)Pb地球化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海海底覆盖着一层疏松的沉积物,大体上在内陆架为细粒沉积,外陆架为粗粒沉积,陆坡和海槽区又分布着细粒沉积。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沉积物的组成与海洋中无机悬浮物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沉积物通过其沉淀和吸附,从海水中吸取微量金属元素。沉积物中,特别是沉积物表面的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对海水中颗粒物质的化学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化学效应远比沉积物本身的大量化学组成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所以,对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根据近几年在东海海域采集的74个地质样品,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沉积物中Ti,Cr,Mn,Ni,Cu,Ga和Ba等元素含量測定的数据,对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研究区域位于北纬26°30''至32°30′和东经121°30′至129°00′之间,取样站位如图1所示。大部分样品是1977年和1978年取的样,少数是1974年和1975年取的样。本文所用测定方法与设备同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东莱州仓上泻湖Y86孔柱状样的系统取样,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了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结合已有的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结果相分析对比,对泻湖沉积相进行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铝、铁、锰、钛等元素主要富集在粘土沉积物中;钙、镁受气候影响较大;锰、磷等受生物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火试金—ICP质谱分析地质样品中低于ppb级的Au、Pt和PdG.E.M.Hall等回顾工业实验室分析地质样品中Au、Pt和Pd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显然,Pt和较小含量Pd的检出限,不足以保证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计划。北美7个主要实验室关于Au、...  相似文献   

8.
刘韶  赵焕庭 《海洋通报》1998,17(6):28-39
应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9个表,底悬移质和20个底质沉积物样品里的34个元素,并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广澳前江湾泥沙和悬移质运移情况,通过对数据分析处理后,提出了该海域的悬移质及底质泥沙运动的方向有向中心地带汇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边缘海(黄、东海)沉积物可以提供水体中广泛的信息。Tessier和BCR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沉积物中不同地球化学相的提取。为了选取适用于第四纪大陆架沉积物不同相态的提取方法,我们进行了两种方法提取典型单一矿物的有效性和选择性实验,并且对每种方法提取天然沉积物(沉积物标准品GSD-9和3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提取液中地球化学代表性元素Ca、Fe、Mn、Al、Ti。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不同的地球化学相均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有效性,并且给出了两种方法每个形态的提取试剂体积的最佳用量。考虑到实际研究中吸附-解吸过程的重要性,我们推荐Tessier方法,同时利用Tessier方法提取表层沉积物提供了生产力和沉积物环境方面的信息。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Tessier方法适用于中国大陆架沉积物元素形态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对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陆源组分进行了水动力敏感粒度分级,以消弱"粒度效应"对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粒级样品内常量元素含量特征、控制因素、源区特征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与全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是控制常量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粒度效应"和表生环境下的自生作用对常量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粒度效应"主要控制8μm以下样品内元素分布;源区目前处于以斜长石风化为主的中等化学风化程度阶段,风化产物未遭受钾交代影响;Al2O3、Fe2O3、MgO、MnO、TiO2、P2O5六种元素在>63μm、32~63μm和8~32μm 3个粒级内含量相近,8μm以下样品随粒级减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CaO、Na2O两种元素在各粒级内含量分布特征与上述6种元素相反,高K2O含量且未受"粒度效应"控制,可作为鸭绿江端元的指示性元素。根据流域岩性特征分析,>2μm粒级样品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中下游地区变质基底和花岗质侵入体的风化产物;而<2μm粒级样品则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上游地区基性侵入体的风化产物。此外,对比分析还表明,全样测试结果仅相当于分粒级样品的均值水平,极大地掩盖了不同粒级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因此,在利用全样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infotmadon and samples of sediments obtained from the geophysical and bathy-metric surveys over an area about 450,000 km2 (scale 1/1,000,000) in the East China Sea by the Natonal Bureau of Oceanography this pe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n the margin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exer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urasian Pacific and Indo Plates since the Indo-China Movement, especially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which wer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a doma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Basin, and the geo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bdivis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这次考虑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同时介绍了部分室内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中国海环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早期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对温盐资料和少数测流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东中国海环流是由一个气旋式的“流涡”组成,东侧主要是北上的黑潮-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西侧为南下的沿岸流系。黑潮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某些局部区域外,上述海域主要流系的冬、夏季分布形式比较相似而无本质上的差异(胡敦欣等,1993)。但本文所研究海域正处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过渡季节(春、秋季)风向多变,风力减弱;海洋热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混合强,而夏季层化明显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东中国海环流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逐步展开,并已成为研究环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但由于数值模式本身以及计算方案的缺陷(如有些学者用固定的风场、温盐场对东中国海环流进行诊断模拟等)和观测资料的不足,数值模拟的结果难以得到验证,渤、黄、东海的环流研究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以待澄清。例如,台湾暖流的来源、流径;对马暖流的来源;夏季黄海暖流的流径以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等均有不同的论述。对黄、东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工作也较少,多用冬、夏典型月份的风场强迫积分至稳定态,给出冬、夏季环流,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三维环流模式很难在1个月内达到稳定态,尤其是夏季层化明显、风力减弱的情况下,非常定风场的影响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案,用年循环风场和海面热通量场为外强迫,对渤、黄、东海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渤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77个表层沉积物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含量与黄海和东海接近,属正常陆架海范畴,化学成分含量受沉积物粒度控制。根据R型因子分析,判断出控制化学成分分布的三个主要因素,并据此将渤海划分成三个地球化学区。  相似文献   

16.
南海囊糠虾亚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糠虾亚科Gastrosaccinae 包括的种数并不很多,但有些种数量相当大,是经济鱼虾的天然饵料,在海洋食物链中占较重要的地位。例如黄海的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 Ii 数量很大,普遍发现于底层鱼类胃含物中;此种及其他一些量大的种又可用作养殖鱼虾的饵料。这一亚科迄今已知共7属69种。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8-60年在南海北部所采的底层浮游生物标本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4-81年采自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标本写成,共发现4属12种,其中6种为中国近海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水母类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类群之一,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广,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有些种可作为一定海流或水团的指标。水母类除钵水母纲的少数种,如海蜇可供人们食用外,多数水母是幼鱼和甲壳类幼体的敌害,水母类触手的刺细胞或粘细胞含有毒素,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危害。 东海水母类研究工作先后有 Collingwood(1868)、 Light(1924)、林绍文(1937)、Sproston(1949)、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74)、高哲生等(1962)、洪惠馨(1964)、张金标等(1975)。以上大部分偏重于分类工作,研究材料大多采自沿海局部地区:因而不能概括东海水母类整个面貌。本文就东海水母类种类组成,分布概况及其与水文要素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本文所用材料是我所调査船于1959年1-12月在北纬28°以北、东经124°以西东海西部水域、1975年10月、1976年6-7月、8-9月三个航次在北纬26°31''-31°30′、东127°以西,水深30米以外的广阔东海大陆架区和1978年5月29日-7月3日在北纬26°31′-32°30′,东至东经129°,水深40米以外包括冲绳海槽在内的广大水域,进行浮游生物拖网采取的样品。 采集用大型浮游生物网(网长270厘米、网口面积0.5㎡、GG36筛绢)从底至表垂直拖网、标本用5%福尔马林海水固定,定量方法采用个体计数法,然后换算为单位体积水体中的个数(个/100m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位于黄海南部陆架上的朝连岛站30年水温资料进行分析时发现,该站的表层水温有周期大于20个月的低频振动,其中以准两年周期和6年周期最显著。陆架水温的这种低频振动是对东亚季风异常的响应。这种低频振动在冬季与渤海冰情的变化同步;在夏季与黄海底层冷水团的强弱相关。同时,这种低频振动在对马暖流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A NEW SPECIES OF EUCONCHOECI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ast China Sea Subbureau of National Bureau of Oceanography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28°-34°N, west to 127°E) from December, 1977 to November, 1978. From the planktonic ostracoda samples, we have discovered three male or female specimeans belonging to Euconchoecia, but different from five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er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ion, we identified them as a new species of Euconchoecia and named them as Euconchoecia bifurcata n. sp. to demonstrat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having bifurcate front alorgan.  相似文献   

20.
渤、黄、东海水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1989年渤,黄,东海水温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温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就平均状况而言,不温日变幅以渤海为最大,北黄海次之,南黄海和东海最小;在1a中,夏季最大,秋季最小,研究海域水温日变化大致可分为太阳辐射,潮流和内振动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