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岚坑们於葵沙乡之东北,处惠阳之南,与汉诚相隔约八十公里,西北距惠深(惠州至深圳)公路之坪山站约十五公里,南距大鹏湾之沙鱼涌约七、八公里。处丛山狭谷之中,地僻人稀,除海道可供运输外,陆道多属羊肠小道,交通不便。二、地质  相似文献   

2.
樟木头位於广州市东南约一百公里,为广深铁路一中途大站,沿铁路北而西可通广州市,南可达深圳香港,并有惠樟,莞樟,清樟三公路分别通惠阳、东莞县城及清溪墟,水路有石马河通石龙与直达广州之东江淮合,水陆交通均称便利。  相似文献   

3.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933年8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陕县站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该次洪水的暴雨,面积广,强度大,雨区呈西南东北向分布,西自渭河上游,东至汾河上游,雨区还波及到黄河上游的庄浪河、大夏河和清水河等支流。  相似文献   

4.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 U-Pb 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 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相似文献   

5.
河流的出现是其流域内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陕峡谷位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衔接部位,对于研究上游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优势。目前对于黄河何时进入晋陕峡谷一直存有较大争议,存在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几种主要观点。基于此,作者对晋陕峡谷北段新近纪地层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和沉积相观察。首次报道了磨扇沟、大烟墩、高家窨子3个剖面270颗碎屑锆石 U-Pb 年龄结果。通过和区域内潜在源区进行对比,以及古流向都是自东向西的现象,判定磨扇沟和大烟墩2个剖面的物质来自近源的吕梁山北段; 高家窨子剖面底部的砂岩流向为自南向北,其物源区来自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生代地层。结合这些地层已经报道的古地磁年龄,认为晋陕峡谷北段在6.2~3.7 Ma期间以近源堆积为主,是对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和东亚夏季风增强的沉积响应,而和黄河上游物质不存在物源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饶河中生代褶皱带内的海相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璋 《地质科学》1959,2(2):50-51
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范圍較窄,西從黑龍江省宝清县大和鎮起,东越烏苏里江而至苏联國境,南抵虎林之北,北达烏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其分布区东西寬达100公里(連續出露部分宽只85公里),南北長約250公里左右(北部100公里范圍內被第四紀地层掩盖)。  相似文献   

7.
青东中部,即指以东经101度,北纬35度为中心,包括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全境,西跨海南州黄河地域,东濒甘、青交界,南北各至黄河的地区。谌称黄河上游之河曲地区。一、沉积建造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前震旦系分布在北部尖扎-循化一带,岩性为一套深变质的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变粒  相似文献   

8.
一、黄河上游水库群电站系统简述黄河干流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以下简称龙~青段),从青海省共和、贵德两县交界的龙羊峡进口起,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峡出口止,流经青、甘、宁三省(区)17个县(市),全长918公里。区间流域面积为14.36万公里~2,较大的支流有隆务河、大夏河、洮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河西、岳麓山东坡之下,湘江之滨,从荣湾镇至湖南大学一带有一片侏罗纪地层展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00~300米,露头零星。但是,过去一直把它看作是晚泥盆世地层。1972年元月,施工大桥的民工群众,在大桥河西引桥南侧工地发现了煤层。省革委和煤炭局领导立即指示我队和煤田第六勘探队对该煤矿点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一些化石,先后送中南矿冶学院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均认为属侏罗纪生物群,而以属早侏罗世的可能性为大。现将长沙湘江大桥河西引桥剖面介绍如下(自南东往北西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的喀喇昆仑山北坡,系指叶尔羌河上游及喀拉喀什河上游的天神达坂至甜水海一带,出露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地层.北西西一南东东向延伸长达200公里,南北宽约10—20公里(图1).前人对它的划分不一,有认为石炭系恰提尔群,有认为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全长438公里(包括龙羊峡水库长度),集中落差795米,年发电量350.4亿度。它集中了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利用水头的74%,年发电量的70%,是公元2000年以前国家重点开发的河段之一。该河段规划有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等7座水电站。除刘家峡水电站已经建成和龙羊峡水电站正在施工外,还有5座水电站尚待开发。黄河上游  相似文献   

12.
张德仁 《地质论评》1948,13(Z2):255-257
(一)范围:本区西自汉阳琴断口起,东至武昌石灰洞止。在此东西延长约三十公里,南北仅三数公里之狭长地带内,计有美娘山, 黑山,龜山,蛇山,洪山,珞珈山,南王山,宝盖山,丁家山等高地。隐约相连,自成一构造单位。(二)构造:本区大致为一东西(北八十度西)走向之摺皱地带,每一背斜似均向南倒转,纵横方向皆有推移现象。因侵蚀甚深,地  相似文献   

13.
附图一版一、引言礼贤煤田位江山南乡,属浙西煤田之一部,自泉家弄至?,长凡四十里。北距浙赣铁路自十五至三十里’中有江山石门间之公路横穿,行旅尚便。过去地质专家前往勘测者颇不乏人,而认其无经济价值尤佔  相似文献   

14.
靳凤桐 《地质论评》1946,11(Z3):367-370
一、位置及交通谭家冲位于长沙市对河?湾市之西,距湘水三公里,矿脉横贯长常公路,交通非常方便。矿量虽小,而系新发现,殊堪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中梁山是四川盆地东部华莹山脉的南延分支,地处川东华莹山煤田的南部矿区,属重庆市西郊,距市中区约18公里,有成渝、襄渝两条铁路相通,公路四通八达,西距白市驿机场仅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图1)。  相似文献   

16.
刘俨然 《地质论评》1949,14(Z1):12-12
1.位置及交通小丰满在松花江上,吉林市的上游约24 公里。自吉林市至小丰满有火车及汽车通达,约一小时可到。  相似文献   

17.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40,5(5):391-398
緒言西灣煤田自其蘊量觀之,封無若何價值,但於地質上,因(?)有許多可供討論之問題,故凡考察西灣煤田者,幾無不感覺濃厚興趣。近年來,研究者多,真相漸明,如煤系下部之下石炭紀地層,已得樂森璕確定,煤系上部之砂岩,由田奇(?)興作者之認識,亦已得解决。更經謝家榮主植等之探討,對煤系之地質時代與煤田東部之構造,得以水落石出,奠定初步調查之  相似文献   

18.
(一)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在四川赭盆地的位置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主要出露在四川赭盆地的西北,大致自阳化之西,向西南延展到安县之北,长约100公里,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向斜区。从四川盆地周围来看,本纪地层只有在龙门山本部,即雁阳坝经江油至安县正北一段,发育最为完好,其东北三磊坝至川陕交界之朝天驿一带,也有一些狭长而比较零星的露头;它的地层,在安县西南还断断续续的向西南延伸到绵竹以西、灌县以北,与康定附近的泥盆纪地层遥相含接。换言之本纪地层是从盆地边缘的西北,一直延伸到它的西南。但盆地东北的大巴山和川南、黔北的边缘,以及盆地内部,都没有海相泥盆纪地层的存在。很显然,在盆地北、西、南三面和内部,大凡海相泥盆纪地层存在的地区,每每跟随着丰宁纪和中石炭纪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峡谷进行系统野外考察,在靖远县金坪村(JPC)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和与黄河吉县段FJJ剖面进行地层对比,确定这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 3 200~3 000 a B.P.,即全新世中期晚期气候恶化转折阶段,对应着我国历史上商末至西周早期。采用古洪水水文学方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并且采用比降-面积法计算这一期多次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为 16 110~17 740 m3/s。同时,根据野外调查获得 2012年7月31日黄河上游大洪水的洪痕高程,采用相同参数和方法恢复其洪峰流量,误差仅有 2.7%,表明在该河段对于古洪水水文恢复计算参数选取和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熊秉信 《地质论评》1940,5(Z1):37-44
雲南昆明縣境内有一、黃色岩系,分佈(?)廣,凡平頂而較低之小山,殆皆爲是系所構成。其中以黃色頁岩及砂岩爲主,間夾黑色頁岩及綠色頁岩。頂部每覆以厚約五至十五公尺之砂岩一層,有時夾有綠色或紫色頁岩數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