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北地区(N35_0~40~0,入108~0~125~0)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0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邢台、大同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带和与此带相交的燕山带上。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90年共发生M_L≥4级以上地震12次(表2),其中9次发生在华北北部。自5月中旬以后,北京—张家口一带发生三次4级以上地震:小汤山4.3级、大海坨5.0级、清河4.6级,唐山、邢台老震区也相呼应,发生晋县4.2级、4.5级、滦县4.9级、青龙4.6级四次地震。最突出的是1990年7月21日张家口地区大海坨主震为M_L5.0级震群和8月1日山东苍山主震为M_L4.4级震群,其中大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3年7月共发生M_L≥3.0地震5次(见下表)。地震主要分布在平原带和山西带南端,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7月3日山西曲沃发生的M_L4.3地震。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30°—42°N,111°—125°E)从1991年2月1日至1992年2月28日共发生 M_L≥3.0地震4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2月14日唐山 M_L4.4地震。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范围内,1992年12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8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12月27日山西运城发生的 M_L3.9地震。本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国内震情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3年2月份共发生M_L≥3.0地震9次,其中3次发生在山西南部(运城2次,渑池1次),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2月19日山西运城4.0级地震。山西南部地区仍然维持上月的活动水平,能量释放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7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4次(见表1),23日20时39分黄海M_L3.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远低于上月。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7月处于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华北地区东、西两侧的地震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7.
1994年4月份华北地区(33°—42°N,111°—125°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6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4月26日山西灵石ML4.8地震(见下表)。本月华北地区地震能量释放水平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山西带在前几个月活动十分平静的背景上,在其中南段发生了灵石地震,前后均无地震发生,该地震属于孤立型,为1994年以来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事件。1994年4月份华北地区M_L≥3.0地震@王琳瑛$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舒曦$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1993年8月份在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30次(见下表)。其中2—2.9级的23次,3级以上的7次,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震级最大为8月30日山西浑源东北M_L4.5地震。大同余震区(山西浑源东北)自8月29日起至9月5日出现一组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4.5,其中4级地震4次,3级5次,总计发生1级以上地震131次。  相似文献   

9.
1993年1月份华北地区(33°—42°N,111°—125°E)共发生M_L≥3.0地震9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1月1日山西运城发生的M_L4.2地震。自1992年12月以来,山西南部运城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增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7月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_L≥2.0地震6次(见表1),无M_L≥3.0地震。18日02时56分天津汉沽M_L2.5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低于上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能量释放处于偏低水平;震中主要分布在唐山老震区。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1998年10月份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5次,其中ML≥3.0地震3次,震级最大的是10月16日22时唐山ML≥3.1地震(见表1).本月地震频度明显低于上月.震中主要分布在唐山余震区、首都圈中部及山西带的西北部,其他地区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12.
1992年4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0—2.9级地震16次。震级最大的是4月24日渤海 M_L3.0地震。地震活跃地区主要集中在唐山、大同两个老震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2年6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无M_L4以上地震发生。与历年月活动水平相比,本月地震活动频度和能量释放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1992年8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10次,其中4次发生在黄海地区,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8月1日黄海发生的 M_L4.4地震。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1993年5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5次(见表),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5月15日黄海发生的M_L3.4地震。较上月地震活动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4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3.0地震11次(见表1),24日02时39分宁河M_L4.3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上月相当,M_L≥4的地震频次增高。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4月略偏高,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  相似文献   

17.
对南北地震带15个地区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地震熵值分析。在重点研究中段和南段发生的9次M_L≥7.0级大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提出了趋势意见。9次大震无一例外地在震前1—4年出现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的熵值降低过程。南北带强震前这种地震活动时、空、强丛集异常持续时间较华北地区,如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的1—2年为长。经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宁夏宁武地区(38—40°,105—107°),中段的鲜水河—理塘地区(尤其是鲜水河断裂东端),南段洱海—怒江地区是今后1—4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93年6月份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23次(见表),其中2—2.9级地震19次,有4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M_L3.4。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份,华北(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8次(见下表),其中最为显著的是11月8日发生在黄海的ML4.6地震。辽东半岛及黄海海域北部仍是3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区,山西带在平静了二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3.8级地震,平原带也有二次3级地震活动,本月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属中等活动水平。12月份,该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11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2月23日沙城ML4.3地震(见下表)。本月华北地区能量释放最高的地区为燕山带中段,但该带在4级地震发生的背景上无一次3级地震…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38°—42°N,111°—125°E)于1993年4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其中8次地震集中分布在华北的东北部,即辽东湾—渤海地区,两次最大的地震均发生在辽东半岛一带,震级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