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经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立项评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咨询,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申请。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为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建设,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建设单位。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地研究团队以闽江河口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口湿地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发展观鸟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现国内外观鸟旅游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的观鸟旅游必须在保护鸟类及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湿地和鸟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潜在观鸟旅游市场;丰富观鸟旅游产品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但该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其退化类型可分为:面积减少退化型、生物多样性受损退化型、污染退化型、生物入侵退化型和泥沙淤积退化型。据此提出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保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并借助GIS、RS技术,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了1986年和2002年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空间信息,根据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物理意义,揭示了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闽江河口的湿地类型具有分形结构.并且由于受到较强的人类活动的干预,湿地斑块的形状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及季节日变化呈"S"型.受潮汐水淹环境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曲线较旱地平缓,并且夜间比白天更为缓和,年均日变化最大差...  相似文献   

6.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从影响因素、表现因素、胁迫因素方面选择了14个评价指标,对闽江河口典型洲滩湿地脆弱度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和专家学者的指标评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各典型湿地的脆弱度等级,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鳝鱼滩和浦下洲湿地生态脆弱性等级为轻度,蝙蝠洲、道庆洲、芦岐洲和长岸洲湿地生态脆弱度等级为中度.闽江河口湿地具有原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强胁迫作用又使其产生了次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已经逐渐成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从影响因素、表现因素、胁迫因素方面选择了14个评价指标,对闽江河口典型洲滩湿地脆弱度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和专家学者的指标评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各典型湿地的脆弱度等级,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鳝鱼滩和浦下洲湿地生态脆弱性等级为轻度,蝙蝠洲、道庆洲、芦岐洲和长岸洲湿地生态脆弱度等级为中度.闽江河口湿地具有原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强胁迫作用又使其产生了次生脆弱性,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已经逐渐成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之间的矛盾,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为0.593,表明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一般,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社区居民生计面临人力资本水平低、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生计类型简单和缺乏生计技能等问题,提出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利用前人已有调查资料,对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拟为保护湿地和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6.1万元/a。按照价值量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提供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含量在0.01~0.21 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3.1%~28.8%,无机磷含量在0.14~1.40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60%~96.9%;无机磷是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和藨草(Scirpus triqueter)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的总体趋势为:芦苇湿地咸草湿地藨草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淹环境下河口感潮湿地枯落物分解及营养动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分解袋法,以我国东南沿海典型的感潮河口--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选取2个潮水水淹环境差异显著的地段(一个为近潮沟地段,另一个为远潮沟地段)为研究样地,对闽江河口主要的本地种芦苇、短叶茳芏及外来人侵种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经常性的潮汐水淹对3种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著;(2)经常性的潮汐水淹促进了短叶茳芏和互花米草枯落物N、P元素的损失,但对芦苇的影响不大;(3)在2种不同的水淹环境,3种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均是短叶茳芏>互花米草>和芦苇,分解速率在0.003166~0.005280 d-1之间,95%干物质分解需要的时间在1.56~2.61 a之间;(4)C浓度基本稳定,N浓度呈上升趋势,总N在研究末期表现为净损失,P浓度呈较大的波动,总P在研究末期也表现为净损失;(5)具有最低C/P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2.
社区参与已成为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之一,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相关探讨也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以卤阳湖湿地为例,介绍了卤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分析了卤阳湖湿地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牟县雁鸣湖湿地是郑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黄河文化、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使其旅游价值极高。通过对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ComGIS的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口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加强该湿地的管理对于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应用变化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了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 apOb jects在V isual 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使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mG IS技术开发湿地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该系统能更高效、直观管理闽江口湿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形象化的方式对湿地作全局性时空分析,使得闽江口湿地管理和保护更加科学、便捷。应用该系统对1986年到2000年间闽江口湿地演变分析表明,由于该时期当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闽江河口区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盐—淡水梯度下河口潮汐沼泽土壤有机碳特征,对闽江河口盐—淡水梯度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芦苇沼泽由淡水向半咸水沼泽演替,沼泽土壤粘粒和粉粒组成都在增加,土壤pH、容重和砂粒组成则在减小;尤溪洲湿地、蝙蝠洲湿地和鳝鱼滩湿地上分布的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1.56~14.72g/kg、14.01~19.72g/kg和20.93~22.89g/kg,其平均值分别为12.47g/kg、16.62g/kg和21.97g/kg;3个采样点的0~60cm深度各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范围分别为1408.71~1670.31t/km2、1328.44~1659.80t/km2和1319.93~1677.96t/km2,其平均值分别为1534.13t/km2、1548.12t/km2和1569.22t/km2;3块湿地芦苇沼泽0~60cm土壤的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204.79t/km2、9288.71t/km2和9415.35t/km2。在盐—淡水梯度下,芦苇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都表现为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淡水梯度下沼泽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到多个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湿地旅游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作为湿地旅游基础研究工作的湿地旅游资源分类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制约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正常开展。在界定湿地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旅游资源分类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应用于我国滨海湿地--泉州湾,能有效地指导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闽江口潮汐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川  贾瑞霞  王维奇  曾从盛 《地理研究》2010,29(7):1203-1212
以闽江口区最大的鳝鱼滩潮汐盐沼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远、近潮沟区2个不同潮水水淹地段设置样线,采集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var.bervifolius)和藨草(Scirpus triqueter)下18个土壤剖面分层样品,分析土壤中DOC、TN和TP等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土壤物理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远、近潮沟区3种植物下土壤表层(0~10 cm)TN浓度范围为0.24~1.91g kg-1,TP为0.21~1.34 g kg-1,DOC为13.68~93.73 mg kg-1,无论是近潮沟区还是远潮沟区,芦苇和咸草下土壤DOC、TN和TP含量十分接近,且均大于藨草下土壤DOC、TN含量,藨草下土壤TN和TP含量和储量在近潮沟区均明显大于远潮沟区,而芦苇和咸草下土壤TN和TP含量在远、近潮沟区差距不大;土壤DOC、TN和TP含量与土壤粒径、容重和含水量呈显著相关,盐度对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影响显著,与NH4+-N为正相关关系,与NO3--N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旅游给湿地保护带来的出路与威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末促进湿地的保护在中国当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生态旅游的开展有助于引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关注,有利于改善与社区的关系,并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经费,从而对湿地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增加的旅游设施与游客的到来也可能给湿地保护带来威胁,湿地在开展生态旅游时,应该从湿地规划与管理的多个角度入手来发挥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并防范生态旅游可能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指出洪泽湖湿地有着人湖河口滩地、滨湖河漫滩、湖面、围垦混合带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众多的风景名胜,探讨了在生态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时应遵循:开发和湿地保护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做好超前规划,体现生态性、最小干预性、文化性、人本性;在经营管理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3项原则以及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综合整治、加强旅游合作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