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比较全面的反映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各方面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值方法,跟踪并分析首都囤地区ML≥5.1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当Rt〉0.60时,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状态稳定;当Rt≤0.60时,则表明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7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发生的MS≥4.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点,同时对Rt值在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当Rt>0.82时,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状态比较正常,发生4.9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低;反之,当Rt≤0.82时,则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发生4.9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对首都圈地区的重要影响,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方法,分析跟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Rt值在中强地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t大于阈值时,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当Rt小于阈值时,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方法,研究北京及邻区R_t值在中等地震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跟踪地震发生前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探讨中等地震孕震过程的异常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_t值大于阈值0.84时,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等地震的危险。检验R_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地震活动状态参量R_t研究北京及邻区地震活动状态,判定中等地震发生的风险性,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01年以来2次8级地震和2010年4月青海玉树M7.2地震为例,分析了Rt值在强震前后随时间和空间异常变化特征,同时对综合参量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前Rt值大都出现明显的异常降低过程.在地震综合参数异常和强震关系的研究中,利用地质构造块体约束研究的区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震活动性诸多统计量之间各自的独立性或相关性分析是重要的,因这直接影响区域地震活动状态的分析、诸参量在综合强震预测中贡献的考虑,及各参量本身物理意义的认识。本文采用地震活动统计量,地震b值、η值、活动度s、活动标度△F、熵值θ ̄N、θ ̄Σ、β值等地震活动性时间序列的输出曲线,用相对变化斜率关联度、相对距离关联度和相似性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活动性状态分析曲线簇之间强关联、弱关联和无关联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首都圈地区以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本文用反映地震频率、能量、平均震级的基本参量如频率、缺震、断层总面积、地震活动度等研究该区中等地震前的活动性异常特征,发现这些异常对1999-2001年首都圈地区的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同时出现三项低值异常后,有震预后准确率较高。这些方法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短期预报有重要作用,2001年12月28日滦县M14.2级地震就是用该方法在震前做了较成功的预测。由于参量指标与地震间的映震效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区域性,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时刻跟踪并不断调整改进所使用的参量指标,才能更好地捕获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8.
王琼  曲延军 《地震研究》2008,31(2):109-113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将辽宁地区按照地震活动特点划分为辽北、辽南、辽西三个主要区域,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选取地震活动性参量中的11个参量(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Rm值、能量E、响应比),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再次挖掘,得到包含地震时、空、强及地下介质信息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Wfa中涵盖了众多参量中80~90%的信息,并有效规避了各参量在地震预测中的不一致性。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影响范围内发生较大地震前的1~2年时间内,综合指数Wfa都有明显的异常变化,说明综合指数可以较好反映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震活动性图象处理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地震学报》2001,23(3):262-267
通过对我国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以及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给出了处理中小地震活动性图象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这两方面因素,并特别强调了计算参量的选取应充分考虑资料精度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征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该方法处理的图象是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在地震趋势分析、中长期地震预测以及防震减灾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强震前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空扫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德瑜  冯浩 《地震学报》1981,3(3):283-291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 伴随着应力的集中加强及其在震源附近区域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区域地震活动性可能呈现某些异常特征.本文选择一些有明显物理意义并得到岩石破裂实验支持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例如有震面积数 A、平均释放能量E、地震累加频度 N 和大小地震比例系数 b 值等, 采用扫描方法在大范围内搜索, 识别孕育强震的危险地区, 并对假想孕震区进一步做时间扫描计算, 寻找并判断大震前由中期异常过渡到中短期异常的阶段, 在对华北、西南及东北若干强震资料扫描计算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唐山地震前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一些特征.讨论了上述地震活动性参数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不同效能, 认为这种时空扫描方法, 特别是 b 值扫描应用于强震的中期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从给定地区的地震目录中识别出地震簇.这些地震簇由一系列时空相关的地震组成,每一次强震前都可能有其地震簇出现.两次地震的函数由以下公式来确定:eij=1e-1t+2e-2s计算出某一地区所有 MM0地震相互之间的联系强度,并取一个经验参数之后,就可以根据编网原则识别出地震簇.利用地震簇,可以把强震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识别得更清楚,简单和定量化.此方法曾用于我国大华北及西南地区的地震簇识别与地震活动图象研究.清楚地识别出了13次大震(M6.5)的地震簇.研究了它们的时空特性.近似建立了 lg△t,lgL,lgS 与震级 M 间的线性经验关系,此处△t,L,S 分别表示地震簇的前兆时间(持续时间)及其震中分布的最大线度与面积.显然,这些关系式对地震预报研究可能有一定用途.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research on earthquake phenomena, an elemental portion of seismology, for understanding seismic activities. Aim of seismic pattern procession is to research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picenters and generalize saliently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ies of seismicity and earthquake mechanism. People acquaint earthquake phenomena gradually with development of observation technique. Initially we could only feel and record destru…  相似文献   

14.
在自组织临界现象,几何相变等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了基于自组织临界现象的中期地震预报算法,提出并定义了自组织临界行为的结构强度,简称GSI值,CSI值是反映地震活动的一个综合指标,其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地震活动演化进程,CSI值是反映地震活动的一个综合指标,其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地震活动演化进程。对多个震例的研究表明,大地震发生前结构强度CSI值存在一个增大的过程,这和理论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演化图和时  相似文献   

15.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16.
苏门答腊岛8.7级地震对我国南北地震带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苏门答腊8.7级地震对我国南北地震带尤其是川滇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的巨大影响,以及历史上从印度安达曼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区域的巨大地震与中国大陆西部尤其是南北地震带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这次苏门答腊8.7级地震对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的影响巨大;历史上安达曼—苏门答腊区域的巨大地震与中国大陆西部尤其是南北地震带强震存在较短时间尺度的呼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多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基础上,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按年最大震级、地震频度和地震活动度分别建立三个时间序列f(t),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其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三个序列的小波变换细节系数均显示平均约20年周期的时序特征,并与该区地震活跃期符合得较好。依此,对该区地震活动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认为当前地震活跃期大约在2008年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