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日本筑波地球物理测量学院的测量学家M Murakami和美国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州立大学的地震—火山学家 S Mc Nutt公布了有关他们发现了地球周期性“呼吸”——地震现象某种年度周期性的信息。他们通过分析借助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多年来高度准确的资料 ,确定存在着这种周期 ,特别是在日本列岛区观察到的。这个系统有 50个地面测站 ,其网络覆盖了日本的东北部 ,记录到每年由东向西发生地壳挤压 (大约为 3 0 mm) ,随后导致方向相反的地壳拉张作用 ,并且在秋季这种运动比春季要快 1 5%。也许在日本观察到的地震季节与此有关 :地下的冲击和某些火…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工作人员,在圣?安得列斯断层区帕克菲尔德村附近打了数口250 m深的钻井,并在其底部安装了10台高精度的地震仪。这些地震仪能够记录到人类感觉不到的里氏1级震动。 在观测期间,该区发现了将近6 000次不同强度的地震。地震学家McEvilly T 和 Nadeau R M 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这个地区发生周期性的(间隔数月至数年)特征明显的微震动。在测量它们之间的间隔时,研究者们可以直接在事件发生处准确地追踪地壳中应力的增长。 已查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圣?安得列斯断裂的帕克菲尔德地段,地壳中…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月底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西部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里氏 7.5级 ) ,摧毁了离震中2 0 km的布季城。几分钟内有 1万多居民遇难 ,甚至在 3 0 0 km以外的阿默达巴德也有不少人死亡。在地球物理图上 ,古吉拉特邦早就被标为高受震程度区 ,并且受震程度很特别 ,地震发生在被认为是最稳定的大陆内部地区。大部分地震发生在构造板块的边界处。当板块互相接触时 ,它们的边缘断裂 ,引发了撞击。最有特征性的例子是由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 ,沿着圣·安德列斯断裂分布的地震现象。对印度次大陆来说 ,情况就不一样了。那里的威胁力量…  相似文献   

4.
莫诺瓦依海底火山位于太平洋南部克马德克和汤加群岛之间距离的半程处。它的顶部离海面仅 1 0 0m。从 1 977年开始 ,声波网络记录到断断续续的强烈声音 ;在水面上开始出现彩色的斑点和从深部升起的水泡 ,伴随着闷声的咆哮。毫无疑问 ,莫诺瓦依是一座活火山。它形成了汤加—克马德克水下山脉的火山中心。2 0 0 2年底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地震网络记录到强烈的震波 ,看来是由火山内部强大的爆发引起的 ,并延续了约 2h。这种情况突然中止就像发生时那样。法国和新西兰的学者对此继续观察。莫诺瓦依海底火山@朱佛宏…  相似文献   

5.
用于地幔电磁和层析(MantleElectromagneticandTomography,MELT)实验的地震资料首先是来自天然地震,辅助数据库是利用“Melville”号多排气枪船和15个洋底地震仪(OBSs)获得。用气枪向海水中发射受压达2000磅/英寸2的气泡,当这些气泡爆炸时就会产生一个声脉冲,它通过海水层并向下传播,穿过地壳和上地幔等数千米的固体地球,最后返回到洋底,由洋底地震记录仪记录下来。这种现象的物理性质同当光束穿过不同介质,如玻璃,或当遇镜面反射时它将改变传播方向的原理基本一致。通过多…  相似文献   

6.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从洋底的数千米至大陆上某些造山区域的60km。地幔扩展到2900km的深处 ,地核的半径是3470km。在科学和科普文章中常常讨论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有关地幔壳层结构的结论主要建立在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和在高压条件下矿物改造试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逐层的再造)确定了由地震引起的地震波速度的改变 ,揭露了深部显著的不均一性。这很好地反映在起始于中大西洋、穿过非洲直达印度洋中部的400km上地幔剖面中。横…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海区海底地震仪调查实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潮汕坳陷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良好油气前景的中生代残留沉积坳陷,其中生代地层也被新近的钻井证实。为研究其盆地深部构造,“十五”863课题跨越该区进行了深地质调查。调查采用5台国产海底地震仪记录深部地震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本次调查清楚地记录到了来自地壳内部和Moho面的震相,这是国产海底地震仪在南海地区的首次成功实践。海底地震仪记录揭示沿测线的地壳在南海形成过程中减薄程度较低,中生代地层速度较高,代表致密的岩石,这些因素可能不利于油气的储集,需要在勘探中避开。  相似文献   

8.
爱琴海盆地是欧洲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地壳强烈拉张的地区 ,有 3条大断裂 :科林斯裂谷、北爱琴海槽和埃维亚地堑。由于数百万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古地块碰撞的远距离作用 ,该区受到强烈的变形。西北部突出于爱琴海中的土耳其的活动性北安纳托利亚断裂也与此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非洲大陆与欧亚地块的碰撞区归属于该地区 ,在这个地区一个地壳板块沉降至另一板块之下 ,并形成了艾利尼柯岛弧。在科林斯海湾的测量研究工作表明 ,观察到的变形与地震资料相矛盾。美国大地构造学家的研究工作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完成了1 990…  相似文献   

9.
东沙群岛海域的折射地震探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近十多年以来在东沙群岛海域进行的反射地震资料,声纳浮标资料,双船扩长排列剖面地震测量资料及海底地震仪的折射地震资料,绘制了东沙群岛海域关于沉积层基底与地壳结构的地震地质剖面,揭示了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之间的地壳从陆壳向洋壳的变化中,过渡睦壳具有断块构造及被拉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岩 Sekine  M 《热带海洋》1996,15(2):37-44
为了研究南海地壳结构,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南海北部首次进行了以炸药为震源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经初步分析其地壳结构主要特征为:南海北部地壳分为沉积层、上地壳层、中地壳层及下地壳层。大陆架及上陆坡地壳厚度大、稳定。下陆坡地壳厚度除中地壳外,其他壳层厚度减薄且不稳定。深海盆地壳分3层,厚度虽薄但相对稳定,其底部缺失7.3km·s^-1的高速层。测区内地壳总厚度:陆壳26-30km,过渡壳13-22km,洋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