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氟是一种非金属气体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水、土、岩石、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氟元素。人体各组织中也都含有氟。因此,它是一种身体所需要的“生命元素”。人体每日需从环境中摄取1.0—1.5毫克/升的氟,其中65%取自饮水,35%来自食物。可见饮水中氟的含量高低,是地方性氟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1.0毫克/升。在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与国计民生关系极大,它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宝贵资源,由于水中含有人体组织必需的矿物质如铁、钙、镁、钾、钠、铜、锰、锌、钴、碘、氟等许多重要元素,因此,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于水质的研究有着十分深远的重要意义。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水质分析的项目,最多可达200个左右,包括水的物理性质、常量化学成分、微量元素、气体成分、有害有毒物质、微生物、同位素以及水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地球化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元素,环境中的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水等与人直接联系。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地球化学环境密不可分,所以,环境中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环境中某些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某一地方或区域中某种元素过多则会产生毒性反应,过少或缺乏则会使人体机能出现某种障碍。研究相关的问题成为地球科学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支持玩具业,许多实验室需要分析各种复杂基体中的金属含量。人们关心的主要元素是铅,但很多其他有毒元素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对于儿童。这些重金属元素包括锑、砷、钡、镉、铬、硒、汞和铅,累积在人体中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塑料和木制玩具,特别是表面色彩鲜艳的玩具被证实含有更高水平的铅和其他元素,儿童因接触易摄入,相关法规对产品表面含有这些元素的材料作了一些限制。为了保证玩具和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有必要检测其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同的管理机构对各类样品中的元素提供了限量要求。在玩具安全性的欧洲标准EN71第3部分(已纳入ISO8124-3),其中在“特定元素的迁移”一节给出了玩具材料中元素迁移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区域性土壤样品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浙江奉化南岙长寿村所处区域土壤的地质环境背景;针对性地补充采集了土壤、稻谷、萝卜、大头菜、芋艿、水、人体毛发样品,进行生命有益、有害元素的测试。运用因子分析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长寿村的地质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高含量的生命有益元素及低含量的有害元素组合在岩石—土壤—食物—人体系统中的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桂建  杨萍月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A09):16-16,24
梁宝寺区是地方氟病发病区,产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松散层沉积物氟元素含量较高而导致浅层水氟超标,其丰度偏离了人体正常需求标准,为保障人体健康,提出了改水防治,药物控制,开发新水源等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5,22(3):192-195
地方性氟中毒病简称“地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是因人体过量摄入氟元素所致.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是燃烧煤炭时氟元素挥发污染空气和被烘烤的粮食、辣椒等食品,人体通过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氟中毒病.笔者通过对典型重病区织金县荷花村调查,获得如下认识: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同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氟源,上二叠统龙潭组下部地层应为其重要产出层位;查明高氟煤炭和高氟粘土(岩)的成因、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为政府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日常饮用量仅次于水,每日消费约200亿杯。茶中含有的多酚类、氟化物、咖啡因和必需矿物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饮茶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等许多保健功效。但另一方面,若茶叶含有的微量元素过量则也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铁观音是半发酵茶,乌龙茶中的极品,在闽南地区有93.3%的消费者将其作为日常饮用茶,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本研究在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美誉的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球化学在农业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质背景和和现今环境双重作用影响下,通过水载体,生命元素从岩石到土壤经农作物最后到人体流动过程中,不同介质的含量,赋存形态及其转移方式等综合因素,阅览室了区域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特性。由于生命元素分布不均和活度的差异影响了农业生产,并诱发了一些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辽宁铁岭地区柴河流域的多介质采样研究,系统阐述了铅锌矿开采对流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揭示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矿区居民的影响。矿山开采造成其下游土壤、水、水系沉积物中Ca、Mg、Cd、Hg、Pb、Zn和s等元素的高度积累,受河流沉积作用影响而表现出纵向和垂向上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的重金属积累通过河流活动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造成不同种植区域农作物籽实中含量的差异性。重金属元素通过进食和饮水等生理活动进入人体,在头发中聚集,使矿区居民头发中cd等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煤矿底鼓水力学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煤田存在“底鼓水”(即煤层底板突水)的严重威胁,多年来一些矿井屡遭底板突水淹没。深入研究“底鼓水’的机制,制定“底鼓水”的预测与防治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中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至今尚未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2.
矿物质水、电解水、离子水、碱性水……炎炎夏日,名目繁多的“水”名词,让消费者直犯迷糊。今天,我们到底该喝什么水?  相似文献   

13.
一、矿水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在开始探讨矿水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以前,首先必须确定“矿水”这个术语意味着什么。矿水是具有生物活动性,能对人体起生理作用的水。矿水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由于它含有微量的特殊成分,溶有气体并具有较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潼关金矿区环境污染及危害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前人对潼关金矿区水、土、大气环境污染数据监测,初步分析了潼关金矿区二十多年来“三废”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论述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提出了开展潼关金矿区环境污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力图揭示环境污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建立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氟与人体健康——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封公开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端生 《吉林地质》2002,21(3):99-105
总结了环境中的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呼吁人们不可忽视微量元素氟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摄入不足轻则臻龋齿,重则导臻大骨节病的发生;在全面认识氟的基础上,发现了卤素和人体健康有氟主骨,氯主心,溴主神和碘主智的重要关系。同时提出“元素丰欠皆致病”和“多祛少补乃原则”的地方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地方病的防治提倡食疗和饮疗,最后建议地方病以摄入的元素多少来命名,因为它既能反映致病原因,又明确了治疗方法,医患皆知。  相似文献   

16.
大余县钨矿镉污染对灌区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余县农作物,人体镉含量作了调查分析,有害伴生元素镉对灌区农作物产生污染,危及人体健康;必须加强环境保护,防止“骨痛病”出现。  相似文献   

17.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土壤主要污染因子是Cd、As、Hg、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工矿三废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过量施用化肥和工矿污染形成的酸雨使区内土壤明显酸化,土壤根系土中镉等元素在酸性环境中活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有毒重金属镉等通过土壤-水-植物活化迁移量大,经食物链向人体中转移危险性增大。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成为烟台市域内两项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宣地区壳幔演化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状况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文章以张宣地区为例,阐述了由于该区强烈的幔壳隆升,导致区域性岩(矿)石、土壤的元素背景值异常,使得某些农作物、林果“优质高产”或“劣质低产”。异常的元素分布还会通过粮食、水果、蔬菜、水等饮食进入人体循环,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某些地方性疾病蔓延。研究表明,张宣地区的地貌景观是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的结果。幔壳运动是区域地质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立铮  易运昭 《地质论评》1983,29(5):399-407
前言水在可溶性岩体表面以及可溶性岩体内部循环过程中,通过化学溶蚀为主以及一定程度的机械冲刷作用,将可溶性岩体中的某些部分携走,其结果在可溶性岩体表面和可溶性岩体中,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独特的岩体内部结构。为了研究这些“景观”和“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必须研究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研究流动着的水搬迁碳酸盐岩中各种元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经燃烧之后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释放行为及其转化机理;强调煤中无机组分为主要存在许多有毒、爱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然后再分异扩散到各种燃烧产物之中,地民人体廷民危害;指出今后研究不仅限于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成机理,更应侧重对燃烧产物中毒、有害元素的分异与去除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力求使燃煤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