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际雪崩学术讨论会”在基洛夫举行谢自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北极基洛夫市召开了国际雪崩讨论会。会议由俄罗斯基洛夫市阿巴吉特(Apatit)磷灰石矿联合企业发起,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意大利...  相似文献   

2.
王秉忱大师是我国水文地质勘察界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学科带头人,在英、日、俄等国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他自50年代中期师从前苏联著名水文地质学教授开始,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勘察实践,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在能源与矿床水文地质及城乡供水等领域做出不少贡献。他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提出寻找明水组含水层作为油田开发工程注水水源,指导勘探出该层高质量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6月 3日 ,“纪念尹赞勋先生诞辰 1 0 0年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尹先生 50年的学术生涯 (1 931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博士学位 ,1 981年逝世 )中有 35年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渡过的 ,他的主要论著 (总结中国志留系 ,编篡地层规范和地层典 ,发现古生物钟 ,介绍板块构造等等 )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中国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和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到会讲了话。他们追忆了尹先生 50年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活动 ,称颂他科学救国的壮志和急人民群众之急的精神 ,强调他广开科研领域和注重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记裴文中先生说他自己是第四纪地质学家。他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和地层以及史前考古,无一不是从第四纪的角度去研究它的,而且他在这些方面推动了我国第四纪的研究,说他是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是恰当的。裴先生曾和笔者谈过他去法国...  相似文献   

5.
孙枢  谢翠华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9-124
尹赞勋教授生前著述甚丰。作者回顾他对板块构造理论在中国发展所做的贡献,以表思念与崇敬之情。十年动乱期间,在身处逆境,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均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尹赞勋教授查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将刚刚兴起的板块构造理论系统地介绍给我国地学界,从而为当时几近窒息的我国地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空气。今天,我国已在板块构造研究上取得许多引人瞩目的成果,但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尹老的刻苦治学精神,把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矿床地质学会 (SGA)和经济地质学家学会 (SEG)联合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8月 2 6— 2 9日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市举行。该会承办单位为克拉科夫矿冶大学 (UMM ,波文称AGH)。与会者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中国、法国、西班牙、捷克、乌克兰、阿根廷、南非、埃及等 5 0余个国家和地区 ,约 35 0人参加。中国赴会者有毛景文、宋学信、盛继福和彭渤等 4人 ,他们均做了学术演讲。会议的科学议程包括 :①大会报告 4个 ,即 ,2 1世纪的矿业 :艰难爬坡与适者生存 (A .H .Meldrum) ;金属矿床 :…  相似文献   

8.
J.V.布西涅斯克(Boussinesg),法国科学家,1842年3月13日生于St-Andere-de-Sangonis。他是巴黎大学的博士(1867年)和教授(1886年),巴黎科学院院士(1886年),1872年得Poncelet奖;在水动力学、光学、热力学和弹性理论方面有许多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研究》十分感谢欧阳自远院士组织的这一期论文。他在为此而作的“后记”中说 :“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 ,并深化对全球变化的认识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 2 0 0 2年里约热内卢国际地质大会上 ,法国的C .J .All埁gre教授说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有赖于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我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注意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回顾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四纪研究成为今天地质学的一个前沿科学与新技术方法和新理念的出现不是没有关联的。从 2 0世纪 50年代起14 C技术和理论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寒武——奥陶系、奥陶——志留系界线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6至29日在我国南京召开。来自奥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中国、丹麦、法国、联邦德国、爱尔兰、日本、新西兰、挪威、美国等十二个国家的一百多位地层古生物学家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叶连俊教授致开幕词。他说,我国各时期的地层发育良好,地层剖面连续、化石相当丰富、门类比较齐全、也有相当的研究基  相似文献   

11.
《沉积学报》1987,5(3):4-5
Prof.Ye Lianjun has already in geoscience for 50 years since he graduatedfrom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Beijing University in 1937.As a geologist,especially a sedimentologist,he is well known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Heis a member of Devision,the Academia Sinica,deputy director of the Division ofEarth Science the Academia Sinica,chairma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h Committeeand Degree Committee of Institute of Geology,Academia Sinica,deputy councilpresident of China Society of Sedimentology,standing council member and honorary council member of China Society of Petroleum,council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 of Oceanography of Beijing and a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n Sedimeatology,IUGS.He was also a couacil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rnentologists untill 1986.  相似文献   

12.
正当秋高气爽,喜庆丰收的金色季节到来之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教授从事地学研究五十周年。叶教授的科学业绩正象这金秋的果树硕果累累,这是他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五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攀登的结果。这五十年,是他充满理想、奋斗、成功、挫折、再成功、再前进、不断向科学高峰迈进的五十年,是他富有科学创造力的五十年,也是他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十年。  相似文献   

13.
张文佑教授自193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开始从事地学研究以来,迄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张文佑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其他多种职务,五十年代早期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  相似文献   

14.
陈梦熊 《第四纪研究》2007,27(1):157-160
李捷先生,字月三(1894.4.29~1977.1.30),河北成安县人。著名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习班,同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事业。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中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河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并于1928年完成1 ∶ 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是我国最早完成的3个图幅之一。1927年他参加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担任中方代表,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奠定基础。1928年调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湖北、四川、广西以及苏皖等地区,开创性的完成大量调查工作。解放后,他曾担任水利部勘探设计总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捷先生是我国最早参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少数老地质学家之一,对冰川研究造诣甚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鄂西山区首次发现冰川遗迹,50年代又在三门峡以及北京附近发现冰川泥砾层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第四系划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袁复礼教授中学、大学和赴美留学的经历,叙述了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地质学院及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后改名中国地质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培育了几代人才;在建立中国地质学会、发展我国的考古事业中的开创作用;在西北科学考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为国家找寻矿产、能源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地层古生物学、考古学,特别是发展我国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所起的开拓、奠基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6.
段万倜 《第四纪研究》1989,9(3):195-200
本文简要介绍了李四光教授从青少年直到逝世为止的毕生活动中的重要事迹。其中包括早年留学日本时参加中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后,专攻地质科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前后,专心致志地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工作,在长期的科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为繁荣祖国科学事业,发展和提高中国地质科学水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在国内外科学界、知识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中国人民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17.
History and objectives,The ambitious and forward-looking decision to establish a pan-African geological society was taken during the course of a conference on African geology held in Ibadan, Nigeria in 1970. A Steering Committee was convened at that meeting under the Chairmanship of Professor Russell Black of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Haile Selassie University, Addis Ababa, and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drafted by his Committee was approved at a second conference on African geology in Addis Ababa in 1973. Thus was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frica (GSA.t) born. Its first President was Professor M O Owawoye (Nigeria) and Dr S M E1 Rabba (Sudan) became its first Secretary General.  相似文献   

18.
孙枢  李任伟 《沉积学报》2009,27(5):777-786
对1979年成立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30年来的工作进展和成就做出了回顾与综述。主要涉及: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和综述以及组织机构的演变;主办全国沉积学学术会议、专题学术会议和国际专题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和学术内容,推动了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在国家活动方面所做出的多方面努力,促进了同国际的联系和国际交流的发展,创办《沉积学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重要期刊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叶连俊 《第四纪研究》1995,15(4):292-296
侯德封教授是一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中国地质科研事业的开拓做出了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侯老以其地层观点、化学地理及化学地史观点、古气候观点和成矿元素本质特征为基点的学术思想,指导和带动全所同志完成了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许多资源、能源方面的急需任务;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侯德村同志晚年,由于对成矿理论方面的深入探索,开始了“核子地质”方面的追求,出版了论著。但因侯老的过早谢世,这项工作还有望于后人的接力。  相似文献   

20.
The 2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the Convention Centre of the Grand Hotel Adriatic, in a small touristic town Opatija, located on the eastern Adriatic coast wher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meet. It was the second IAS Meeting held in Croatia--the first one, 4th IAS Regional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Split in 1983. The Meeting in Opatija was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Zagreb) and the Croatian Geological Society. The sponsor w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Reoublic of Croa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