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拔节是冬小麦主要生育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冬小麦发育期观测比较困难的一个项目。从50年代至今一直是采用手摸、刃剖植株茎杆的方法,来观测这一发育特征,既损茎费事,又很不方便,而且手摸不易掌握,往往会产生错觉和误测,使记录失真。如何简便、准确地观测到这一特征,我积多年工作之经验,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1、数叶片间接观测法当植株春生叶长出二叶一心,视为第一茎节露出地面的临界日期,此形态一般维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驻马店市1961年10月~2002年5月冬小麦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资料以及气温5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市冬小麦生长季内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1981年以后的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经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暖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3.
郭海英 《干旱气象》2000,18(1):22-23
前 言灌浆乳熟期 (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是冬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 5 0 %以上。本文通过对冬小麦这一时段内自然降水的分布特征的分析 ,旨在寻找自然降水的分布规律 ,建立本时段自然降水的预报模式 ,为冬小麦生产提供决策依据。1 冬小麦灌浆乳熟期的降水分布特征1 .1 自然降水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庆阳地区 8县 (市 ) 1 96 8~ 1 999年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全区冬小麦灌浆乳熟期各地降水量在 41 .8~ 6 1 .0mm ,其中以西峰最多 ,北部的环县最少 ,南北相差最大为 1 9.2mm ,…  相似文献   

4.
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驻马店市1961年10月—2002年5月冬小麦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资料以及气温5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市冬小麦生长季内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1981年以后的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经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暖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郑州生态与农业气象站2008年4月份梯度和涡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春季冬小麦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浅层土壤温度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特别是日出后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小,下午17时左右达到最小,以后又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早上7时左右.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曲线是个单峰曲线;地表净辐射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其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年冬小麦连续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了冬小麦生育过程中栽培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年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的连续并行观测资料,对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同时对冬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阐述,提出了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1997年 9月至 1 999年 6月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了冬小麦不同底墒处理的试验 ,结果表明 :底墒显著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对冬小麦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后期比前期明显 ;底墒与植株高度、叶面积系数有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底墒显著影响产量构成因素 ,其与籽粒重有相当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并据此确定了冬小麦播种时不同深度土层的最佳底墒 :0~ 1 m为 88% ,0~ 2 m为82 % .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获嘉县农田水分供需特征及秸秆覆盖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不覆盖处理为对照,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获嘉县农场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间进行了秸秆覆盖处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后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改变,覆盖后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水汽压降低,地表土壤温度下降;秸秆覆盖有明显的保墒、蓄水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同时秸秆覆盖对提高冬小麦的成穗数,增加冬小麦和玉米的千粒重有明显作用.试验期间,推广田冬小麦增产幅度为8.7%,夏玉米增产幅度为8.9%.  相似文献   

11.
郭铌  芦亚玲  韩兰英  张某草 《高原气象》2019,38(6):1300-1308
为了能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不同年份冬小麦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以甘肃陇东雨养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应用1981-2006年NASA GIMMS 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降水、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数据,通过研究25个冬小麦生长季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特征以及与降水、土壤水分和生育期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能对冬小麦全生育期受旱状况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冬小麦受旱指数WWDI(Winter wheat drought index),并根据气象数据、冬小麦产量和历史年鉴资料对WWDI监测的冬小麦受旱状况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WDI能够很好地监测冬小麦的全生育期的受旱状况,应用WWDI确定的1981-2006年间冬小麦受旱最严重的几个年份分别是1995,2000和1992年,这几年冬小麦的受旱程度与其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非常一致; WWDI与冬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 001),可以作为定量评估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受旱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防护林可使条田内气象要素和水文因子向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如:降低风速,改变风向,调节田间及土壤温度湿度,改变生态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小麦根茎叶和穗部发育,使植株健壮,特别是可大大减轻干旱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 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 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翠英 《气象科技》2008,36(5):609-611
用鲁西南1954~2007年冬小麦越冬前气象观测资料.分1954~1980年和1981~2007年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其气候要素特征和变化,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1981年以来比1980年前冬小麦播种期间的平均气温约上升0.5℃,冬前积温增加17.8℃,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平均气温上升近1.0℃.由于气候变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较前27年推迟7天左右.为鲁西南冬小麦确定适宜播种期,减少冬小麦冻害、形成壮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陶祖文  琚克德 《气象学报》1962,32(3):215-223
本文主要是根据在1960年春季所获得的霜冻危害的实况观测及调查材料,对冬小麦的霜冻气象指标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在制定了新的划分指标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最低气温及冬小麦叶面最低温度,分别确定了冬小麦在拔节前、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霜冻气象指标。并且根据资料讨论了冬小麦主要品种的霜冻指标的差异。 在本文中也讨论了在实际防霜工作中,如何运用霜冻气象指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给出了由总辐射计算净全辐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3年旱塬冬小麦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旱塬麦田土壤水分年际动态和垂直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冬小麦耗水量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赵四强 《气象学报》1989,47(3):337-341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种子发芽、根系的形成和发育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因而农作物生长发育与土壤水热状况的关系最为直接。本文基于这样的认识,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分析了1961—1978年河北省冬小麦产量与0cm,5cm,10cm,20cm地温的关系,提出一个以冬小麦生育期地温观测资料实时预报冬小麦产量的积分回归模式,并进行了试报。  相似文献   

19.
积雪对冬小麦分蘖节处土壤温度的影响,是直接关系到北疆地区的冬小麦能否安全越冬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对1976—1977年度北疆沿天山一带十几个气象台站以及乌拉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莫索湾气象站几年来的积雪、分蘖节处土壤温度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农田中作物行向行距的差异不仅影响到行间可照条件,同时也直接地影响列行间的透光情况。所以,农田透光观测是比较困难的。这不单由于观测本身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为性,同时也由于不同行间作物生长条件的差异性所造成。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扩大观测数量的办法,虽能克服观测的随机性和人为性的缺陷,但仍无法消除植株生长条件差异造成的系统误差。本文试图从某些理论上考虑,提出消除植株生长条件影响,计算田间各种透光率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