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2.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3.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4.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为了填补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空白,提高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水平,解决一系列国际瞩目的重大地质问题,提高中国地学研究的国际地位,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青藏高原北缘、南缘及格尔木-拉萨一线部署了38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面积约55万km~2。这是青藏高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共调集了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调查院、地质院校及地质调查中心658人,不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由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力量共同承担的团队会战,也揭开了全国区域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 0万)自1988年出版至今,已有16年。即将出版的新一代《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 0万)适时体现了这一时期内大量的重要地质成果。1999—2 0 0 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实施新一轮基础地质大调查计划,在青藏高原空白区部署了4 4幅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我国在2 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系统工程。经地质学者艰苦拼搏,首批图幅成果已验收。2 0 0 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又启动了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至2 0 0 5年青藏全境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可完成全覆盖。新资料、新成…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潘桂棠  庄育勋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87-793
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工作.1999-2001年,按青藏高原空白区区调计划,集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的骨干与精兵,先后开展了4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图1),面积逾60×104km2,参与单位26个.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2001,47(6):576-576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指导类月刊改为学术类季刊。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牵头并指导、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及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组织承办的《西藏自治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评审验收会》,于2006年4月22~26日在成都举行.这是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最后一批成果报告验收,至此这项历时7年的宏伟工程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有关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地勘单位、科研院校的鼎立支持与关怀下,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努力,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标志着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和中国地质工作史上又树立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1):F0004-F0004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正厅局级区域地质调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西南地区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承担西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要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承担有关项目管理和监管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其工作内容几乎涉及地…  相似文献   

1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一直期待着参加"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工作重点研讨会",但由于近日突遇情况,不能如约出席,请各位原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我感到很兴奋.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会聚一堂,宣传、总结、交流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研讨、谋划青藏高原的下一步工作,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会议.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向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第一线的地质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孟宪来 《地质通报》2007,26(8):I0001-I0003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李荣社 《陕西地质》2001,19(2):87-90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1999~2001年在青藏高原北缘东西昆仑一带共布置了16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分别由来自全国不同省(区)地调院或大区所与大学承担,各项目经过两年左右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在构造区划、地层系统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高原隆升与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矿产地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孟宪来 《地质通报》2006,25(12):I0001-I0003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孟宪来 《地质通报》2007,26(1):I0001-I0003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孟宪来 《地质通报》2007,26(4):I0001-I0003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展示7年来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研讨明确“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代表孙文盛部长,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这不仅是中国地质调查史中的重要举措,而且在平均海拔高达4500m以上的“第三极”进行多学科、多工种的地质调查,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7年来地质调查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无疑为进一步阐明青藏高原若干重大地质问题、学科创新、满足国家需求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藏高原由于在全球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形成和演化涉及到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等,因而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和竞争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广度上我们尚需从全球角度来认识青…  相似文献   

20.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一直期待着参加“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暨‘十一五’工作重点研讨会”,但由于近日突遇情况,不能如约出席,请各位原谅。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藏高原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我感到很兴奋。通过报告会和研讨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会聚一堂,宣传、总结、交流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研讨、谋划青藏高原的下一步工作,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会议。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向光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