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铁星核在坍缩、反弹和激波传播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性.发现在铁星核内区出现中子指状对流,外区出现Schwarzschild对流,而在声速点和中微子俘陷球之间的过渡区出现Ledoux对流.在0.74-0.91M间的区域是对流不稳定的活跃区域.  相似文献   

2.
对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成功爆炸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据,即成功爆炸的必要提铁星核外区的质量小于0.43M⊙(Moc=Mcore-MIC〈0.43M⊙);充分条件是激波的能量大于铁核外区的质量乘以20foes。采用“等效厚度”的方法,由数值计算结果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最近Gentile等研究了超新星核区从核物质到夸克物质的一级相变.沿着他们的工作,本文研究从两味夸克物质到三味夸克物质的相变过程.我们发现相变时标小于10-7秒.超新星的中心温度和核区的中微子总能量明显增大,这不仅会增加超新星爆发的成功机会,而且会提高复活激波的能量,同时会影响新生中子星的冷却.核区存在Schwarzschild对流.  相似文献   

4.
对Ⅱ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成功爆炸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据,即成功爆炸的必要条件是铁星核外区的质量小于0.43M(M=Mcore-MIC<0.43M);充分条件是激波的能量大于铁星核外区的质量乘以20foes(Eshock>(Moc/M)x20foes).采用“等效厚度”的方法,由数值计算结果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戴子高  彭秋和 《天文学报》1994,35(4):337-347
最近Gentile等研究了超新星核区从核物质到夸克物质的一级相变,沿着他们的工作,本文研究从两味夸克物质到三味夸克物质的相变过程,我们发现相变时标小于10^-7秒,超新星的中心温度和核区的中微子总能量明显增大,这不仅会增加超新星爆发的成功机会,而且会提高复活激波的能量,同时会影响新生中子星的冷却,核区存在Schwarzschild对流。  相似文献   

6.
使用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在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期间,共发现了13颗超新星.本文列表给出了它们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此介绍我们基于ASCA 和ROSAT 等X 射线天文卫星,对3C397 、G327 .11 .1 、G21 .50 .9 和RXJ1713 .73946 等超新星遗迹的物理特性进行的分析,简要地讨论了3C397 的非平衡电离双热分量和双极泡结构以及G327 .11 .1 和G21 .50 .9 中隐匿脉冲星的性质,并提出RXJ1713 .73946 和AD393 客星之间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蔡涛 《天文学报》2006,47(2):144-152
依传统的局部混合长理论进行了对流包层模型计算,在黄红巨星和超巨星对流区的顶部出现超声速对流的情况,这与局部对流理论本身是不自恰的.文章详细分析了恒星大气超声速对流的成因,并按照星族Ⅰ恒星的演化轨迹,在赫罗图上给出了出现超声速对流的区域.其结果是。在演化过程中, (1)低质量星基本不出现超声速对流; (2)中等质量星的超声速对流主要出现在3.6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10.
钱善 《天文学报》1994,35(4):362-370
本文分析类星体0917+62在波长6cm和11cm上快速变化(时标1天)的结构函数.讨论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快速变化可用星际折射闪烁来解释.结果表明,折射闪烁解释对星际介质和射电源结构提出了相当明确的限制:散射介质应为连续介质,其有效距离应0.4kpc;射电源应包含0.05—0.1mas的致密结构.对快变射电源方向上脉冲星的测量以确定星际介质特性和用VLBI测量快变射电源中的小角径成分,将是检验星际折射闪烁解释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鹏飞  胡友秋 《天文学报》1998,39(4):381-391
在无力场中引入反常电阻,数值模拟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引起的均匀重力场中的二维三分量磁重联过程。首先研究了Vc和β0对磁重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Vc大的情况下,重联率开始很小,但最终出现爆发现象。另外,温度的增加不如Vc小的情况明显;(2)Vc相同而β0不同的情况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但β0越小,动力学过程越刷烈;(3)Vc大且β0也大的情况不能产生爆发现象。还研究了各向同性热传导对磁重联过程及扩  相似文献   

12.
高美古全夜视宁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全夜视宁度观测结果,全年平均r0=16.50cm(FWHM=0.67″)夜平均极大值rmax=22.41cm(0.49″夜平均极小值rmin=1295cm(0.85″)。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1995年12月~1996年11月全夜视宁度观测结果:全年平均r0=16.50cm(FWHM=0.67″),夜平均极大值rmax=22.41cm(0.49″),夜平均极小值rmin=12.95cm(0.85″)。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10日,使用北京天台兴隆观测站60cm望远镜及其主焦上的TI215CCD照相机,在NGC4027天区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是今年开始的超新星巡天计划的第一个结果,这颗超新星已被McDonald天台的王力帆证实,并被分类为II型超新星,国际天学会中央电报局已将它列为SN1996W^(2)。  相似文献   

15.
据观测到的SN1996的Hα谱线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该超新星可能是由一颗晚B9型超新星爆发形成的,爆发时的气壳质量可达0.0031M⊙,径向膨胀速度为11760km/s。  相似文献   

16.
使用北京天台60cm望远镜在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期间,共发现了13颗超新星,本列表给出了它们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天文台1.0-2.0GHz射电频谱仪记录到的1994年1月5日爆发图上,首次发现一界面频率位于1240MHz与1340MHz之间的微波II型爆发对,其频漂率为-0.22GHz/s和+0.23GHz/s.由此推出电子加速区位于光球之上3.7×104km的高度,电子加速区及II型爆发形成区的高度范围约为1000公里,而电子束的速度相应为0.102c及0.106c.  相似文献   

18.
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的视宁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在云南丽江天文候选点的视宁度观测结果。全年每日23h至00h,平均R0为15.75cm(FWHM0.698")。其中最好的整夜平均R0为22.41cm(FWHM0.49")。  相似文献   

19.
位于日冕微波区的微波Ⅲ型爆发界面频率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天台1.0-2.0GHz射电频谱仪记录到的1994年1月5日爆发图上,首次发现一界面频率位于1240MHz与1340MHz之间的微波Ⅲ型爆发对,其频率漂率为-0.22GHz/s和+0.23GHz/s由此推出电子加速区位于光球之上,3.7×10^4km的高度,电子加速区及Ⅲ型爆发形成区的高度范围约为1000公里,而电子束的速度相应为0.102c及0.106c。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IRA-935型红外水气测量仪,对凤凰山上空垂直大气水汽积分含量W0的观测结果及精度。并且给出了W0的各种变化曲线,在旱季和雨季的W0分布。同时也给出了红外测水仪测得的数据W0与无线电探空资料计算得到的数据W0的比较相关。结果表明:凤凰山上空垂直大气积分水汽含量雨季平均为2.496cm,旱季平均为1.003cm;W0与W’0的相关系数为0.942,测量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