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狐狸座PU是1979年4月8日由日本东京天文台Y.Kuwano等人首先发现的一颗光度变化特殊的类新星天体.1978—79年间,梅苞在用北京天文台40/200双筒天体照相仪对这一天区的其他天体作系统观测时,同时取得了这颗星的一批照相观测资料,在获悉有关这颗星的发现报道之前,他也曾独立地发现了这颗星的光度变化(图版Ⅰ,图2),并随即用北京天文台的60/90/1800施密特望远镜有缝摄谱仪取得了该星的部分光谱资料.此外,还用北京天文台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了高速光电观测.从1978年12月到1983年3月,共取得照相观测底片和光谱片200余张以及一些光电测光资料.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 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 (AB Boo, UX UMa, T CrB, AH Her, Z Cam 和 V426 Oph) 及3颗相关天体(UMa3, EG UMa 和 Leo3)的CCD光谱, 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 Dra, Vir, Leo, 34 Boo 和36Com) 的CCD 光谱, 作为晚型星参考谱. 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和近红外Ca II的三重线(8498, 8542和 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视向速度(Vr), 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85cm望远镜的光电视向速度仪,其主要特点为:1.包括两个通道,可准同时测量恒星视向速度和光度.2.采用光导纤维将卡焦的星光引导到分光仪上.3.采用阶梯光栅作为分光仪色散元件.该仪器已投入试观测,文中给出了10颗视向速度标准星的测量结果和几颗星的极小值曲线.  相似文献   

4.
仲佳勇  赵刚  邱红梅 《天文学报》2002,43(2):113-120
利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望远镜的折轴阶梯光栅摄谱仪,获得了一批中等贫金属星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光谱,通过MIDAS软件包对其中7颗中等贫金属星进行了光谱处理,得到了它们的等值宽度,最后给出院 样本恒星的等值宽度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ABBoo;UXUMa,TCrBAHHer,ZCam和V426Oph)及3颗相关天体(UMa3,EGUMa和Leo3)的CCD光谱,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Dra,Vir,Leo,34Boo和36Corn)的CCD光谱,作为晚型星参考谱.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Hα和近红外CaII的三重线(8498,8542和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现向速度(Vr),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法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计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1975年春夏用紫金山天文台40公分双筒望远镜和北京天文台40公分双筒望远镜对蛇夫一天蝎暗云区进行了照相观测.在测量的26片(对)单点及多点露光底片上发现了11颗新的快变星及星云变星。其中一颗是耀星,一颗是金牛座T型变星,其余可能是星云变星.介绍了资料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新变星的光变曲线和证认图.  相似文献   

9.
北京天文台发现两颗超新星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1998年3月2日发现两颗超新星。国际天文电报中心分别为其编号为SN1998S和SN1998T。SN1998S已确认是一颗特殊的Ⅱ型超新星,而SN1998T是一颗少见的Ib型超新星,它的前身是一颗已耗尽氢的...  相似文献   

10.
四颗射电源在依巴谷和PPM星表中的光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的CCD巡天资料(BATC)中的20次观测,用IRAF软件处理得到星象中心位置,以依巴谷星表和PPM星表作为参考星表,用底片常数法进行处理,得到4颗河外射电源0851 202,1228 126,1442 101,1749 701的光学位置。文中还对所得到的位置与射电位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天文台具有CCD终端的60cm光学望远镜(V波段)观测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得到了0716+714和0839+187精确的光学位置。参考星表采用拉帕尔玛(LaPalma)的18cm全自动子午环观测资料编制的CAMC星表,该星表是FK5星表系统。两颗源位置的内符精度约为0.″19,与其他作者给出的光学和射电位置观测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CCD类星体多色测光巡天中的15次观测,以NPM星表作为参考星表和底片常数法进行处理,得到3颗河外射电源0851+202,1228+126,1749+701的光学位置。文中分析比较了IRAF软件中计算星象中心的三种方法;同时提出应根据待测星的星等(或星象的半峰宽度)选择合适的采样范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CCD类星体多色测光巡天中的15次观测,以NPM星表作为参考星表和底片常数法进行处理,得到3颗河外射电源0851+202,1228+126,1749+701的光学位置,文中分析比较了IRAF软件中计算星象中心的三种方法;同时提出应根据待测星的星等(或星象的半峰宽度)选择合适的采样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自动证认,交叉比对的技术,应用于198年9月至12月间北京天文台60/90cm施密特望远镜的CCD测光资料及GSC星表,由二个系统的V星等资料,在6个平方度内找到5颗变星;利用二个系统B颜色带宽的不同,进行发射线星系统巡天,在3个平方度内找到15个致密核发射线星秒并讨论了本方法用光变天体,色指数反常天体,位置移动天体,发射线天体巡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综合授时赤经星表(简称CTC),是利用我国五个天文台站(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以及上海天文台的海南岛临时观测站)的五个光电中星仪和一个目视中星仪测时资料综合而成的.该星表共包括星等范围为0.~m1-6.~m6,赤纬区间为-30°- 66°的1156颗恒星。该星表以FK_4星为基础进行了恒星赤经的个别改正和系统修平,未进行春分点改正和没有建立自己自行系统,因此是一个相对星表.该星表采用了3-5年的观测数据,总观测星次达76847次,从而达到了比较高的精度,尤其是在赤纬带-5°- 56°范围内的1043颗星,其定位精度一般均优于±4ms.在本文中给出了CTC星表的编算方法及其精度.由于CTC星表已专刊发表,本文仅发表CTC星表的三个台站以上观测过恒星的赤经位置(1975.0历元),观测历元,观测次数,赤经位置的总精度σ及内部精度m,以供今后星表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75年8月30日晚上,我国许多天文爱好者和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独立发现了这颗新星.从8月30日北京天文台所拍底片估计该新星的坐标为赤经21~h10~m,赤纬 48°.0(1950.0).自8月31日起,北京天文台用90厘米折反射式镜的光栅摄谱仪对它进行了系统的光谱观测.8月31日所拍色散50(?)/mm 的光谱中呈现强而宽的氢巴尔末发射线、星际 NaI 的 D 和 CaII 的 H 和 K 的锐吸收线,红区连续谱很强.由 H_β粗略估算壳层膨胀速  相似文献   

17.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北京天文台新发现近20颗类星体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去年以来已发现了近20颗类星体,由于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X射线选类星体的特点,所以可以期望他们将继续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类星体是在60年代发现的,在天文底片上它看起来是像恒星那样的一个点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新研制的光电光度计。本光度计是带有微计算机星天交替式的。可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星天和滤光片自动转换。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随机采集和连续采集,可以实时显示数据和处理观测结果。已经正规观测两年多,取得了一批观测成果,精度可达±0.003~m,能很好地归化到国际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自动证认、交叉比对的技术,应用于1989年9月至12月间北京天文台60/90cm施密特望远镜的CCD测光资料及GSC星表,由二个系统的V星等资料,在6个平方度内找到5颗变星;利用二个系统B颜色带宽的不同,进行发射线星系巡天,在3个平方度内找到15个致密核发射线星系.并讨论了本方法用于光变天体、包指数反常天体、位置移动天体、发射线天体巡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获得的盾牌座δ型变星金牛座θ~2的新光电测光资料,它们是新近开展的一次多台站国际联合观测的一部分。以前得到的四频率解(文[1])与新资料符合得极好。单次测量的残差约±0.003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