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90年10月20日16点09分在甘肃省天祝、古浪交界处发生了一次6.2级(M_(?))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07′,东经103°38′,震源深度15公里。地震发生后我们共收集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地震台网和全国部分基准台所记录到的80个P波初动符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们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1、图1)。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滑动方向拟合法反演出大姚两次强震的构造应力,定量给出其构造应力变化量。以反演得到的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构造应力为基础,分别计算两次强震后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大姚6.2级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是否触发了6.1级地震。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S1作用由北东向近水平作用为主转为北东东向水平作用,6.2级地震对6.1级地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地震的中期预报概况。主要依据是地震空区,震前2年在空区边缘发生一次6.2级地震后一个月内迅速形成300km长的地震条带,以及对大区域7级地震形势的综合分析。本文还着重讨论了6.2级地震后所形成的地震条带与未来大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侯珍清 《中国地震》1989,5(1):71-77
1987年1月8日甘肃省迭部县5.9级地震是继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后,30余年来甘肃省境内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经过宏观考察和研究确定,其宏观震中位于光盖山—迭山主峰南竹路沟脑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4°14',东经103°18'。震中烈度为Ⅶ度。极震区为—近东西向展布的椭圆形区域,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12000平方公里。该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武都—玛曲断裂带内,其发震构造为北西西向具压性的向南陡倾的杂列括—桑巴沟脑断裂,本区内北东向的安子库断裂亦参与了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门源—祁连地区强震后青海及邻区6级地震迁移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有2种基本模式:逆时针轨迹和顺时针轨迹。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以顺时针迁移模式为主,震级为6级;(2)从迁移范围看,第一次迁移约1 000 km,第三次迁移约为800 km,迁移范围有变小的趋势;(3)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后的5年时间左右,下一个6级地震很可能会迁移至其西南方向的唐古拉地区。2016年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地区的杂多(32.81°N,94.93°E)发生Ms6.2级地震,表明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迁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1994年甘肃地区发生的部分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甘肃省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2日在青海省祁连境内发生了一次5.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6',东经99°54'。1991年10月1日在青海省门源境内发生了一次5.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  相似文献   

7.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9.
菏泽—濮阳及附近地区震源深度及波速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发生在濮阳及附近地区(35.5°~36.0°N,115.1°~115.7°E)地震的波速比,并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1~2008年发生的41次ML≥2.6级地震波速比值属于正常变化。通过1970~2008年菏泽—濮阳及附近地区(35.1°~36.0°N,115.1°~115.7°E)发生的ML≥3级地震震源深度分析,发现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研究区内震源深度变化大(-h=19 km),而5.9级地震后至2008年震源深度浅(-h=13 km)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6,(6):36-36
地震事件2006年印尼爪哇岛地震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地震时间2006-05-27T06:54:05.1 2005-03-29T00:09:34.6 2004-12-26T08:58:55.2地震震中7.65°S,109.85°E 2.2°N,97.0°E 3.9°N,95.9°E地震震级6.2级8.5级8.7级震感半径450 km 6 827 km 9 216 km破  相似文献   

11.
多次强震单个发震概率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中国地震》1995,11(4):397-400
本文提出了应用复杂记忆概率预测模型,对预测时段内发生多次地震的各次概率的计算方法。对华北北部地区(39°─41°N,114°─117°E)1995年至2005年10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发生一次大于6级地震的概率为0.85;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计算第一次地震后发生第二次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24;第三次6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概率为0.01。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余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成栋  付虹  刘杰 《地震》2006,26(1):1-9
利用2003年云南大姚6.2、 6.1级两次地震的余震资料对该区进行了S波分裂研究。 结果表明, 云南大姚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的优势方向约为N33°W, 与该区域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一致。 通过对比6.2级余震和6.1级余震的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 可以看到6.1级地震后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强余震前, 均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几次地震在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观测到延迟时间有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S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云南大姚6.2、6.1级地震序列特征分析及地震触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6.1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结果表明,两个主震的震中位置相当接近,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线性分布,地震序列精定位后的结果同震源机制解吻合很好,两个地震的发震断层均是近乎直立的右旋走滑断层。此次大姚6.2、6.1级双震,和云南地区大多数其它双震有所不同,余震分布并不呈现共轭分布,而近乎一条直线,两者间有部分重叠,表明两者受控于同一发震断层。相对主震而言,余震都呈不均匀分布,近乎一种单侧分布,6.2级地震的余震集中于主震的西北方向,6.1级地震的余震集中于主震的东南方向,并且6.1级地震是6.2级地震在同一断层向东南端延伸的另一次破裂。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Δσf研究结果表明,7月21日6.2级地震对10月16日6.1级地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两个主震对断层外余震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力触发作用,并且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对大姚两次地震的发生也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至今,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已平静近4年,7级地震平静现象突出。作为中国大陆强震的主体发生区域新疆地区的地震发生备受关注,2016年底新疆地区13天连发2次6级地震,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级和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分析认为这2次新疆地震与2015年以来兴都库什地区一系列强震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1970—2013年,四川及邻近地区(97°E~109°E,26°N~35°N)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7次。本文主要对四川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学科异常从基于前兆观测异常与地震、基于《中国震例》、基于四川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前兆观测异常3个方面进行了循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17.
巴音木仁6.2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是我国地震史上少有的活动高潮年份,这一年先后在龙陵、唐山、松潘和盐源发生了七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同年9月23日,宁夏、内蒙古交界处的巴音木仁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宁夏自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后发生的第一次大于6级的地震。现将这次地震的活动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6年青海省发生门源6.4级和杂多6.2级地震,针对2次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热红外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门源6.4级和杂多6.2级地震前热红外辐射增强变化应为地震异常;2次地震映震结果对比表明,频段1、4和5为优势映震频段,异常幅度为年均值4.5倍左右可作为地震异常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青海省发生门源6.4级和杂多6.2级地震,针对2次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热红外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门源6.4级和杂多6.2级地震前热红外辐射增强变化应为地震异常;2次地震映震结果对比表明,频段1、4和5为优势映震频段,异常幅度为年均值4.5倍左右可作为地震异常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