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  相似文献   

2.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  相似文献   

3.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  相似文献   

4.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普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  相似文献   

5.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  相似文献   

6.
《浙江国土资源》2019,(1):68-68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  相似文献   

7.
正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2019年,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通过国家文旅部景观资源评审,进入5A创建期。金华山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18,(9):66-66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朱瑢基、吴邦国、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视察过双龙  相似文献   

9.
建设部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13%。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6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到187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约480处,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国土资源》2006,(9):I0002
云台山位寺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象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  相似文献   

11.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该地质公园面积约556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由于山势险峻、陡峭,落差悬殊,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台山"。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公园分  相似文献   

12.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秦玉海摄影作品欣赏@秦玉海  相似文献   

13.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拟建金华山隧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景区北东向约12 km处,金华山隧道的开挖将可能导致双龙洞景区岩溶水的疏干,同时隧道也可能遭受岩溶涌突水的安全隐患。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成果,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隧道出口段关键岩溶分布区地质结构的分析,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双龙洞与隧址区之间各岩溶地下水流系统间的水力联系及涌突水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出口段开挖若揭露至其所处岩溶含水层并进行排水,影响的只是周边有限的岩溶水及裂隙水,不会直接连通研究区西侧大规模岩溶地下水流系统;隧道施工和运行期间对双龙洞景区的岩溶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同时双龙洞岩溶水也不会对隧道出口段形成直接的涌突水威胁。在岩溶区隧道涌突水来源的研究中,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合理划分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并分析各系统间水力联系,是分析涌突水来源及防范涌突水灾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一、景观介绍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豫、冀三省交界处,六十年代以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而闻名于世.市区西侧的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断崖隆起,群峰突兀,千姿百态,气势恢宏,奇岩异洞,飞瀑流泉,古刹幽静,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誉.  相似文献   

15.
一、景观介绍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豫、冀三省交界处,六十年代以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而闻名于世。市区西侧的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太行山大峡谷,断崖隆起,群峰突兀,千姿百态,气势恢宏,奇岩异洞,飞瀑流泉,古刹幽静,有“北雄风光最胜处”之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观——冰冰背就位于该风景名胜区内,它南距石板岩镇5公里,东距林州市20公里,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行政区划隶属于林州市石板岩镇韩家凹村。冰冰背景区山势雄险奇秀,山峦叠翠,奇峰怪石,…  相似文献   

16.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保存有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及疗效神奇的矿泉水,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2011年6月13日,某省国土资源厅(以下简称"国土厅")为某温泉度假公司医疗热矿水井颁发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为地热,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有效期五年,该公司在到期前提出了延续申请。国土厅认为该公司的热矿水井与风景名胜区重叠,因此,该温泉应当"废",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作出《不予批准采矿登记通知》。该公司不服,向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8.
正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的贵溪市境内,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2日,与龟峰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龙虎山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其丹霞地貌景观的类型有23种之多,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且多数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了保护山体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保持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自然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江苏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浙江国土资源》2013,(5):F0002-F0002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