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重力基本网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国新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新网)。新网由57个点组成,其中包括6个绝对重力点,用拉科斯特·隆贝格(LCR—G)重力仪进行相对观测,并与国外多个已知重力基准系统作了联测,共获得各类观测数据近万个。新网重力值平均中误差为±8微伽[10~(-8)ms~(-2)],经外部检核,实际精度达20微伽。1985年通过国家鉴定。经过两年来使用证明,新网达到设计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文还讨论了重力网平差、我国旧网精度及转换、LCR—G重力仪的特性和国际重力基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四、五月间使用6台拉科斯特隆贝格(LCR-G)重力仪,在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85网)与位于东京、巴黎、香港的分属于多个可靠已知重力基准系统之间,并在日本境内的若干城市间进行了高精度相对重力联测。这次联测的目的在于:1)建立外部条件以检核85网的实际精度;2)利用可靠的已知国际点对85网已知点不足的地区加强控制,并通过与85网的一并平差使85网与国际基准取得一致;3)精化LCR-G重力仪的格值函数。在23个点上所获得的约3000个观测数据参加了与85网的一并平差。计算分析表明:85网平差精度平均达土10微伽[10~(-8)ms~(-2)],外部检核精度达20微伽。网的尺度和基准可靠且与国际系统一致。北京点作为首先国际化的重力点,其重力值精确。LCR-G重力仪灵敏度与点位重力值有关;局部磁场给观测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本文还分析比较了有关国际重力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结果,简评了1985年国家地震局与日本中川一郎教授合作进行的区域性重力测量结果。指出东京B点重力值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2008~200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A-10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LaCoste&Romberg G相对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及附近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高精度重力基准网。该网由3个绝对重力点和10个相对重力点组成,其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的精度分别优于7.5×10^-8 m·s^-2、20×10^-8 m·s^-2。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极长城站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4~2005年南极夏季期间,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FG5绝对重力仪在长城站两个站点(C001和C002)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精度在±3×10-8ms-2以内,并同时进行了重力垂直梯度测量和水平梯度测量;利用2台LCR相对重力仪在韩国站、智利机场(2点)和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山海关、盘龙山、香蕉山、半边山等7个站点进行了高精度相对重力测量,精度达±10×10-8ms-2,并进行了相对重力仪比例因子的标定,建立了我国南极长城站地区绝对重力基准。  相似文献   

5.
作者参加了重建国家重力基本网的部分施测工作。由此,本文总结了高精度重力测量的注意事项,对拉柯斯特G型重力仪的一些特性及联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收集到的部分观测资科作了精度分析,在如何削弱观测误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重力网平差     
使用拉柯斯特G型重力仪施测国家基本重力网,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了确定重力仪的格值函数和完成高精度重力网的平差,我们对代表重力仪性能的数字模型和我国绝对重力测量精度进行了讨论,并且利用重力网的部份观测资料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平差计算和相互比较,最后提出了一个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重力网平差方案。  相似文献   

7.
陆态网络绝对重力基准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态网络100个基准站的首期观测数据,建立了基本覆盖我国大陆范围的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各基准站点值精度均小于5.0μGal/a,为相对重力联测提供了高精度起算基准点,可获得真实的相对重力联测平差结果,避免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出现畸变。成都基准台重复重力观测获得的重力变化规律表明,汶川地震前长期重力变化率达5.01±0.7μGal/a,如此大的震前重力变化很可能是由于地下物质运移引起的。联合绝对重力和GRACE卫星长期测量数据,根据二者系统偏差确定了武汉地区的地壳沉降速率,为-3.27±0.65mm/a。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重力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重力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很小。将IAGBN点的1990年观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重力基本网(85网)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不同的潮汐公式,及其引起的重力测量计算成果不一致的问题,计算了当潮汐改正公式不统一时,对我国范围内绝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重力仪长基线格值因子标定、重力仪短基线周期误差标定及物探重力控制测量成果的影响,分析了我国85重力基本网所选取的绝对重力控制点之间的一致性、控制点与我国85网相对联测平差结果的一致性、以及85网与我国一等重力控制同之间的一致性问题。最后,为统一我国重力控制测量成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面作业方式的相对重力测量在一百年来实施期间,精度已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在野外正常条件下,目前100毫伽左右的重力差已能以±20~30微伽的精度测定。但由于绝对重力测量用于建立现代重力基本控制网已获得±1~10微伽精度,而且地球动力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也要求达到类似的精度,因此,相对重力测量的改进势在必行。通过对拉喀斯特——隆贝格(LCR)重力仪的误差分配表进行探讨,作者发现,使用高精度方法可以减少大部分仪器误差和外部误差,使一次重力差观测的精度达到±10微伽左右。主要的误差源来自至今未能模型化的温度效应和振动效应。用专门的隔离装置能进一步减小这两项误差,但真正的突破也许只有通过把弹簧原理改成无偏移相依系统。如果用几台LCR重力仪重复观测,并采取各种已知的预防措施,地区性重力网的建立可达±3~10微伽的精度,而局部网更可达1微伽级。连测或复测中测站重力的重现力问题,对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是个共同性问题。它意味着需要对局部的近地面质量进行监测并模型化,这点至今仍无法以微伽级的精度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新测定的绝对重力值和85网平差值作比较,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文章指出,85网平差时有选择地采用意大利计量研究所IMGC重力仪测定的绝对重力值作为绝对基准值是正确的,但由于采用了存在较大误差的我国计量院NIM—Ⅰ重力仪所测定的昆明点绝对重力值作为绝对基准值,使85网平差值受到不可忽视的扭曲,其幅度达40μal。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的基准与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绝对重力测量点的精度和分布,为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科学地选择了可靠的绝对基准。分析LOR-G型重力仪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重力基本网的精度。从而建立了点重力值中误差为±5~±13微伽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通过外部检核证实了该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完成了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新建4个绝对重力观测墩,改造1个相对重力标墩,对所有重力测点进行相对重力联测。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场观测墩建设和重力联测工作均符合相关要求;各相邻重力点间6台仪器测量段差互差均优于40×10~(-8) m·s~(-2);改造后的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最大重力段差值为246 956.8×10~(-8) m·s~(-2)。对比1990年建场值和2000年复测值结果,2014年复测结果显示该基线场稳定性较好,一般重力测量的重力仪标定可以根据测程范围选择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LCR-920和LCR-922两台G型重力仪在国家重力基本网和北京灵山重力基线场上进行标定,来介绍利用长基线和专用重力标定基线场测定拉科斯特-隆伯格重力仪仪器参数的基本方法。最后,结合两台仪器在北京地区的实际观测值,对其进行了线性项和周期项改正。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连续运行参考站(QHCORS)作为二等重力点,选点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以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重力基本网补测与加密重力测量项目、1606工程重力基准网为起算点,利用两台CG-5型相对重力仪在QHCORS基准站上进行了二等重力测量,建立了青海省二等重力网.平差后点位重力成果精度平均中误差为18.00×10-8 ms-2,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丘其宪 《测绘学报》1994,23(2):150-154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策略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策略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差异很小,将IAGNB点的1990年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策略基本网(85)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昌平院区的超导重力仪iGrav-012实测重力潮汐数据,以FG5绝对重力仪为例研究了绝对重力观测中的实测潮汐改正问题,分析了用高精度超导重力仪获得的实测合成重力潮汐与理论合成重力潮汐间的差异。并采用iGrav-012超导重力仪和FG5X-249绝对重力仪两种实测数据对实测潮汐改正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FG5绝对重力仪中用的理论合成重力潮汐在考虑海潮重力影响后的结果与实测合成重力潮汐之差在1μGal之内,因此理论合成重力潮汐经过海潮重力影响改正后的结果可满足绝对重力观测精度要求,从观测精度来讲,无需对绝对重力的实测数据实施潮汐改正即可满足绝对重力观测的精度要求。但是FG5X-249绝对重力观测数据的潮汐改正结果表明,不同的潮汐改正方法对绝对重力观测值的影响不同,但这种影响较小,在0.1μGal的量级,因此建议只在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中考虑实测重力潮汐改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不少部门根据各种用途施测了高精度重力基点网,并较普遍地采用了多台仪器按双次三程法进行联测。但是,根据观测资料如何合理地确定各点的重力值(或两点间的重力差)及其精确度,仍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地震局、省地质局、省测绘局、地质部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西北冶金物探队和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一分厂等七个单位,于1981年8月27日开会协商,决定在西安地区联合建立一个高精度的重力仪检定场,供各单位共同使用,以便于就近检定重力仪格值。会后,各单位进行了有关的准备工作,并于当年完成了场地的勘选和标石的埋设,在1982年3月用三台高精度重力仪完成了建场联测。检定场没有跨越大的断层,构造背景相对稳定,路面良好,且高差较大,可在较短距离内获得较大重力差。标石是用混凝土在现场浇注,  相似文献   

20.
对相对重力测量虚拟仿真系统项目中所涉及的正常重力模型、重力异常模型、重力固体潮模型、相对重力仪模型和观测场景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根据测站坐标和观测时间利用相关模型生成测站绝对重力值和LaCosteRomberg G型相对重力仪读数的相对重力测量虚拟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