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运海  郑西来  彭辉  王欢  辛佳  张博 《地学前缘》2019,26(4):301-306
在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估中,存在地下水质量标准与方法要求的分级标准不匹配以及隶属度绝对化的问题。文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对隶属度概念表征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间的模糊关系,从而建立起模糊综合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标准符合优化模型对评判标准类型的要求,克服了传统模型存在的标准不兼容问题。指标实测值介于某中间等级时,该等级与左右相邻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值均大于0。与绝对的隶属度分布相比,优化模型拓展了指标在各等级隶属度的分布,真实反映了其相对的特征。水源地南部地区(监测井S1和S3)地下水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与其他特征污染物的含量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优化模型判定的水质等级也为Ⅳ类水,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表明优化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在地下水易污染性 DRASTIC 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集对分析方法评价了地下水的易污染性.将 DRASTIC 的 7 个指标分为5级,利用集对分析给出了分析背景下系统的联系度表达式,通过 5 个级别联系度的比较,确定了评价区地下水易污染性的等级和差别.结果表明,将集对分析方法和 DRASTIC 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地下水易污染性,计算简便,评价正确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和较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逻辑T算子和协T算子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方法,选取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模糊逻辑T算子和协T算子,编制了有效的MATLAB计算机程序,绘制了隶属度函数的数学图形,对北方某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采样点水质为Ⅰ、Ⅱ、Ⅲ级的占96.63%,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的要求。借助T和协T逻辑算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出现了30多种水质评价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水质等级与评价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水体污染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地下水水质评价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水质评价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水质评价模式和理论。文章以大牛地气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技术,将GIS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建立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同时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传统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新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中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1)大牛地气田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以Ⅰ类和Ⅲ类水为主,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氨氮超标,水质较差;(2)模糊综合评价法与GIS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的系统化和可视化;(3)相对于内梅罗指数法,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2)
鉴于水质综合评价中水质分级标准与监测样点的监测值之间存在模糊关系,将熵权法及置信度准则引入集对分析法中,以提高水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应用于山东省大武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根据2017年11月研究区29个检测站点的12个超3类水频率较高的水质指标实测值,进行水质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以置信度准则替代最大隶属度准则作为水质评判标准,能有效避免水质分级"欠评价"和"过评价";大武区域地下水水质为中等偏下,主要集中在侯皋-西夏一带。与最大隶属度准则的水质判别结果相比较,该方法更能真实反映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具有水质信息综合全面、分级结果明确等优点,是地下水水质评价分级的一种可靠、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北地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选取河北境内的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补水河道的试点河段开展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入渗回补率、地下水水位回升率、水质改善度、水面面积变化率、水生态改善度和公众满意度等6项指标的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简便实用的指标计算方法对河段补水前后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并对生态补水的效果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补水结束时,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河段的平均入渗回补率为65%,地下水水位相对回升率为分别为36%,17%,6%,水质改善度依次为51%,34%,90%,水面面积总计增加了8.56 km2,水生态改善度依次为46%,87%,94%,公众满意度分别为90%,90%,80%。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方法计算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综合得分分别为84,47,64分,评价等级分别为"非常好" "一般" "较好"。3条试点河段评价结果与实际补水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NO_3~-、TDS、Mg~(2+)、SO_4~(2-);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的矿化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水的研究对农田水利、水文地质、生态与环境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概略介绍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研究过程中 ,野外获取土壤水的方法及设备。在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对试验点土壤水的矿化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为 ,在地下水浅埋区 ,地下水与土壤水矿化度变化关系密切 ;蒸发作用与蒸腾作用对土壤水矿化度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蒸发作用使上层土壤水的矿化度加大 ,而植被在其生长期降低土壤水的矿化度 ;地下水、植被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壤水矿化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研究与评价含水层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程度,首次提出了水力联系系数C(hydraulic conne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将水力联系系数C定义为观测孔目的含水层水位降深与该观测孔位置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的比值。通过水力联系系数,可定量评价某含水层水平上同层之间和垂向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各含水层段的水力联系系数C值,将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分为5个等级。其中,0.000 0 ≤ C<0.062 5,0.062 5 ≤ C<0.125 0,0.125 0 ≤ C<0.250 0,0.250 0 ≤ C<0.500 0,C ≥ 0.500 0,分别代表水力联系等级为极弱、弱、中等、强、极强。以高家堡井田钻孔抽(放)水试验数据为例,采用水力联系系数和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两个指标定量评价了区内巨厚层状非均质洛河组含水层内部水力联系。结果表明:洛河组中上段水平同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373 0、0.413 8,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约为5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下段水平同层之间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440 1、0.491 1,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为9~20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中上段与下段垂向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000 2、0.007 2、0.089 7,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长(大于60 min),水力联系极弱至弱。  相似文献   

13.
判断各地水下系统的水力联系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中十分翻天覆地的工作,它是正确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前提,本文引进灰色系统理论,借助于水化学资料,应用灰色联联度法,对滕南矿区侏罗系地下水各系统水力联系进行判断,取得了理论效果。  相似文献   

14.
Coal-seam gas production requires groundwater extraction from coal-bearing formations to reduce the hydraulic pressure and improve gas recovery. In layered sedimentary basins, the coalbeds are often separated from freshwater aquifers by low-permeability aquitards. However, hydrau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albed and aquifers is possible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aquitard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conductive faults or sandy channel deposits. For coal-seam gas extraction operations, it is desirable to identify areas in a basin where the probability of hydrau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albed and aquifers is low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loss of groundwater from aquifers and gas production problems. A connection indicator, the groundwater age indictor (GAI), is proposed, to quantify the degree of hydraulic connec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AI can indicate the optimum positions for gas/water extraction in the coalbed. Depressurizing the coalbed at locations with a low GAI would result in little or no interaction with the aquifer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positions. The concept of GAI is validated on synthetic cases and is then applied to the north Galilee Basin, Australia,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hydrau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ramac Coal Measure and the water-bearing formations in the Great Artesian Basin, which are separated by an aquitard, the Betts Creek Beds. It is found that the GAI is high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indicating a higher risk to depressurization of the coalbed in this region due to the strong hydrau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albed and the overlying aquifer.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学方法在天津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延海  李强  柴成繁 《地下水》2008,30(2):27-29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TDS、氟离子等9个组分作为评价因子,构造综合评判模糊数学模型,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函数。对2001年10月采集天津市的地下水水质样本进行了实例计算和评价,对天津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田冲  张戈  赵世涌 《地下水》2013,(6):20-22
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盘锦市曙光地区2011年的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包括总硬度,总矿化度,铁离子,锰离子等多个污染因子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结果表明,曙光地区地下水污染在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程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来源于石油污染、海水入侵和农业灌溉,所得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曙光地区地下水环境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ree types of groundwater occur in the area of the Ranger mine. Type A groundwater occurs in the loose sands and gravels occupying the present day stream channels, Type B in the weathering profile and Type C occurs in relatively fresh fractured bedrock occupying open fractures and other cavities. The three types of groundwater can be distinguished both chemically and isotopically. Light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most early rains are lost by evapotranspiration and have no imprint on the groundwater. Later in the wet season, the ground is saturated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occurs on a regional scale. This younger groundwater sits on the older waters. Mixing is probably minimal as before any large scale mixing could occur, most younger waters are lost by evapotranspiration. Stable isotope data suggest that Type B groundwater in certain areas has some connection with evaporated surface water bodies.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s for the pollution monitoring bores around the tailings dam do not indicate any connection with the polluted pond waters at the time of sample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文业  戈建民  黄奕龙 《世界地质》2000,19(1):53-56,65
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较多,而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体现的是待评价样本与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在整体上的关联程度.应用该方法进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了各待评价样本所属的环境质量级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河北平原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延华  郭永海 《地球科学》1995,20(4):433-437
通过河北平原多年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规律,并选择典型地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论证了地下水位变化与开采量、降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地下水动力环境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