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学术月报》1980年第3卷第2号刊登题为《有关1980年度科学技术预算》的文章,对日本学术会议、科学技术厅、环境厅、文部省、建设省、通商产业省等十个部门开展研究、实验的各项计划作了预算。其中谈到,在科学技术厅开展防灾科学技术和在文部省开展重要基础研究这两项中有关地震预报、防灾技术的计划。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4月25日报道,日本政府在1980年4月25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国土厅提出的1980年度的“防灾白皮书”。在1978年度防灾措施概况基础上拟定的1980年度防灾重点是:(1)地震预报的研究;(2)原子能发电站的防灾对策等。有关重点防灾预算的投资总额为二万五千亿日元,比1978年增加了9%。1980年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工作是:(1)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给高层建筑等造成巨大灾害的长周期地震动的对策,日本科学技术厅将用四年时间对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大型振动实验台进行大规模改进,以使其能够产生大幅度的振动,从而探索大型设施的地震对策和在松软地基上发生的液化现象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位于兵库县三木市的兵库抗震工程研究中心建造了一定尺度实际大小的三维震动破裂实验设施,并于2005年1月15日正式启动使用。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报刊最近报导,日本1982年地震预报研究经费预算已经确定,全年经费为六十六亿零四百万日元(不包括防灾经费),比去年的六十四亿三千三百万日元稍有增加,增长率为3%。较1981年比1980年经费增长率的7%略低。科学技术厅有关防灾科学技术的经费,全年为二十三亿一千七百万日元,比去年减少9%。该厅有关地震预报研究经费预算为十一亿六千六百万日元,比去年的十四亿六千三百万日元减少近三亿日元,减少四分之一,其他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7.
《地震区划与抗震防灾研究》由卢振恒、钟以章、尹心方同志编译,大百科出版社出版,65万字,16开本.本文集编译了近年来苏联、日本、美国等地震和抗震学者在地震区划及抗震防灾方面的研究文章.介绍了苏联地震区划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地震区划方法、烈度和土壤振动的定量特征、地震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估计及  相似文献   

8.
日本鹿岛建筑公司最近在东京京桥大楼建筑工程中成功地引进了利用电子计算机降低由地震和风造成的振动的抗震装置  相似文献   

9.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0.
李清亚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272-1277
传统三维城市规划模型是利用三维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模型对城市进行规划,没有考虑城市地理位置因素,不能保障城市震后应急救灾工作效率。为此,构建一种新的地震带城市规划模型。通过对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及防灾分区定义,并对其规划原则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防灾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此为基础,采用风险评估方法构建出地震带城市抗震防灾空间规划的基本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性能极佳,考虑到了城市地理因素,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能够促进城市震后应急救灾工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地震人员伤亡预测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灾夺去了6400多人的宝贵生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大震灾发生后,日本各地都对各自的区域防灾计划进行了修改。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全国每个自治体都有义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地区的防灾计划。制定防灾计划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12.
日本防灾减灾与地震应急工作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帅向华  杨桂岭  姜立新 《地震》2004,24(3):101-106
介绍了日本目前的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技术。 文中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兵库县防灾中心和东京都防灾中心为例, 介绍并论述了日本地震应急工作的现状,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1990年6月8日,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改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为此,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荻原幸男先生在日本《地震学会新闻通讯》上发表文章指出:自1963年成立以来,作为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机构一直积极工作的“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于1990年6月8日改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7月曾发生过5.5级地震并伴有海底火山喷发的伊豆半岛以东近海震群。最近,日本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主任研究员笠原敬司等人的研究小组采用人工地震波勘探法查明了这一带的详细地质构造,发现伊东市地下有古代的侵入岩等。防灾研究小组使用的是可控振源法。这种方法是用载在起震车上的振动器振动地面,使其产生人工地震波,用地震仪测定人工地震波  相似文献   

15.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1年1月23日报道,科学技术厅以及各省、厅都加强了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科学技术厅于1980年11月建成了东京府中市第三个地震观测井,正式开始预报首都圈内的直下型地震。另外,将在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建立地震预报研究楼。文部省在大学一级单位开展地震预报技术研究。气象厅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1983年3月22日宣布,该公司已研制出大型的三维振动台。这个振动台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上下、左右、前后同时振动的装置。其特点是能象实际地震一样晃动,并能人为地制造烈度为Ⅵ度(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的大地震。该公司将这一振动台安装在具有核发电成套设备的工厂和高砂制作所的高砂研究所内,进行本公司产品的抗震试验。还将提供给核发电和土木建筑部门。由于该三维振动台起振后会产生不必要的旋转运动,控制起来比二维振动台等困难,为此,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制出用电子计算机进行  相似文献   

17.
第七篇文章作为世界某些国家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研究调研情况之二,综合汇编了关于日本的地震防灾概况,内容包括防灾体系与防灾计划,东京都的防灾对策,综合性防灾训练等。  相似文献   

18.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机构变更1996年5月11日,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地震预报研究中心”更名为“地震调查研究中心”。这是以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为契机制定的“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出台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启动以来的相关举措。这...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30日,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根据日本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对日本各有关机关2012年度地震调查研究项目及其预算等事务进行协调,并就2012年度日本地震调查研究项目及其预算要求进行汇总,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阪神大震灾后,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和日本地震科学、防灾科技界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地震防灾对策上做了重大调整,地震防灾对策战略在方向、地震类型、地区选测、计划项目安排等作出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等战略抉择,与前有较大变化。由此大大促进日本地震科学、地震防灾对策等的发展。本文本着他山之石洋为中用的原则,系统深入地调研、总结吸取他国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对促进和改善我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