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河南省横跨华北地台南缘和秦岭褶皱系东端。这里的寒武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且有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和古生物群。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华北区(豫西、豫北地区)和东秦岭南麓(淅川地区)。总体而言,华北区的寒武系与山东、河北等地类似,但在岩性特征和生物面貌上也稍有差别,淅川地区的寒武系南北分异显著:淅川北部地区与峡东地区酷似;淅川南部地区则与湘西、黔东及祁连山等地相似。区内寒武系划分见表1。  相似文献   

2.
<正>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的超贫铁(5%相似文献   

3.
吉林通化地区寒武系底界时代及下寒武统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昭  高林志 《地质论评》1990,36(3):229-237,T001
本文依据产于华北地台北东部的吉林通化水洞剖面水洞组的小壳化石,论证了该动物群在时代上应与徐淮地区猴家山组与三叶虫Hsuaspis共生的小壳动物群相当。从而证实在华北地台,已知寒武系最低层位为沧浪铺阶。所谓华北地台的下寒武统“梅树村阶”是不成立的。根据通化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笔者认为华北地台北东部与南部具相同沉积序列,均为低纬度局限海环境沉积。并认为目前呈北北东方向的膏盐成矿带在早寒武世应沿大致同一纬度呈近东西向分布。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复杂。目前对于该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地层发育特征和基底属性等基础地质问题认识不一。笔者利用宝鸡地区新实施的4条大地电磁(MT)测深剖面,结合重力资料,通过重电综合解释,推断了渭河盆地西部地区沉积地层分布特征及基底属性。研究表明,在陇县—凤翔一带,电阻率异常值低,重力异常值高,新生界较薄,基底埋深较浅,局部地区出露有白垩系,该区基底以中生界为主。在千阳一带,呈现高电阻率值和高重力值,且地表露头复杂,有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白垩系、侏罗系等,其基底为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岐山以南扶风以西一带,电阻率值较南北两侧骤降,推测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宝鸡—眉县北部呈高电阻率值、高重力值,北部局部有白垩系出露,基底为古生界—元古界。宝鸡—眉县以南为高电阻率值,低重力值,有大面积花岗岩出露,其基底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正> 奥陶系在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及山西省出露甚广。除恒山、云中山、五台山、吕梁山和太行山及大同以北地区外,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奥陶系与华北区其它地区一样,下统发育最为良好,是研究华北奥陶系和寒武—奥陶系分界的理想地区之一。 本区奥陶系和整个华北区一样,自下而上包括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  相似文献   

6.
五、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分区概述甲、主要属于中国陆台范围内的地域Ⅵ、甘陕高原占据鄂尔多斯地台的全部,贺兰山及六盘山边缘凹陷。地台上有不厚的沉积盖层,且除在边缘外几无褶皱。贺兰山及六盘山凹陷地层因受燕山期剧烈褶皱,形成褶皱山脉,构造线方向在前者为北北东,在后者为北北西。最老地层出露于地台西部棹子山及贺兰山中,为太古代的片麻岩、石英岩,其次为寒武纪页岩、石灰岩,奥陶纪石灰岩,石炭二叠  相似文献   

7.
《甘肃地质》1987,(Z1):94-97
陇东地区即甘肃平凉、庆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岔地西南部,地史上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区内缺失下石炭统,中石炭统缺失下部与靖远组相当的地层。中统上部本溪组直接平行不整合于寒武系、奥陶系之上。本区石炭系仅在西部边缘零星出露,而且研究程度不高。袁复礼(1925)在奥陶系平凉页岩之上采到植物化石Sphenophyllum,认为时代为石炭纪,但依据不足。甘克文、郭勇岭(1958)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区内石炭系仅分布于环县石板沟以北一线,平凉一带石炭系缺失。后来的调查工作及区调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实际上,平凉地区可能存在陆相的上石炭统。  相似文献   

8.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9.
系统观察研究蓟县剖面、辽南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参照湖北三峡震旦系标准剖面,将华北地台西南缘冰碛层与扬子地台南沱冰期相对比;崔家屯组至兴民村组和史家组至望山组划归青白口系,进而在青白日系与震旦系间建立准南系,确认淮南动物群,建立金州动物群,将后生动物出现时限提前至1000Ma.我国上前寒武系可划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淮南系和震旦系,可与美国西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部和俄罗斯地台相当层位相对比.淮南系与金州动物群的建立.完善了上前寒武系地层柱.具有地层学、古生物学上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SPOT5及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3D GIS遥感技术,通过对研究区岩性地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等地质体的遥感影像特征系统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建立岩性地层及构造解译标志,对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多被贺兰山岩群和古元古代花岗岩覆盖,中部及东南部大部分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东部石峡谷、黑龙贵及老石旦镇地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及寒武系;研究区构造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贺兰山基岩区,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13条,以NEE向和近SN向线性构造最为发育,线性构造相互切割,形成"块状"特征;环形构造33个,在区域上总体呈SN向条带状分布;褶皱4处,均为紧密型褶皱组合;不整合界线1条;总体呈"西部构造发育,局部呈块状,东西差异明显"的特点。实践表明,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层构造认识以及遥感解译精度有较大帮助,能有效提高填图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寒武系分布广泛,层序齐全,具有不同类型的沉积和古生物群。根据大地构造单元、沉积特征、古生物群面貌,地层发育及出露情况,可将地层区系划分为华北区及秦岭区,进而又可进一步划出分区及小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非金属矿产分布及主要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菱镁矿,滑石、石墨等主要产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佳木斯地块的早,中元古代基底中,萤石、明矾石、膨润土、沸石、叶蜡石等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灰岩、白云岩在华北主要产于下古生界,在华南主要产于泥盆系-三叠系。石盐、钾盐、芒硝主要产于西部现代盐湖和东部白垩-早第三纪断陷盆地。硫主要为中生代热液成因,广布于东部。磷矿主要产于扬子地台上震旦统一下寒武统,湘黔边界寒武系底部黑色页  相似文献   

13.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4.
刘焕杰 《地质论评》1964,22(1):75-76
一、概述该区位于山西地台沁水盆地的西部。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纪片麻岩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在本区出露的有奥陶纪灰岩和假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有:中石炭统本溪群,厚5.40—30.70米,夹有1—3层灰岩;上石炭统太原群,厚49.00—100.37米,含有3—4层灰岩,可分为  相似文献   

15.
李志才 《地质论评》1960,20(5):207-207
一、地层方面大瑶山地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及下泥盆统,两者之间呈极明显的交角不整合接触,地形地貌上的特征往往形成柱状节理发育的悬崖陡壁。寒武系为该地区出露的最老地层,在百万分之一、三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质图上及二十五万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16.
中村地区银花河南的寒武系,在地层上属南秦岭分区,留坝一白河小区(据1980,1∶50万陕西省地质图)。这一带出露的寒武系呈近东西向窄条带状展布。向东连续出露,直到河南西峡、淅川、湖北郧西一带;向西断续出露至宁陕东江口一带。与下伏上震旦统灯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连续沉积。本区寒武系的研究工作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一九八四年四月止,在下寒武统中发现了不少化石,计有:Redlichia noetling,Dedlichia sp.,Kootenia yui,Palaeolenus douvillei,Bergeroneillus houchouensis,Cobbolelis sp.,Obolus asiatica,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的地层和岩浆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北地台岩石及地层出露面积的测量,并根据10个次级构造单元的统计,得出:华北地台陆地面积为1403177km2,其中基底岩系137312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9.80%;盖层(包括第四系)1097661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78.33%;岩浆岩面积166436km2,占华北地台陆地总面积的11.8%(其中深成岩占65.13%,浅成岩占1%,喷出岩占33.87%),且各时代岩石和地层有规律地分布。太古代与早元古代基底地层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东部和北部,特别是胶辽台隆、山西断隆和内蒙地轴;中上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北部和东部,特别是豫西断隆和燕山台褶带;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南部,特别是山西断隆和鲁西断隆;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中部和西部,如鄂尔多斯台坳、内蒙地轴;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地台的南部和西部,如华北断坳和鄂尔多斯台坳。从整个华北来看,从东北向西南地层由老到新,反映出华北地台的演化是从东向西,从北向南,岩浆岩有沿地台北部和东南边缘分布的特征。从时代上看主要是以燕山期的深成侵入岩为主。本次测量结果已用于设计华北陆壳的体积模型和质量模型,计算华北陆壳的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18.
巴西地盾的上前寒武系,无论是在地槽褶皱区,还是在地台型的非褶皱区,都可以划分出几个不同时期的构造—物质组合。在巴西地盾上,可能除了,地台外都是在前寒武纪末期开始形成的。米纳斯和伊塔哥尔群以及和他们相类似的岩系形成的组合,是属于上前寒武系形成的最古老的褶皱。该组合的成分、构造及其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侧向变化规律性等以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四角规铁矿研究的比较好。分布在这里的上前寒武系剖面往往被作为标准剖面;因此对它的特征了解的较详细。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固阳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褶断束东段,前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出露地层有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中新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主要岩性为花岗质混祆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及眼球状混合岩,与上覆渣尔泰山群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20.
<正> 河南西部禹县大风口是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分布的重要地点之一,经1934年孙健初和1937年潘钟祥研究后早已著称于世。大风口剖面之石炭、二叠纪地层厚约千米,地层出露完好,剖面连续,是进行地层研究的理想地区。华北地台之晚古生代沉积一般分为北、中、南三带,各具不同的特点。著名的山西太原西山剖面主要代表地台中带面貌;而地台南带则以禹县、平顶山、淮南等地为代表。这一地区自晚石炭世晚期开始,成为华北地台和华南广阔海域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同时在石盒子组发育了良好之煤层,因此具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