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被动陆缘隆起区的盘陀山花岗岩体中,近年新发现了钨矿床.钨矿体产于岩体北部边缘内接触带及岩体中部,成矿类型分别为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接触带型钨矿受岩体内接触带和NE向构造裂隙双重控制.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受NE向、EW向和NW向构造裂隙控制,矿床分带明显,具有上钨下钼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有关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古老陆壳活化背景、钨地球化学异常、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内接触带、岩石蚀变(电气石化、云英岩化和硅化等)、石英细脉带、花岗细晶岩脉和直接找矿线索.对该矿床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北山地区钨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石屏法乌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的近矿围岩均为峨山花岗岩体之二长花岗岩,成矿与花岗岩的侵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区KT5与KT9两个主矿体在成因上有明显不同,KT5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约明显,为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KT9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控制,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在岩浆型金矿中,花岗岩型金矿一直被人们放在首要的位置,而闪长岩与金矿的关系却为人忽视。然而,金矿与闪长岩类关系却极为密切。文中以吉林夹皮沟、胶东招掖成矿带、锦西水泉、敖汉撰山子、北票砂金沟、二道沟等典型金矿实例予以剖析和阐明。空间上,金矿产于闪长岩体内部及接触带,或者与闪长岩类脉岩相互交织;时间上,金矿成矿与闪长岩类同期或稍晚。另一方面,借助于金矿与岩浆岩同源性的事实,文章认为金矿与闪长岩类为同源岩浆不同阶段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矿的岩浆成矿机理。并且指出金可以在花岗岩类、闪长岩类内部形成独立的矿床,而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只能以伴生金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类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壳上分布最广的两类花岗岩——壳型花岗岩和过渡型花岗岩(分别相当于徐克勤等的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种金矿床,而且各自构成自成体系的金矿成矿系列. 壳型花岗岩成矿岩浆组合以正常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为标志,按其形成条件属中深成相侵入体,与区域火山活动没有任何成因联系.胶东地区与金矿密切相关的中生代花岗岩(主要是燕山早期郭家岭花岗杂岩体)即属此类.与壳型花岗岩有关的金矿成矿作用的产物,包括石英脉型金矿床(如玲珑)、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如三山岛、焦家、新城等)、细脉浸染型金矿床,或称花岗岩型金矿床(这种新类型金矿首先发现于招远县界河金矿,邻近的河东金矿区内也有类似发现),以及上述各类原生金矿经破坏改造而成的部分砂金矿床.以上  相似文献   

5.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北峪耳崖金矿成矿预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振  魏峰  刘铁侠  许永中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217-222,240
河北省宽城县峪耳崖金矿已查明金矿脉(体)148条,其中有盲矿脉(体)96条;金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在平面上呈矿体群彼此平行排列,协调弯曲,大致可分为南矿带、北矿带和中矿带;剖面上矿体(群)呈叠瓦式平行斜列,并具等距分布的特征,从北向南有逐渐加深的趋势;金矿成矿受岩体接触带、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等因素的控制;推测矿区及周边的深部存在有隐伏花岗岩体,并同样具有成矿潜力;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提出6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颜家沟金矿矿体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体内部及其与白云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蚀变带内.在岩体内部为石英脉型Au、Cu矿化,岩体内接触带则为网脉状蚀变岩型Au、Pb、Zn矿化,岩体外接触带是构造蚀变岩型Ag矿化.主矿化体受石英二长斑岩体及次一级构造和裂隙控制.经过岩桨期后气成热液叠加改造,构成了复杂的成矿过程,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期后多次气热叠加型金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8.
河南许窑沟金矿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朱阳关—夏馆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断裂共同控制的二郎坪群地层中,矿体主要产于牧虎顶花岗岩岩体与火神庙组接触带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类,矿体围岩蚀变发育,蚀变类型较多,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含矿石英脉主要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气和H2O-NaCl-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期的均一温度主要为310~350℃,盐度一般为2%~7%;成矿晚期均一温度主要为300~340℃,盐度为10%~15%。综合分析认为,许窑沟金矿成矿过程比较复杂,成矿过程中有沸腾作用,同时又存在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作用,为构造破碎带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9.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地质及相关成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锑金、锑砷金、砷金等不同矿物组合的矿床.金矿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和隐伏岩体上方.其成因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和热接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域矿床成矿规律性强,找矿标志明显,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10.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11.
陕西凤县金矿类型与金的预富集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1,7(1):73-78
陕西凤县地区金矿主要有蚀变岩与石英脉型。地层预富集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Au源,而且沿构造蚀变带提供了热源,是Au活化成矿的一个重要条件;多期次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进行交代改造形成蚀变预富集,是金矿成矿的关键。庞家河成矿模式为层预富集+蚀变预富集+后期多次热液交代富集成矿;佐家庄成矿模式为岩体(脉)预富集+构造蚀变预富集+多种热液叠加成矿。NNW向断裂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标志;印支期与华力西期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构造带;金的预富集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紧靠商丹大断裂南侧续分布的残余存小岩块旁侧都发现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阿西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三、四段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向断裂带控制。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金矿体是阿西金矿最重要的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矿化相对均匀。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其矿床成因为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宝林 《地质与勘探》2009,45(3):229-234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在南岭地区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其形成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岩体接触面及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明显.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荚岩脉型等.论文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几年的找矿实践,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垄上-狮子岩、东部的碉堡山-黄沙冲一带及地表云英岩脉带发育地段,外围找矿方向分布在南西部的花里泉一带.  相似文献   

14.
东坪金矿产于华力西期偏碱性杂岩体内接触带中,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为石英脉(网脉)、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大量的物化探资料分析研究,建立了物化探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芳  朱永峰  魏少妮  郑波 《矿床地质》2014,33(4):761-775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为黄铁矿_石英脉型、辉锑矿_石英脉型和自然砷_石英脉型或石英网脉型/蚀变岩型,受NE向断裂控制,与矿区密集分布的中酸性脉岩伴生,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砷_辉锑矿_自然金_银金矿,矿化元素组合为Au_As_Sb,是中酸性斑岩系统热液演化晚期的产物;另一类金矿化产于中酸性斑岩与下石炭统火山_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以包古图金矿Ⅺ号点为代表,矿体为石英_硫化物脉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铋_辉铋矿_自然金_黄铜矿,是斑岩系统热液演化较早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可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总结如下:斑岩岩浆系统演化晚期分异出含Au_Cu_Bi_As_Sb的岩浆热液,在岩体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高温石英_硫化物脉型Au_As_Bi矿化,部分含矿热液随中酸性岩脉向外围迁移,并逐渐与大气水混合,最终在NE向断裂中形成石英脉型Au_As_Sb矿化。基于此成矿模型,认为包古图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酸性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斑岩体外围NE向断裂(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区,尤其是As_Sb、As_Bi化探异常叠加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包古图金矿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6.
广东信宜―贵子地区锡矿床主要分为花岗斑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绿泥石)型、磁铁矿矽卡岩型五种。花岗斑岩型锡矿主要锡矿体产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的深部内外接触带上。云英岩型锡矿产于钾长花岗岩岩体隆起部位内接触带上,与岩体接触的围岩为震旦系云开群兰坑组。磁铁矿矽卡岩型锡矿产于钾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的层间裂隙中,含矿层位主要为震旦系云开群罗罅组内透辉石榴石矽卡岩。石英脉型锡矿主要产于钾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旁侧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锡石―硫化物(绿泥石)型锡矿主要产于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体的顶部和外接触带变粒岩和片岩中,且受各种方向的构造裂隙或断裂控制。研究各类锡矿床主要特点及其控矿条件,分析该地区锡矿分布规律与找矿标志,对锡矿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克塔斯金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矿体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性火山岩接触带,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区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近矿的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9.5±1.8)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主成矿期的金-黄铁矿-石英细脉中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47.7±1.3) Ma、等时线年龄为(245.1±1.4)Ma,成矿时代为早三叠世。研究表明,阿克塔斯金矿成岩与成矿时代相距80 Ma,为碰撞造山和后碰撞造山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该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额尔齐斯断裂带的右形剪切走滑作用控制金矿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汉南杂岩与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矿产与地质》1991,5(3):163-168,182
汉南杂岩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围岩为元古界绿片岩 勉县—洋县深大断裂系统在成岩、成矿与盆地形成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杂岩体由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金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与接触带、断裂带、蚀变带有关,蚀变后岩石矿物成分变化.使金重新分布,砂金分布与金源、地貌和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查干敖包钼矿是宝音图钼矿区矿床之一,为狼山北段发现的斑岩白云母石英脉型钼矿,成矿岩体主要为钾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岩体锆石U-Pb平均年龄为(253.5±3.3)Ma。本次研究测得查干敖包辉钼矿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2±5.8)Ma,与成矿岩体时代相差约13 Ma,反映钼矿床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成岩成矿演化历史。查干敖包钼矿床具有斑岩矿床特点,矿床产于成矿岩体内接触带,但是矿化形成于白云母石英脉中,主要与白云母热液矿物有关,因此是一种特殊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概述了寒武纪地质发展史。太古代早期只出现小面积古陆核,岩石含铀量低,硅铝壳演化晚。早元古代稳定性差,盖层形成晚。因此,对寻找澳北型铀矿床不利。但中生代地台活化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创造了条件。铀矿花分布在古陆核两侧,围绕古陆核划分三个分带:内带——太古代古陆核为钍矿化区,多为花岗伟晶岩型;中带——古陆核边缘凹陷为铀钍混合区,铀多为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与硅化带、破碎带、混合岩化及岩体接触带有关;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区为铀矿化区。中生代化岗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集宁区凤凰山岩体,铀矿化分布于岩体边缘顶盖相,属硅质脉型。五台区盘道岩体,铀矿化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有萤石型与玉髓型两种。上述共同特点:富硅、富钾、铝过饱和岩石,成矿类型与岩石化学成分都可与华南花岗岩对比。铀矿找矿方向:主要在古陆核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区,特别是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寻找硅质脉型是最有远景的。其次是在中条区西侧山前大断裂复背斜核部,特别是断裂拐弯处和混合岩化强烈地段,寻找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