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土地登记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建设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的条件日趋成熟。根据规划,全国土地登记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将由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网络组成。目前,国家和部分地区正在开展不同层面的土地登记系统建设的试点工作。省级土地登记系统作为全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土地登记簿为线索,以"宗地"为管理对象,通过追溯宗地登记过程的立项、审批、供应等相关权源信息,以此实现对土地登记信息的监管、查询的目的。其数据库的建设将以土地登记信息为基础,叠加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遥感监测影像、"一张图"等土地利用业务层数据。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时期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土部门土地监管业务越发要求科学化和精细化。为了能够根据国土业务规则对监控视频进行解读,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视频监管系统。该系统接入移动"千里眼"平台摄像头信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优化布局塔基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结合各类国土业务数据对监控视频数据进行研判,实现了土地利用状态的多自由度实时动态视频信息采集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对于"智慧国土"项目中的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土地整治及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信息管理系统是为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和建立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台账而开发,实现了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的数据兼容性,能够有效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和建设用地项目,及时掌握占补平衡动态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省级"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管水平,本文利用理论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成果借鉴法以及粗糙集法,对土地资源动态监管指标的选取、分类与命名、指标计算、指标展现、指标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形成一套覆盖土地资源管理全业务环节的动态监管指标体系。实现对土地资源实时动态监测、指标预警,使得监管体系全面化、体系化、落地化,为提升国土资源监测、监管水平奠定基础,进一步推进"一个平台、两个市场"的深入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研究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业务需求基础上,以信息资源整合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内容及其指标体系。以基于移动GIS的PDA数据采集功能优化设计为切入点,实现了土地供应与利用过程的现场实时监管。以辅助决策功能支持为落脚点,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供应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服务能力,浙江省建设用地“批、供、用”统一监管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深入,国土信息化建设也面领着新的问题:数据没有进行有效地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散、信息应用比较局限。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建立集信息集聚、预警监测、辅助决策、在线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转变,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有力数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加强配合严格执法创新手段深入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市"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江苏省海门市国土资源局将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市"创建活动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全年工作,坚持以保护土地资源为目标,以落实共同责任为抓手,着力构建了政府为主体、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全面落实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努力提升耕地保护工作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实现了耕地保护规范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业务基础精细化、执法巡查制度化和监督管理网络化。全市土地管理秩序井然有序,土地出让、审批和登记发证规范合法:项目用地坚持亮牌施工,工业项目100%依法用地;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违法用地数量明显减少,行政执法无一例错案,土地执法模范镇(乡)创建达标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其成果不仅为日常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水平,而且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检验耕地总量平衡、考核土地管理成绩的重要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的土地变更调查任务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手段不断强化,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土地变更调查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变更的技术流程,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规划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地籍管理、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业务及相关关系,围绕"及时发现、快速调查、持续更新、如实上报、共享应用"5个方面的问题,以3S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支撑,提出以二调成果为基础,从土地管理业务内部及时发现变化,以发现驱动土地利用信息日常性持续动态变更的新思路。以成都市为例,开展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信息动态变更调查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土地利用信息的"一图多用",并对变更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围绕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建立信息采集、综合分析、批后跟踪、预警评价、辅助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年检、资质管理、矿山环境监管、矿山土地复垦利用、地质灾害监测等业务,以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国土资源监管。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监管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延安市自然资源监管“一张图”系统为例,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内容、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系统梳理并建立了延安市自然资源数据目录体系,集成了土地利用监测分析、水源涵养评估等专题监管分析模型,搭建了云环境,以满足潜在的计算和存储性能扩展需求。系统为延安市自然资源监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也为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监管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琦 《北京测绘》2012,(4):52-54
为确保土地违法用地案件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本文利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9.3.1软件为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结合GIS、RS和GPS技术,建立土地执法监察辅助应用系统,形成土地执法监察新机制,帮助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发现疑似违法用地的位置,方便数据统计和上报。  相似文献   

13.
赵华佳 《现代测绘》2012,35(3):18-22
供后监管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遏制违法用地的重要举措,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系统是重要的信息化手段。在分析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其供后监管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通过海量数据管理、图形并发操作、历史数据回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保证了市级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从县级和乡镇土地资源日常管理的难点和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整合高清影像、土地利用的现状信息和规划信息等数据,形成土地利用信息空间数据库,以ArcGIS为平台开发具备GIS基础功能和专题功能的土地利用监管信息系统,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可视化管理,降低基层管理人员的技术门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定义后,简要介绍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在研究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的基础上,借鉴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方法,建立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土地执法监察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了土地执法监察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并进一步给出了土地执法监察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的技术方法。该系统方案的应用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监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强化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国土部门执法监察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趋势扩大、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土地利用调查现状和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情况,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更新机制,结合“多测合一”、季度卫星影像、基础测绘、细化调查等测绘工作,探索了一种动态、可靠的多周期、全覆盖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发现方法,并通过试点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理论体系,结合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业务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分布式地理信息技术,集成服务型地理信息平台网络化地图服务资源,设计了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全生命周期监测监管的空间决策模型,并开发相应系统。实践证明,采用SOA理念进行监测监管空间决策系统建设是可行且合理的,能有效提升广东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