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手持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文  安兴 《西北地质》2012,(2):151-156
主要论述在化探预查和普查阶段使用手持式GPS,实现了单点绝对定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定点的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质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使用必须按照必要程序进行,为保证精度,必须进行GPS试验,主要包括控制点的选择,仪器参数校正,精度试验,多台GPS一致性检查,并明确给出该地区GPS能否使用报告。通过野外实例充分说明了利用手持式GPS的定位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的效果,利用GPS航迹跟踪功能验收当天野外工作,制作航迹监控图、野外实际材料图,利用GPS和MAPGIS制作地质简图及化探测网的布设。重点讨论了GPS有关参数的设定、校正及准确度等细节,从而保证地球化学勘查测点定点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油气化探指标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表明油气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反映油气藏的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对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赋存位置及大致规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它们的异常特征总结了大港油田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今后开展油气化探评价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地球化学找矿方面,随着区域性化探普查工作以及地球化学编图预测工作的开展,很多国家采用标准参考试样来监控分析质量.最近,冶金地质化探标样的制备工作也已开始,故将美国有关制备六个地球化学找矿参考试样的情况介绍一下,以供参考.美国地质调查所,很早就采用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参考试样控制化探分析质量,在第一套试样消耗完时,于1970年又组织了第二套六个地球化学找矿参考试样(简称GXR试样),到1974年,每个参考试样均完成42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信息是最直接的找矿信息,全国化探扫面所形成的化探信息元数据和技术方法,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对全球地质科学和地学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建立在全国物、化探扫面资料基础上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方法,近年来在地球化学信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化探野外采样设计应使人力、物力、时间、日工作量与交通条件及总承包任务相匹配。化探野外采样合理质检率因交通条件不同差别很大,交通条件差时必须勤搬家、多搬家;在GPS定位与航迹监控技术已应用于野外采样工作的前提下,野外质量检查的重点应转向物质组分检查,由检查人员进行重复采样是实现组分检查的有效途径。严重的点位误差可以在地球化学图上显示,并可以按显示特征结合地质背景、原始记录来推断、判定。  相似文献   

6.
王涛 《矿物学报》2007,27(Z1):463-465
化探数据处理是对化探采样分析数据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图像还原"的数据加工制作过程,数据处理只是信息的提取,而非创造信息.因而化探数据处理在地球化学勘查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能够精准的圈定异常区域,并能根据异常特征进行科学评价.否则会导致找矿信息的遗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化探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中,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为成矿分析提供了成矿作用的直接信息.GIS为化探数据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提供了化探数据处理的数字化产品及制图功能及提供了数据挖掘的形象化图示可视化功能.GGCAS(GIS-Based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将GIS功能无缝地与化探数据处理结合起来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系统.它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确定的基本方法、多变量异常相关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空间趋势结构地质统计分析,也包括面金属量、累乘组合异常的计算.系统实现了所算及所得,使得地球化学科学计算、GIS数据库管理、图形可视一体化.运用该系对全国环境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找矿的深度与广度,目前化探工作正朝着地球化学填图和成矿预测的方向发展.欲进一步提高化探的找矿预测能力,必须将反映不同成矿、控矿特征,不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不同找矿靶区(靶标)的若干地球化学信息,在地球化学图件上充分显示出来,以指导找矿.本文仅就扩大找矿靶区(靶标)、扩充取样测试对象、增加测试项目,从而扩大找矿、信息量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化探数据对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比较关键的工作就是从化探数据中识别矿床相关的化探异常信息。在化探异常信息识别工作中也发展出了较多的技术,但是它们大多针对单变量进行分析。为了对多变量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并识别金矿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笔者将逻辑回归模型用于研究区化探数据分析,通过研究区内对金矿预测比较有价值的16种元素的逻辑回归建模及模型应用,发现逻辑回归是一种有效的化探多变量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笔者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不仅可以有效识别已知金矿区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而且对那些还未发现矿床的区域具有预测作用,能够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重点区域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GPS PPP技术用于滑坡监测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涂锐  张双成 《岩土力学》2014,35(7):2118-2124
为了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时可能达到的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GPS监测点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监测,利用PPP技术对该滑坡从稳定、开始滑动直至产生破坏的全过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并与GPS单历元差分定位、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PS PPP技术监测结果的内符合精度约为10 mm,外符合精度约为40 mm,且GPS PPP技术具有一些差分GPS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无需基准站支持、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可直接获取监测点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的绝对坐标等。该技术完全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2.
在洛古河普查区面积性土壤化探测量中,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对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及成图.该方法技术的应用,具有成图快速准确、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绘制的异常图与地形地质图套合后,有利于对异常的解释和推断,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  相似文献   

13.
Hastaoglu  K. O.  Sanli  D. U. 《Natural Hazards》2011,58(3):1275-1294
GPS i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natural hazards and other geophysical phenomena. Landslide monitoring is one such area in which various GPS methods are tested and various systematic error sources are introduced. In previous studies, one error source introduced on rapid static GPS was the effect of large height differences in GPS positions. In this study, we further investigate how GPS velocities/slip rates are affected by large station height differences when rapid static surveying is us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s, we used static GPS measurements from the Koyulhisar landslide in central Turkey. Comparison of rapid static GPS solutions with static GPS solutions using BERNESE 5.0 indicates that systematic biases occur in the estimated rapid static GPS deformation rates when the station height difference is large between baseline points.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on the vertical component, whereas it is negligible on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When reducing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ference station and the rover stations, rapid static solutions from 15-min sessions show high correlation and similar deformation rates with static positioning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4.
吕华  关健 《吉林地质》1999,18(4):49-54,60
本文叙述了我国现行高程系统与GPS高程系统垢区别,介绍了GPS求解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几种方法,具体提出了1:20万区域重力调查中用GPS定位时所求测点高程应进行高程异常改正及高程异常对区域重力调查精度的影响。对区域重力调查及其它物化探测地工作有一这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widely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of points on earth surface. In the last few years, its use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ly employed for obtaining vertical geometric coordinates, which associated with the orthometrical altitude of the point can be employed in various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s has been seen in diverse local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this technology for obtaining excellent precision in vertical coordinates demands some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satellites, such as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and, principally, in the case of urbanized areas, the presence of obstructions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equipment, which interferes wi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GPS is an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movements, including the monitoring of soil subsidence.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adequate forms of the use of GPS in such a way as to guarantee good precision of the resulting vertical coordinates, even under unfavorable situations, such as in coastal areas, where the reference networks for monitoring are implanted in only one of the sides of the point?Cobject region, which makes the situation more difficult and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so that the use of GPS reaches the desired precision.  相似文献   

16.
大范围地面沉降的差分GPS监测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详细介绍了差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应用于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的工作原理,探讨了GPS测量与水准测量,这两种方法因测量基准面不同,而使得所测地面沉降量存在的差异。将差分GPS静态测量模式实际应用于天津市的地面沉降监测,通过对其4年的实际测量精度的分析表明,对于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采用差分GPS静态测量法取代长距离的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劲松  陈正阳  梁光华 《岩土力学》2009,30(5):1532-1536
根据一机多天线思想,建立了GPS一机多天线公路高边坡监测系统,降低了系统成本。其由野外采集子系统和室内控制子系统组成。前者将天线阵列采集的GPS信号,经分时器、信号放大器、无线路由器、WLAN天线传输至后者,经数据处理得各监测点的坐标数据。在单历元数据处理中,利用GPS采样密度高、监测点前后2次变形量较小的特点,由卫地距双差值 、载波相位双差值 、波长 ,计算出整周模糊度 的非整数解,再采用ROUND函数使其变为整数,得到整周模糊度。有了整周模糊度,双频GPS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定位精度一般可达±5 mm,既能满足公路高边坡实时监测的精度,又解决了卫星信号在不同天线通道间切换产生的周跳问题,使数据处理简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它以速度快、方法灵活多样、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中。结合水厂铁矿GPS边坡变形监测实例,对GPS监测网的星历预报、基线向量平差计算、网平差计算、结果及残差不确定度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以验证GPS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手持GPS定位精度及其在物化探测网布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手持式GPS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并介绍了坐标系转换过程中内置参数的求解方法,通过系统参数校正,能使其定位精度远远大于其标称(10~15 m)值,可以满足中大比例尺物化探测网布设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