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武汉、黄陂、黄石三气象站合计9 a的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及雨量筒资料,对两种观测方式下的年雨量、月雨量、日雨量偏差程度、暴雨日短历时降水、不同时段的短历时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雨量偏大,两者的偏差程度主要在±10%之间。自动观测雨量结果与雨量筒更为吻合。3站多年自动、人工观测(雨量自记纸)两套暴雨日短历时(历时5 min)雨量序列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分钟、小时降水数据是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研究的基础资料。2016年9月—2017年11月开展的历史降水自记纸迹线及降雨量数据提取工作,将形成我国气象台站降水分钟数据集。资料涉及2049个国家地面气象站,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为了保证数据集的质量,降水迹线提取数据的正确性是关键。介绍了应用降水自记纸数据提取技术规定、质检程序、质检评估软件,完成降水迹线及提取数据准确质检的技术与流程。为了对自记降水记录降雨量与同时段人工定时观测降雨量进行对比,探讨了用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代替逐时降雨量的评估结果,异常降水迹线跨越定时观测时间的正确处理方法,历史观测员读取自记降水迹线降水量数据一些不当处理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达的“十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省气象台承担了全省所属 2 5个国家基本 (准 )站自建站以来至 2 0 0 0年的降水自记纸进行数字化处理任务。该项工作完成后 ,可提供全省国家基本 (准 )站的降水自记扫描图像文件、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如何利用中国气象局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对全省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迹线提取及数据转换 ,确保形成的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准确可靠 ,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台站的降水自记纸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 ,诸如遥测纸出现笔尖跳动…  相似文献   

4.
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达的“十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省气象台承担了全省所属25个国家基本(准)站自建站以来至2000年的降水自记纸进行数字化处理任务。该项工作完成后。可提供全省国家基本(准)站的降水自记扫描图像文件、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如何利用中国气象局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对全省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迹线提取及数据转换,确保形成的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准确可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具有内蒙古自主知识产权的"2014版降水自记纸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集迹线提取、质量控制、数据集生成于一体的综合性降水自记纸识别系统软件。该软件的核心技术是方向滤波降水曲线跟踪算法和数据质量控制条件,软件的结构和操作流程简便。结合作者近年来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取降水自记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对降水自记纸有效处理,建立了113个气象站自建站至自动气象站运行前一年的标准的、高质量的小时和分钟降水数据集,这些数字化成果为气象资料的基础数据产品提供支撑,为制定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艳  方晓 《辽宁气象》2005,(2):46-46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青海省6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产品数据集进行了介绍,采用雨量筒与自记日降水量差值对比方法对数字化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应用新的数据产品简要分析了青海省暴雨的等级特征、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和两次暴雨过程的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主要错情有日降水合计值与跟踪迹线的误…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北省内黄石等11个国家气象站2005—2007年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分别逐年滑动提取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这11个短历时的最大雨量值及开始时间。从时间偏差、雨量偏差、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三方面分析两种观测下的短历时雨量差异,并利用分析结果建立了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1)从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分钟数据中提取短历时雨量时,对降水过程判断基本一致,选取同一降水过程,各降水历时70%以上样本数据的开始时间偏差基本在0~10 min。(2)各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比较吻合,两者雨量偏差范围在±10%以内的情况占样本总数的68.6%,且自动较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偏大的情况居多,占样本总数的60.9%。(3)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为0~5 min,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非常吻合。将时间偏差缩小到0~2 min,吻合度进一步提高。(4)分别建立了11个降水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两套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92以上,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变化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阿克苏市1956—2020年的逐分钟降雨数据,采用年最大值法样本选样,分别选取近65年中逐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等11个降水历时的逐年最大值作为样本数据。采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分析各历时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并使用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曲线对各历时降水资料进行拟合,对比三种分布曲线拟合结果的理论频率和经验频率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并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阿克苏市近年来短历时的城市暴雨特征愈加明显;阿克苏市降水数据使用指数分布拟合、高斯牛顿方法推算所得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是实现由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像转变成每分钟降水量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该文介绍了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自记纸预处理、扫描、扫描检查、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并从降水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分析和扫描分辨率、降水曲线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彩色表征区分、降水曲线迹线跟踪提取、图像旋转技术、图像二值化和滚动条改变阈值、图像同步显示技术、鼠标定位键盘方向键微量移动修正技术)、图形数字化数据处理技术(尾数累计进位及其误差、二项式滑动平均法)、同步定位显示技术等系统设计中的代表性技术进行了介绍。降水自记纸彩色扫描数字化处理系统已在全国各省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的技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华  黄祖辉 《气象》2011,37(2):249-253
利用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处理技术,实现降水自记纸图形数字化是对气象历史档案拯救技术的有效探索.降水自记纸彩色图形数字化处理是采用图形扫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图形扫描,利用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提取降水曲线,将降水自记纸转换成标准分钟降水数字化资料,获取一系列满足降水时空精细化分析要求的降水自记纸...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数值模式对台风降水预报的准确率仍有待提高。为了评估深圳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对台风降水预报能力,选取了2015—2018年共14个影响广东台风个例,利用广东省2 3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24小时累计降水观测资料,检验该系统的集合预报方法(含集合平均方法和概率匹配平均方法)和控制预报方法的24小时降水预报结果。(1)系统对台风24小时降水预报具有较好参考价值,三种方法的暴雨等级预报TS评分均达到0.39以上。(2)集合预报方法总体上优于控制预报方法,可改善珠江口两侧暴雨中心降水预报。其中集合平均方法总体预报效果最好,其降水预报均方根误差为38.1 mm,比控制预报方法减少18.8%,对暴雨等级预报TS评分为0.469比控制,预报方法提升20.1%,但是对特大暴雨等级预报能力不足;而概率匹配平均方法改善了小雨和特大暴雨的预报能力。(3)系统对较强台风的降水预报能力优于弱台风。在较强台风情形下,系统对粤东暴雨中心降水预报明显偏小且控制预报方法偏差最大,其他地方降水预报偏大为主;在弱台风情形下,系统对降水预报存在明显系统性偏大,但对粤西暴雨中心降水预报明显偏小且控制预报偏差最大。   相似文献   

14.
称重与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使用降水观测数据,对引起称重观测和人工观测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选取北京市15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012年11月—2014年1月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人工观测降水量业务资料,探讨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累积降水量的差异,并细化为对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两种降水类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称重观测与人工观测日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9990, 88.0%的对比次数中, 两者日降水量差值满足业务要求;在出现固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大,在出现液态降水时,称重观测较人工观测降水量偏小;两者在日降水量等级判断差异较小,小量降水时称重观测的能力较优;防风圈可显著提高称重观测固态降水的捕捉率,而称重观测内筒蒸发对夏季降水测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暴雨和雹暴个例中闪电特征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与雹暴过程中对应的闪电活动特征显著不同,为了对比这两类对流过程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差异,该文选取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雷暴个例——暴雨过程和雹暴过程,利用全闪(包括云闪与地闪)定位数据,分析了两者闪电活动特征以及闪电活动与对流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暴雨过程中地闪频次和正地闪比例均低于雹暴过程;相对于暴雨过程,雹暴过程的主正电荷区放电高度更高,主正电荷区所处的温度偏低;暴雨过程中,总闪频次与对流降水量、总闪频次与对流降水强度的相关性均优于雹暴过程。总体而言,雹暴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可能与雹暴过程具有更为复杂的动力和冰相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北部山区2018年汛期强降水时段4月23—28日龙舟水、5月7—11日龙舟水和9月16—17日台风“山竹”3次典型暴雨过程的逐时降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XGBoost算法与地统计学理论的地面观测-前两个时刻逐时降水-雷达-卫星遥感的多源逐时降水融合模型,充分考虑相邻时刻降水的时间相关性,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逐时降水融合数据。此外,分别利用XGBoost与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不考虑降水时间相关性的地面观测-雷达-卫星遥感逐时降水融合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 在3次暴雨过程中,三种融合模型的逐时降水融合结果具有类似的空间分布;(2) 与XGBoost和RF逐时降水融合结果相比,融合了降水时间相关性的逐时降水融合结果在不同暴雨过程的准确性均有明显改进,3次暴雨过程的决定系数(R2)平均提高了7.89%和23.27%;(3) XGBoost逐时降水融合模型的精度整体上优于RF逐时降水融合模型,3次暴雨过程的R2分别提高了7.1%、4.3%和31.4%。  相似文献   

17.
Annual precipitation,evaporation,and calculated accumulation from reanalysis model outpu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GrIS),based on the common period of 1989-2001.The ERA-40 and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showed better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than do NCEP-1 and NCEP-2 reanalyses.Further,ERA-interim showed the closes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cumulation to the observation.Concerning temporal variations,ERA-interim showed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at five synoptic stations,and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accumulation at nine ice core sites.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veraged over the whole GrIS from ERA-interim (363 mm yr 1) and mean annual accumulation (319 mm yr 1) are very close to the observations.The validation of accumulation calculated from reanalysis data against ice-core measurements suggests that further improvements to reanalysis model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8.
张晓婧  马京津  轩春怡 《气象科技》2015,43(6):1203-1208
分别选取观象台和密云站作为北京市城区及郊区代表站,应用两站1961—2013年逐分钟雨量观测资料,比较北京城区和郊区夏季降雨量、降雨频次及降雨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利用耿贝尔分布拟合的年最大值法推求城区和郊区暴雨强度公式,比较其空间适用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降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城市和郊区的夜雨比重均大于日雨,降雨量、频次、降雨强度午后至次日清晨为高值区;郊区夏季降雨总量、短历时降雨和降雨雨强均比城区偏大。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城区一站的降雨资料计算得出的公式在全市并不适用,在市政排水设计时应考虑城郊差异,采用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间为缺测。  相似文献   

20.
在辽宁省喀左站、辽阳站和内蒙古满洲里站统一安装5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进行外场试验,采集2019年3—6月逐分钟冻土数据,采用纵横极值集合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时间一致性质量控制,与3站的人工定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判断冻土自动观测异常可疑数据和异常数据阈值,分别为5 cm和11 cm,据此开展验证。结果表明: 冻土自动观测仪分钟数据完整率为99.59%;冻土自动观测仪平均冻土层数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符合冻土业务数据分布特性; 5种类型冻土自动观测仪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气候区域的冻土的分钟数据变化,冻土自动观测分钟数据质量控制阈值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