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深度十米至几十米的浅层地层反射信号,且大部分反射剖面均可较清楚地揭示出浅部断层位置和断层特征,地震数据处理是准确识别近地表活动断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有效途径。本文应用邯郸市活动断层浅层地震资料,运用多途径、分步骤的去噪技术和方法,压制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并对活动断层的典型剖面进行重点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在消减带和地震断层带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最新进展,包括模型参数化的改进,三维射线追踪,反演算法,地方震、近震和远震资料的联合使用及层析成像反演中反射波和转换波的加入。然后介绍了新一代层析成像方法在消减带及地震断层带上的应用。这些新的研究确定了消减海洋岩石层、地幔楔中的岩浆房和活动火山弧底下池壳前所未有的清晰图象,表明了与岛弧岩浆作用和弧后扩张相关的地球动力系统与深部过程有关。如:地幔楔中的对流循环和消减板块的深部脱水反应。地震断层带上的高分辨率层析成像表明,破裂成像现象与地震孕过程和地壳物质的不均匀性以及非弹性过程(如断层带上的流体)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实验探测的基础上 ,获得了最佳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参数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滤波、编辑切除、预测反褶积、初至时拟合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等技术 ,得到了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剖面 .利用地震剖面中反射波组信息、测线附近多个钻孔的地层和新年代学资料 ,揭示出探测到的断层带上断点位于埋深 75~ 80m ,距今约 2 2万年的中更新世地层中 .从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形态变化等特点 ,结合钻探地质剖面等资料 ,认识到断层带上断点的宽度为 1 0 0m .从反射波组的数量在剖面中的变化推测 ,隐伏断层陡坎的宽度为 2 0 0m ,它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是一条同沉积活动断层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没有发生明显错断上覆地层的构造活动 .  相似文献   

4.
在现场实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了最佳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参数.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滤波、编辑切除、预测反褶积、初至时拟合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等技术,得到了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剖面. 利用地震剖面中反射波组信息、测线附近多个钻孔的地层和新年代学资料,揭示出探测到的断层带上断点位于埋深75~80 m, 距今约22万年的中更新世地层中. 从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形态变化等特点,结合钻探地质剖面等资料,认识到断层带上断点的宽度为100 m. 从反射波组的数量在剖面中的变化推测,隐伏断层陡坎的宽度为200 m,它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是一条同沉积活动断层,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没有发生明显错断上覆地层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5.
章惠芳 《华南地震》1993,13(2):32-35
在工程地质问题中,用浅层地震折射法识别断层,是地震勘探为工程地质服务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讨论了通过正确设计观测系统,合理控制炸药量,正确掌握地震折射资料的解释方法,是正确识别断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明昌都市城区第四系覆盖区厚度、隐伏断裂带的位置和隐伏断裂带的上断点埋深及断裂带活动性,在昌都市城区布设4条浅层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测线,总勘探长度3 km。CX-1线位于国道317,探测出两条断层,F11和F12;CX-2线位于昌都中路,探测出三条断层,F21、F22和F23;CX-3线位于马草坝路,探测出四条断层F31、F32、F33和F34;CX-4线位于昌都西路,探测出五条断层F41、F42、F43、F44和F45均为,以上14条断层都为非活动性断裂,每条断裂均位于基岩内部,没有错断第四系覆盖层,均为前第四纪断层。下一步将通过后期收集到的深部钻孔资料、断层排钻勘探资料以及地表地震地质调查资料对解释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滇西北地区临时加密台站和区域固定台站地震观测资料,利用波形相关方法对2018年2月25日—2019年7月31日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高分辨率地震检测和高精度地震定位,据此分析红河断裂带北段维西-乔后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研究表明,目前维西-乔后断层除了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交会区、阶区等)外,地震活动微弱,但在其西侧可能存在一条隐伏的陡倾角右旋走滑断层,沿该断层小地震活动活跃.地震频度、能量释放率、b值等统计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表明,维西-乔后断层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稳定,区域应力增强不明显;空间上大部分区域的b值较高,低b值区主要分布在一些特殊的断层部位(如断层交会区、阶区等),但尺度一般较小.ETAS模型统计结果表明,40%以上的地震活动受外部因素触发,包括深层流体扰动和远程强地震触发等.由此我们认为,维西-乔后断层主断层目前的地震活动性较弱,但其西侧的隐伏分支断层小地震活动丛集且有增强趋势,需要综合分析主断层及其西侧隐伏分支断层的活动性,以评估其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的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可能穿越昆明新城区东部第四系覆盖区的白邑-横冲断裂南段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隐伏断层是有效的,在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东支在隐伏区存在,断面接近直立,视倾角约80°,具有高倾角张性正断性质,基岩垂直错距为10—13m,断裂规模由北向南减小;同时,没有发现西支次级断层存在迹象。据土层测龄结果,东支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野外高频反射波法勘探断层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反射波,和绕射波,的动力学特陛(波形,频谱及振幅).根据这些动力学特性,分析了实际介质中发现和追踪断层的现实可能性,并确定了几个主要的动力学准则.通过野外资料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海州—韩山断裂是连云港地区一条重要断裂, 属于海泗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 断裂隐伏于较浅的覆盖层之下且控制了基岩岩性分界。 浅层地震反射法作为断层探测的首选方法, 对海州—韩山断裂进行探测时仅能识别出基岩顶面反射波, 难以实现对断裂的准确判别。 而折射层析成像法适用于速度横向差异大的区域, 可获取断层两盘岩性速度差异信息, 进而判定断层位置, 弥补反射法的不足。 本文在跨海州—韩山断裂同一位置上联合应用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探测方法, 进行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合成地震记录验证。 研究表明, 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方法联合探测海州—韩山断裂, 较单一方法可对断层实现更精准的定位, 获取更丰富的断层信息, 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断层探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隐伏活断层地震勘探的目标为上断点埋深为几米至数百米的隐伏活动断层.由于勘探深度较浅,地层的属性差异比较小,活断层的地震勘探相对一般的资源勘探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反射系数较小,反射不强,地震资料受到面波的严重干扰,给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造成困难;并且由于活断层勘探是以断层的上断点层位作为活动性指标,因此,如何根据地震资料确定真实的上断点深度就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2.
章传民 《地球》2019,(6):109-109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活动断层地质勘探水平的提升,帮助人们探究活动断层内部空间分布情况,进一步确定地质断层具体位置,判断最新活动时代。基于此,本文以浅层反射波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情况采集地质勘探数据,研究地质资料信息,通过瞬变电磁对比实验总结浅层反射波在活动断层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刁桂苓  王培德 《中国地震》1999,15(3):284-289
利用在怀来附近布设的中-欧合作小孔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以相对定位法测定了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5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上分析了沙城震群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认为震源断层是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并将其与宏观调查结果,地质活断层等作了对比。研究后认为:沙城震群发生在地壳浅层NE向地质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作用下浅层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断层对地震子波波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子波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典型断层情况下地震子波波形变化的规律,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地震波通过断层时,子波波形变化比走时对断层的反应更为敏感。实测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子波理论判断断层及其性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衍射波的物理定义出发,简化了Trorey提出的断层上Kirchhoff-Helmholtz衍射方程的解法;计算了不同深度、不同测线方向下的断层衍射波理论地震图;计算了衍射波振幅谱与相位谱,给出了利用衍射波求断层位置的公式;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通过人工地震测深与地震勘探的实例,对断层衍射波的特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本文的结果表明:断层衍射波发生在地球介质剧烈变化处;衍射点两侧的衍射波走时曲线呈双曲线状;波初动清晰且半周期小;其优势频率振幅谱与反射波的相同,在衍射波与反射波走时曲线相切处附近,记录图中出现衍射波最大振幅,且波反相;视断点与真实断点一般不重合。上述特点可能为判定衍射波并确定断层位置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7.
断层衍射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衍射波的物理定义出发,简化了Trorey提出的断层上Kirchhoff-Helmholtz衍射方程的解法;计算了不同深度、不同测线方向下的断层衍射波理论地震图;计算了衍射波振幅谱与相位谱,给出了利用衍射波求断层位置的公式;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通过人工地震测深与地震勘探的实例,对断层衍射波的特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本文的结果表明:断层衍射波发生在地球介质剧烈变化处;衍射点两侧的衍射波走时曲线呈双曲线状;波初动清晰且半周期小;其优势频率振幅谱与反射波的相同,在衍射波与反射波走时曲线相切处附近,记录图中出现衍射波最大振幅,且波反相;视断点与真实断点一般不重合。上述特点可能为判定衍射波并确定断层位置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长治市某区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项目中宋家庄断裂和安城断裂等隐伏断层精确探测成果,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三方面,对浅层人工地震观测进行研究。在获得高精度成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对新近系与第四系厚度,断层的位置、性质、产状以及上断点埋深等关键参数进行推断解释。结果表明,浅层人工地震能够精确探测目标区隐伏断层,并为其活动性鉴定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是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目标区主要隐伏断层勘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两位地震学家通过对记录到的数千次微小地震进行分析后 ,发现了一种跟踪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微小地震的方法。当某个不知名的发震断层上的张力达到断裂点时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些警报。据《科学》杂志 1 999年 7月 3 0日报导 ,两位地震学家共研究了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记录到的约 60 0 0次小地震。圣安德烈斯断层穿过帕克菲尔德的那段断层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充分的断层之一 ,因为该断层每隔数十年就会有规律地发生一次强烈地震。2 0世纪 80年代末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麦克埃维利 (Thomas V.Mc Evi…  相似文献   

20.
老鸦陈断层的地质特征及活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清卫  吴怡 《华南地震》2000,20(3):71-75
在郑州市地震小区划研究中,发现市北面可能存在一条通过市区的老鸦陈断层。通过对物探、地质和卫星遥感等资料的收集解释分析,以及开展地质、深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汞气测量,查清了该断层的位置、产状和活动性,为该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