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设计实现了分层土-基础-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再现了地震动激励下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和砂质粉土的液化现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动反应的主要规律:由于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软土地基中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小于不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明显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土层传递振动的放大或减振作用与土层性质、激励大小等因素有关,砂土层一般起放大作用,砂质粉土层一般起减振隔振作用;由于土体的隔震作用,上部结构接受的振动能量较小,各层反应均较小。上部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组成取决于基础转动刚度、平动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2.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的影响。文中根据间接边界元方法,推导了空间域中的格林函数公式,并建立了地基土的动力刚度矩阵;进而在频域内采用子结构法,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某具有埋置刚性基础的剪切型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了地基土的刚度对隔震效果以及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基础隔震理论大多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由于地基土的柔性和无限性,土-结构相互作用会对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机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隔震结构体系隔震效果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把地基土视为匀质、各向同性的黏弹性半空间,用等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的非线性,建立基础隔震体系单质点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通过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用D-P材料考虑土的材料非线性,用接触单元模拟土与结构的接触非线性,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和刚性地基上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成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使结构频率减小,阻尼增大;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在地震动作用下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加速度、层间剪力、弯矩以及应变通常比刚性地基上的情况小,而位移则比刚性地基上的情况大。  相似文献   

5.
铅芯橡胶支座隔震钢框架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并完成了铅芯橡胶支座隔震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隔震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提供数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刚性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隔震效果显著,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加速度峰值对隔震结构的隔震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三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集中质量法(简化模型),用ANSYS软件作为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工具,建立了小震下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线性体系的模态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小展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后,结构体系的自振特性及结构的地震反应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完成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将同种加载条件下的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SSI效应对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SSI效应作用下,基底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SSI效应的作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的结构地震反应存在较大差别,且在一定条件下,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能起到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1,自引:20,他引:61  
本文设计实现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动反应的主要规律,由于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软土地基中相互作用体系的频率远小于刚性地基上不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例则远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软上地基对地震动走滤波和隔震作用,由于上部结构的振动反馈,基底地震动与自由场地震动不相同,上部结构柱顶加速度反应主要由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组成,平均分量次之,而弹性变形分量很小,桩身应变幅值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形分布,桩上接触压力幅值呈桩顶小,桩尖大的三角形分布,试验表明,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对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很是显著的,本试验为验证理论与计算分析的研究成果,改进或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反应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并在理想化隔震层刚度布置的情况下研究了隔震层水平刚度分布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针对Benchmark模型设计的3种隔震方案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当隔震层刚度中心靠近结构质心时,能显著降低结构的扭转反应,但同时增大了水平位移分量.文中在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上建立的计算方法和结论为隔震体系计算和隔震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