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昌地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早元古宙变质杂岩,其中碳酸盐岩十分发育。在多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碳酸盐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脆性破裂和韧性变形。作者根据区调资料,对隆昌地区的碳酸盐岩构造岩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依据岩石中矿物的应力结构,将碳酸盐岩构造岩划分为4种岩类11种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2.
摘 要: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 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乌拉斯太沟口已发现的金矿点及金矿化带进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含矿蚀变带与NW,NWW向断裂成矿关系密切;NW,NWW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其构造拐弯或膨胀处以及次级构造为重要的容矿构造;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毒砂、硅化、构造蚀变带等标志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巴隆岩金矿床特征与区域上已发现的矿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发育于本区的与钼矿有关的岩浆岩体规模,产态、时代、侵位等特征为线索,以岩体矿物有序度、三斜度、包体分析资料为依据,结合微观构造现象等诸多形迹探讨了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借助摸拟实验和应力计算进一步说明,在成岩成矿时期该地域的应力状态应为张扭性应力环境,指出张扭应力强度大的地方应是钼成富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山东龙口大园矿区金矿121号脉产于胶西北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北部,矿体直接产出于玲珑花岗岩体内,受NE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玲珑帚状构造控制了该区金矿床的分布,NE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夹石英脉是找矿的直接标志,通过综合研究,在121号脉走向上有一定的找矿空间,在-400m深部以下亦是有利的找矿地段,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吉山铜矿成矿地质特点不同于山东已有的铜矿类型,属于构造热液成因类型。近SN向的平移断裂同时具有张扭性和压扭性双重力学性质,其中张扭性破碎带造就成矿空间,造成了矿体近等间距雁列式排列。受断裂构造的影响,矿区内节理、裂隙发育,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积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区内沿裂隙充填形成的石英脉、褐铁矿脉、铜矿脉发育。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圈闭要素等资料,通过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以及构造控制下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差异、圈闭类型及分布差异分析,研究走滑与伸展构造叠合区特征,并对BZ25-1/1S油田油气深浅成藏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研究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走滑作用形成的压扭应力改造研究区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并与断层相匹配,控制研究区深浅成藏的输导及储盖条件;伸展作用控制浅部构造圈闭的形成,走滑作用控制深部构造圈闭的形成,两者结合为深浅成藏差异性提供圈闭条件;伸展断层上盘易于浅部运聚成藏,下盘易于深部层位成藏。  相似文献   

10.
会泽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与压扭性断裂作用有关.H、O、C、S、Pb同位素和包裹体资料、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床形成于持续开放体系条件,并且持续开放体系下的(断裂)构造作用控制了矿床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含矿流体的形成、流体的迁移汇聚及矿液的沉淀与矿床的定位.持续开放体系下的构造(断裂)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断裂构造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断裂解释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构造分层、分期和分区发育强度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断裂可以分为以逆冲构造为主的盐下基底构造、以盖层滑脱为主的盐上下古生界、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上古生界和新生界4个构造层,自盐上下古生界至新生界构造变形总体逐渐减弱;平面上,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更为强烈,以叠瓦冲断构造为主,次级断裂更为发育,密集分布,而玉北地区中西部冲断作用较弱,以逆冲滑脱、高角度逆冲构造为主,次级断裂不太发育,相对分散分布;断裂演化时间上,加里东中期玉北地区东部断裂活动强,中西部断裂活动较弱,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东部断裂相对稳定,中西部断裂活动相对较强,反映断裂活动自东向西的迁移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位置、走向和分布受先存基底构造、构造应力场背景和膏盐岩滑脱层等共同控制;加里东中期断裂主要密集发育于先存基底构造薄弱带,受SE向挤压应力控制,断裂沿中、下寒武统由NW向朝SE向被动逆冲,形成多排NE向差异分布的逆冲断裂带。  相似文献   

12.
广西隆林县坡陇金矿近SN走向的侵蚀沉积间断面,受构造运动复活改造为逆冲断裂(F0),成为导矿和含矿断裂,并在坡陇屯拐弯处被F5、F7断层错断位移,致使夹入断层间的灰岩岩体转动而产生"旋扭构造",在旋扭应力作用下于旋扭壳体上形成NE、NW组"х"型共轭构造格架,并控制坡陇的"卡林型"’金矿。文章论述了坡陇"旋扭构造"及其控制的"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拟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3.
岩组分析最初用于研究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随后用于解释构造问题。 自然界的地质体,由于构造的应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和脆性破裂,形成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结构面。岩石中的岩矿颗粒在宏观变形和破裂的同时,在微观上也必然产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岩石在应力作用下,某些组成矿物可以发生形体方位和晶格方位的重新  相似文献   

14.
乍得 Bongor盆地基底结晶岩富含油气资源,为明确基岩的储集性能,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 片、主量元素测试、压汞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研究了乍得 Bongor盆地潜山基岩的岩石类型、化学成分、矿物组成、 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各种岩性所含氧化物和矿 物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浅色矿物含量高的岩性脆性高,抗压强度小,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形成破碎粒间孔和 构造裂缝,且在溶蚀作用下,长石易于被溶解,而发育溶蚀孔,储集空间组合类型有裂缝-孔隙复合型、裂缝型和 孔隙型,孔渗高,排驱压力低,孔喉连通性好,中大孔径所占比例高,储集性能好;而暗色矿物含量高的岩性如变粒 岩类、片麻岩类和闪长岩类等,其构造成因的储集空间相对较差,但在溶蚀改造作用下暗色矿物更易被溶蚀,而形 成溶蚀孔,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孔隙型,局部存在裂缝型,孔渗低,排驱压力高,孔喉连通性差,小孔径所占比例 高,储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余震震源机制解相对比较复杂、紊乱这一现象,借助ZMAP软件包的特点,提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分区因素情况下,利用余震震源机制解反演计算震源区应力状态的具体思路。利用1994年美国北岭MW6.7地震的余震震源机制解,采用Michael提出的应力张量反演算法,对震后震源区的构造应力状态及其分布进行反演分析,探讨了地震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调整变化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1)震后震源区最大主应力为近水平,方向为北北东向,北北东向的水平挤压是北岭震源区构造应力状态的一个明确特征;2)震后震源区深浅部的构造应力状态可能不完全一致,虽然深部和浅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均为北北东向,但震源区深部的应力类型为逆断型,震源区浅部的应力类型为走滑型,深部数据组的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一致。认为北岭地震后震源区深浅部构造应力状态的差异可能与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和北岭主震的错动方式有关。北岭主震是一次逆冲型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震源区应力继续释放,隐伏的北岭断裂(可能包括其周围的小断层)继续逆冲运动,从而产生一些逆冲型的中小余震。深部构造应力状态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北岭断裂的逆冲运动有可能引起了震源区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度及高岭石分布特征;根据X线衍射,确定黏土矿物组成及各矿物成分体积分数;根据氧同位素测试,确定自生方解石形成温度;采用反演回剥法研究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储层主要经历压实作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胶结作用及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40~85℃,大致对应早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至早成岩阶段B期;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主要来源于长石的溶蚀;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压实胶结阶段及压实溶蚀阶段。该研究成果为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地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阜新盆地盆缘断裂研究入手,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讨论。阜新盆地发育有6组盆缘断裂,即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断裂,其中以前4种断裂为主。所有盆缘断裂除具明显的压性、压扭性特征外,还具有其它的力学性质,其运功方式也是多变的。盆缘断裂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期次:第1期力学性质表现为压性、扭性、张性;第2期力学性质为压性、压扭性、张性为主兼扭性;第3期为压扭性、扭张性、张扭性。它们具有统一的应力场,是一定方向、一定方式地壳运动的产物。燕山运动第四幕导致盆地强烈回返上升,燕山运动第五幕和喜山运动形成了现今阜新盆地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复式断裂-裂隙带,后期具有强沥青化流体侵入特征;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传播褶皱+侵入构造+穿层断裂-裂隙带。典型钻孔及坑道的构造岩相学相体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二段旱地扇扇中亚相杂砾岩为矿质的初始富集岩性,矿体在膝折构造及沿断裂构造侵位的辉绿岩脉部位增厚;层间和切层断裂-裂隙发育最密集构造应力区为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及储矿空间;总体显示萨热克铜矿具有构造与成矿流体叠加耦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枯桩杈断裂南北两侧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在矿体规模、矿化强度、矿物组合等 ,因受后期断裂破坏而存在明显不同。初步研究认为 ,这是矿床沿垂向变化特征的反映 ,是枯桩杈断裂在成矿后的活动造成的。该断裂以南矿体剥蚀程度较浅 ,向深部矿化增强的趋势明显 ,深部找矿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后地壳形变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唐山地区现今构造活动特征和应力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区内现今构造活动主要是沿袭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构造形迹而进行,但活动方式和力学性质有所改变。大震前后的形变资料一致表明,隆起和凹陷的长轴方向,以及活动最明显的断裂均以北北东向占优势。北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方式以顺时针扭动并兼有垂直升降为特征。震区及邻区的断层微量位移和短水准等测量结果也表明.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多表现为压顺扭,北西向显张性兼反扭,近东西向断裂呈张性。实测断裂活动方式,大震构造裂缝带的特征及摸拟实验结果均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唐山大震的发生,就是北北东向活动断裂带的发展受到北部强大的阴山东西构造带的阻挡形成相对的“闭锁”区,在近东西向压应力作用下,逐渐积累应变能,孕育成为大的震源体,直至地应力超过岩石的抵抗强度而突破“闭锁”,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