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广东、广西在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生产中,供给的活饵料只有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一种。亚心形扁藻虽然也是一种良好的饵料,但它的个体较大,运动迅速,在早期阶段的幼体难以摄食。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幼体,往往因不能获得足够的饵料,营养缺乏而逐渐被淘汰,这就是“壳初关”死亡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饵料的种类单纯,不能满足不同种类的幼体以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幼体的需要,是我国南方贝类育  相似文献   

2.
在马氏珠母贝、翡翠贻贝……等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投喂的单胞藻饵料量是否适宜,对育苗效果影响很大。投饵量过少,幼虫生长缓慢,严重的逐渐死亡;投饵量过大,幼虫活动力减弱,索饵量减少,严重的可造成幼虫大量下沉、死亡。因此,掌握幼虫各发育阶段对饵料量的要求,并根据水质和幼虫生长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投饵,是育苗工作中重要的技术环节。而准确的投饵量,必须建立在对作为幼虫饵料的单胞藻个体数量(浓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们几年来在墨吉对虾育苗中,遇到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溞状幼体期植物性饵料不易解决。虽然引进了青岛产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培养,供给墨吉对虾溞状幼体期的饵料,但是三角褐指藻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20℃,当水温超过25℃就难繁殖,水温28℃以上几天便下沉死亡。可是,墨吉对虾育苗最适合水温是24—32℃。因此,每当墨吉对虾在溞状幼体期需要饵料时,三角褐指藻便繁殖不起来,甚至下沉死亡,造成育苗的困难。要解决墨吉对虾溞状幼体期的饵料,根本的办法是分离培养适合高温生长  相似文献   

4.
马氏珠母贝Pintadamartensi(Dunker)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其人工养殖主要靠人工育苗提供种苗,而种苗的生产经常出现产量不高,甚至中途失败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为了改善育苗期间的水质条件,我们对马氏珠母贝的常规育苗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工作介绍如下。互材料互.且亲贝采自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贝龄约3a,壳高6.8~7.5cm。雌雄贝比例为8:1,即按8雌1雄进行选贝。1.2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gsiszhan;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活性…  相似文献   

5.
前言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是一种具有四条鞭毛的单细胞绿藻。由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分离获得纯种培养,除在北方进行培养试验外,並于一九六○年引种广东,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东水产专科学校两单位进行了扁藻大面积养殖试验,当时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代食品和代饲料问题。一九六六年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並迅速推广,扁藻作为马氏珠母贝幼体的一种优良活饵料而广泛培养生产。随着我国贝类养殖事业的发展,翡翠贻贝、泥蚶……等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也相继开展,扁藻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6.
前言瓦片,是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生产中采用的传统附苗器。一九七一年四月,在两广珍珠养殖经验交流学习班上,大多数同志既肯定了瓦片附苗器在生产中使用基本成功的一面,又指出瓦片附苗器存在着下列几个方面的缺点:第一、瓦片附苗器投放前,需经过浸泡、洗刷、绑扎成串、消毒等麻烦手续,费工费时。第二、瓦片附苗器投放时,容易引起育苗池水质的变化,尤其是当浸泡时间不够,洗刷不干净,消毒处理不当时,对水质影响更明显,严重的可致使幼虫大量下沉,造成  相似文献   

7.
饵料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对虾养殖生产能否稳定的关键。刚从卵孵出的无节幼体不摄食,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当变态发育至溞状幼体时,消化道完全形成,才开始摄食。对虾也和一般动物一样,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所要求的饵料种类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饵料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对虾养殖生产能否稳定的关键。刚从卵孵出的无节幼体不摄食,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当变态发育至溞状幼体时,消化道完全形成,才开始摄食。对虾也和一般动物一样,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所要求的饵料种类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池塘投饵施肥越多,鱼产量就越高。然而,在池塘集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各种生产的发展,肥、饵料来源日趋紧张,已成为遏制提高鱼产量的主要矛盾。生产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从扩大肥、饵料来源和提高饵料利用率这两方面着手。在提高饵料利用率方面,劳动群众从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多级轮  相似文献   

10.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暖水性种类。其经济价值高,有很好的增养殖开发前景。对东风螺的研究,已报道的主要为繁殖生物学及成体摄食生理生态等方面。笔者对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虾的养殖,自从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成功以后,企业化生产已将近十年了。在这个时期,有的新建立的养殖场和从前的蓄养场都进行了养殖。以前对养殖技术没有掌握好,如夏季的管理、成长、成活率等成绩都比较差。但现在可以提早生产种苗(五月初),养殖管理有了经验和一些问题的改进,使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起来。另一方面是进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改进,各养殖场正在开始试验。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隶属于软体动物的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为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暖水性种类.其经济价值高,有很好的增养殖开发前景.对东风螺的研究,已报道的主要为繁殖生物学[1~3]及成体摄食生理生态[4,5]等方面.笔者对方斑东风螺苗种中间培育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施氏獭蛤天然种苗匮乏和人工育苗技术尚不成熟的问题,促进其产业发展,于2013年开展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池底铺沙,饵料以单胞藻为主,并辅以鸡蛋黄和淀粉,施氏獭蛤亲贝存活率89.7%,雄贝和雌贝性腺成熟率分别为89.1%和78.7%,亲贝产卵量126万粒/个,受精率达到93.4%。在水温25.5~26.5℃,盐度27.3~28.5条件下,施氏獭蛤受精后15 min和25 min分别释放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达到2细胞期,约4 h 40 min形成原肠胚期,6 h 25 min形成担轮幼虫,受精后14 h进入面盘幼虫期。投喂不同的开口饵料,施氏獭蛤面盘幼虫生长速率不同。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和单独投喂小球藻,5日龄幼虫壳长分别为130、118和105μm,说明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培育效果最好。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等不同饵料组合对施氏獭蛤幼虫和稚贝生长影响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组合培育幼虫效果最佳,而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培育稚贝效果最好。不同附着基对施氏獭蛤幼虫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P0.05)。采用遮光网、聚乙烯网片、细砂、河口沉积泥和附着板5种附着基,考察幼虫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结果表明,附着板效果最好。通过两批生产性育苗,亲贝的催产率达到90%,浮游幼虫平均存活率为84.3%,培育出壳长为2.5~3.0 mm的稚贝3 180万粒,平均稚贝育成率达到33.1%。  相似文献   

14.
对宽礁膜室内人工育苗和栽培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海区栽培、游孢子萌发、生长及苗网的运输与保存、日常管理等。并利用全人工育苗网帘进行了宽礁膜的海区栽培生产,干品单产达691.5 kg/km2。  相似文献   

15.
对宽礁膜室内人工育苗和栽培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海区栽培、游孢子萌发、生长及苗网的运输与保存、日常管理等。并利用全人工育苗网帘进行了宽礁膜的海区栽培生产,干品单产达691.5kg/km^3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枝角类是淡水中的一种重要的饵料资源,曾已有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其中大多数工作主要在湖泊、池塘等水体方面。对江河的枝角类区系、数量变动等却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因过去认为江河枝角类种类和数量都极为贫乏,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在进行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时,我们发现,东江的枝角类虽不如湖泊、池塘的丰富,但在该河饵料生物组成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不同于其它水体的区系特点和数量变动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对江河枝角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筴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叠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筴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筴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筴鱼的空胃率、竹筴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著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筴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叠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8.
研究鱼类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是了解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鱼类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消化酶已有较多的研究[1-9]。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日本鳗苗严重匮乏,我国于1992年、1996年2005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Anguillaaustralia Australia)。由于澳洲鳗是新引进种,在饵料配比方面还不很清楚,而日本鳗和欧洲鳗在我国已养殖多年,在日本鳗和欧洲鳗养殖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配制日本鳗料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将日本鳗的养殖经验运用于澳洲鳗的养殖,将使这一…  相似文献   

19.
枝角类是淡水中的一种重要的饵料资源,曾已有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其中大多数工作主要在湖泊、池塘等水体方面。对江河的枝角类区系、数量变动等却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因过去认为江河枝角类种类和数量都极为贫乏,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在进行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时,  相似文献   

20.
扇贝是我国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是畅销的出口珍品,换汇率高。据国外最新研究报导,扇贝的医药价值更高,其韧带浸出物可治癌病,其卵巢对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广东省大亚湾的天然华贵栉孔扇贝个体大、生长快、资源比较丰富,是南海区扇贝种类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对象。为了开发利用大亚湾的扇贝资源及发展扇贝人工养殖,我们于1976年、1979年二次开展了扇贝的人工育苗小型试验,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