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年)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气候变迁、物候、农业气候、自然区划和科学史等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科学事业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学者·仪表·风度 在我的想像里,大凡知名的学者专家都是西装革履,萧洒翩翩的名流风度。然而原中国科学院付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世界知名学者叶笃正同志给我的印象,却是一位难以从穿着仪表看得出的科学家。叶老目前不仅在国内担任了很多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繁重任务,而且在国际上也担当了许多要职。叶老是世界科联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科学委员会的高级官员,此次来桂之前,刚从英国回来,就风尘仆仆赶来参加中国气象学  相似文献   

3.
近日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张祖强博士被授予“2 0 0 3年世界气象组织 (WMO)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获奖的论文是“ENSO发生前和发展初期西太平洋赤道西风爆发的研究” ,此论文发表在《气象学报》2 0 0 0年第 5 9卷第 1期上。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是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钟青研究员获 1998年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的获奖论文也是发表于《气象学报》1997年 (第 6期 )后 ,第二位中国青年学者获得此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年轻的气象工作者在世界气象科研领域 ,通过不断努力 ,勤奋工作 ,严谨求实 ,开拓进取 ,使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局在气象事业发展第九个五年(1996~2000年)计划中明确的气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造就一天覆盖气象学科各专业领域,具有相当水平和实力的专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是副研级以上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拔尖人才,为下世纪初有一定数量进入世界气象科技前沿的优秀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九五’康在副研级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达到1/3左右,在正研级专业技术人员中,SO岁以下的人才争取达到1/5左右。”未…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全社会普遍增强了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观念,因此,各级用人单位一年比一年更加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因为考核工作不仅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础,而且还是晋升、晋级、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为发现、选拔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代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陶诗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陶诗言院士是我国现代气象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他曾长期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获得过多项国家重要科学奖励,培育了大批大气科学和气象领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有许多选择,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令我深以为幸的是,在我的人生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一路指导我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走过最光明的人生路。老师既是学识渊博、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又是眼界开阔、具有战略思想的科学家。他就是国际上知名的气象学理论研究专家之一,中国气象界的泰斗级人物,也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先生。  相似文献   

8.
“拼命三郎”,这个称呼属于一位40开外,谈吐风趣,满脸和气,走路脚下生风的中年汉子——武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建民,绝非一般.这个称谓不仅来源于他的职务和1米76的魁梧身材,而且源于他对待工作、对待气象事业那种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运筹帷幄、挥斥方遒的工作魁力;源于他坚毅、果敢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福建省气象局联合组织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于1997年9月18~22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福建省气象局李修池局长、省气象学会叶榕生理事长等专程前往武夷山参加了大会开幕式。有”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既有来自科研和教学单位的教授、学者,也有来自内蒙、新疆、福建、云南等省区业务第一线的专家;有年逾70岁的老教授,也有不少20多岁的青年学者。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丑纪范和黄荣辉两位院士外,还有…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岁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二级学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在广州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有了以复杂性为主题的学术组织。12月25~28日由70多位学者参加的成立大会汇集了我国系统科学哲学、熵与交叉科学和自组织研究方面的学者。他们协商把3个方面的研究力量汇集为一个以复杂性为主题的研究会更好。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调谐下召开了这次成立大会。会间选举了理事长、理事、秘书长(新疆气象局张学文、陈晓梅被选入副理事长和理事)。由新疆气象工作者组织的全国性的熵与交叉科学研究会自1987年成立以…  相似文献   

11.
熵理论已经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演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第五届”烟与交义科学研讨会”于1995年11月20日~22日在历史名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和西安石油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国政教授,首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对本次研讨会如期召开表示祝贺。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总结交流两年来在烟与交叉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于1992年9月7~10日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气象专家80余人出席会议.我国到会的有29位大陆学者和24位台湾学者.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包括:台风、暴雨、气候变化、季风、中尺度气象、遥感、新技术应用等.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以专家身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4月30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20年自然指数榜单"。在地球和环境领域排行榜中,中国科学院、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位列前三甲。中国气象局以137篇论文的成绩,位列第25位,较上一年的第67位有大幅度提升。榜单中共有22个中国机构进入地球和环境领域排行榜前100名,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个。中国科学院(排名1)、南京大学(6)和中国科学院大学(13)是中国机构前三甲。其他中国机构有:同济大学(14)、中国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4.
暴雨在中国是一种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不仅在很多地区和一年中较长的时段内可以出现暴雨,并且时常形成十分严重的危害。两千多年来,这方面的严重事件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另一方面,它又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上不可代替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暴雨及其预报是中国气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1975年8月在中国中部出现了一场严重灾难性的特大暴雨(河南林庄24小时降水量达1060mm,三天总降水量为1605mm)之后,这方面的科研与预报改进就更为加强。在美国暴雨与洪水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表明,暴雨等强烈天气所造成的经济和生命损失,近年来有趋于首位的趋势。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与美国国家天气局RichardE.Hallgren局长于1985年初,商定了开展中美暴雨学术交流。美方派五位有关的气象业务与研究学者于年内来华访问,与中国学者举行首次暴雨学术交流会,并共同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途径。会前以通信方式,互相交换了一些学术材料。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中国湖北省的武汉举行。湖北省内江河干堤长、湖泊水库多、防汛时间长(5—10月中旬)、预报范围广,并有中国最大的水坝——葛州坝以及60万亩良田和40万人口密集居住着的荆江分洪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1997年10月19~22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岭大学举行了第六届全国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这个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有组织的熵研究活动已经10年了。1987年在新疆召开的首届全国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表明我国在熵领域已经集结了一批人才。10年来他们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和经费困难条件下能够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反映了我国学者的奋斗精神。10年间他们组织交流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四册论文集。这些论文不仅对熵的含义从多方面做了讨论,而且把熵概念和最大熵原理用到了自然界和社会上。10余年来我国学者编著译的与熵有关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九五六年经过短期气象训练后参加气象工作的。起初在涠洲岛工作。一九六九年,我患了腰脊椎肿瘤,动了大手术。一九七四年,组织上为了照顾我的身体,把我调到大陆来,担任台长职务。北海气象台是个海洋气象台,担负北部湾渔业生产气象服务工作,全台有六十四人,分五站一组,设置有雷达、卫星云图接收、电传等新业务。我从站长到台长,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也感到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决心搞好工作,报答党对我的关怀和信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了刘国纬教授的专著《水分循环的大气过程》,这不仅是刘国纬教授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地球科学界的一件喜事。这本专著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重要而又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它在唤起我们应当发展水文气象学。1指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刘国纬教授指出了“水分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说“水分循环使我们的星球生气勃勃”。而“大气中的水汽成为全球水分循环中最活跃的分量”。他的这些看法唤起了气象学者和水文学者对“水分循环的大气过程”这个问题的汪意力。气象学者知道大气中的水分问题的重要性,很…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一甲子之前的1956年也是一个猴年,这一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广西气象事业基础建设能够和平有序的开展,文明与技术同步,就是在这一年,《气象研究与应用》(原名《广西气象》)的雏形形成。《气象研究与应用》对当今广西气象工作者来说,不仅是学术刊物,承载的使命和责任有更深远的意义。每年的广西气象学会交流会,已经成为了广西各级气象工作者齐聚一堂的大平台。在这里,基层的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赵海坤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5,35(1):108-118
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气候界的热点科学问题,而且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各国气象学者和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热带气旋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内在物理机制至今还处在探究之中,但是近20多年来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还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回顾了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内、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此外,文中也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该领域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要我继续担任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是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项任务的。事实上,我从来就是任职不到位,挂帅不出征,没有起到作用。清代我向到会的科普常委和特邀代表表示感谢和慰问,也表示歉意。1987年在青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