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翁申富 《地质与勘探》2013,49(2):195-204
本文以贵州务正道地区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对其岩相古地理进行总结,并对基底古地貌与铝土矿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务正道铝土矿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呈环状分布于滨湖相、三角洲相和浅湖相的沉积环境中,其中以浅湖相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质量较优,而滨湖相和三角洲相环境下形成的铝土矿则质量欠佳。铝土矿含矿岩系赋存在基底页岩或碳酸盐岩准平原化地貌之上,铝土矿的品质不仅受物源供给、沉积环境的制约,而且还与准平原化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在基底古地貌低凹处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铝硅比值较大;基底古地形地貌即坑洼形态、大小、深度控制了铝土矿体的展布范围、产出形态、贫富变化及其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冶铝土矿区晚石炭世早期处于古岛高地之间的滨岸潟湖沉积环境。中奥陶统以后,经历了160Ma风化剥蚀,在碳酸盐岩的侵蚀面上发育了钙红土铁、铝、硅风化壳。晚石炭世本溪期,海侵作用使矿区所在区域变为滨岸潟湖沉积环境,沉积相出现滨湖相、浅滩相、浅湖相、浅海相、滨岸沼泽相等5种;晚石炭世晚期形成海陆交互相的复理石沉积建造,将早期形成的铝土矿完整保存下来。今后铝土矿的找矿工作应重点放在浅滩-浅湖岩相带、含铝岩系相序发育相对完全的地段、含铝岩系厚度大且稳定的区段,并注意含铝岩系的表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绥阳—凤冈一线;(2)研究区古地貌具南高北低的特点,沉积相带可分为海湾中心和滨岸湿地两部分,优质的铝土矿区均位于滨岸湿地;(3)沉积古地理决定了含矿层的厚度,但并不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只有在其余成矿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古地理通过控制铝土矿的沉积环境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绥阳—凤冈一线;(2)研究区古地貌具南高北低的特点,沉积相带可分为海湾中心和滨岸湿地两部分,优质的铝土矿区均位于滨岸湿地;(3)沉积古地理决定了含矿层的厚度,但并不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只有在其余成矿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古地理通过控制铝土矿的沉积环境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相似文献   

6.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东蒙哥马利铝土矿位于圭亚那地盾东北部的临海陆缘区,铝土矿体沿前寒武纪基底与新近纪伯比斯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产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的分析发现,铝土矿床是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体的富铝硅酸盐岩石在高温多雨、干旱交替的热带气候环境下,经历了早期的红土化作用和晚期的海侵作用,经过不断地分解、淋滤,最终形成的高铝低铁低硅的古风化壳红土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9.
鲁山-宝丰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之一,区内铝土矿床为沉积型一水硬铝石矿床,矿石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征。铝土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古地形、古地貌的控制,矿体形态多为透镜状或漏斗状。铝土矿床形成于中石炭世,由于Fe、Si、A1等元素迁移、沉淀的地球化学夸件的不同,在古侵蚀基准面上先后沉积形成铁质粘土岩、高岭石粘土岩、铝土矿等。处在地表或地下潜水面以上的铝土矿层,因地表风化淋滤,K、Ca、Na、Mg、S和部分Si迁出,而Al、Ti、Ga等则很稳定,使铝土矿进一步变富。  相似文献   

10.
河南嵩箕地区的关庙—大坪铝土矿是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一个大型铝土矿床,产于上古生界中奥陶统或上寒武统古风化面上,属典型的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矿石结构、矿物成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铝土矿中含铝矿物主要以细粒一水硬铝石为主,并可见(高岭土、伊利石)等胶状黏土矿物,其他还有赤铁矿、黄铁矿、锐钛矿、锆石等矿物,含铝岩系中由下至上具Fe→Al→Si层分特点,对应其致密块状→含豆鲕状→豆鲕状→碎屑状结构,间接说明了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的转换过程,这是个多次形成的过程。豆鲕粒结构的出现都表明了矿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机械搬运或胶体溶液沉积的特点。矿石中矿物颗粒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沉积由河湖沼泽洼地低能的沉积环境向潮下带高能海水环境的过渡;岩相学特征结合前人关于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沉积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认为成矿源区应为研究区南部的秦岭古陆。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15-220
还打岩铝土矿位于黔北务正道地区之道真向斜西翼北段,为沉积型矿床;其含铝岩系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产于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泥岩、砂质页岩及粉砂质泥岩或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_2h)碳酸盐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为主,豆鲕状、碎屑状次之,少量土状;矿石质量属于中铝、中硅、中铁型,且ω(Al_2O_3)与ω(SiO_2)呈负相关。晚志留世—早二叠世之间多期次的地壳运动,致使韩家店组(S_(1-2)hj)和黄龙组(C2h)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分别形成红土和钙红土,为铝土矿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加之,中二叠世务正道地区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促使富含铝、铁的红土和钙红土在适宜的海湾环境中重新迁移并经脱硅富铝作用后成矿。还打岩铝土矿古地貌地势较低,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距海较近,受海水影响较大,古潜水面较高;因含矿岩系梁山组(P2l)长期处于潜流带或潜流带之下,水体交替作用较弱,暴露淋滤时间较短,脱硅富铝作用较弱,从而进一步说明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以铝硅比低的致密块状、豆鲕状及碎屑状矿石占比大,以铝硅比高的土状矿石占比少的特点。根据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类比分析道真向斜西翼内已探明的铝土矿床;总结还打岩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探获深部矿体的有利条件;认为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还打岩铝土矿位于黔北务正道地区之道真向斜西翼北段,为沉积型矿床;其含铝岩系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产于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泥岩、砂质页岩及粉砂质泥岩或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_2h)碳酸盐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为主,豆鲕状、碎屑状次之,少量土状;矿石质量属于中铝、中硅、中铁型,且ω(Al_2O_3)与ω(SiO_2)呈负相关。晚志留世—早二叠世之间多期次的地壳运动,致使韩家店组(S_(1-2)hj)和黄龙组(C2h)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分别形成红土和钙红土,为铝土矿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加之,中二叠世务正道地区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促使富含铝、铁的红土和钙红土在适宜的海湾环境中重新迁移并经脱硅富铝作用后成矿。还打岩铝土矿古地貌地势较低,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距海较近,受海水影响较大,古潜水面较高;因含矿岩系梁山组(P2l)长期处于潜流带或潜流带之下,水体交替作用较弱,暴露淋滤时间较短,脱硅富铝作用较弱,从而进一步说明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以铝硅比低的致密块状、豆鲕状及碎屑状矿石占比大,以铝硅比高的土状矿石占比少的特点。根据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类比分析道真向斜西翼内已探明的铝土矿床;总结还打岩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探获深部矿体的有利条件;认为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岩 《地质与勘探》2015,51(2):266-274
采用常量、稀土分析、X粉晶衍射、镜下鉴定、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系统研究广西金龙铝土矿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铝土矿综合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矿区Al2O3平均含量约44%,铝硅比均值约3.57,主要矿物有硬水铝石(37%)、高岭石、叶腊石、锐钛矿,部分含赤铁矿、针铁矿、三水铝石。ΣREE相对富集,样品δEu存在负异常,δCe异常不明显,沉积环境多为海陆过渡相,成矿环境以还原环境沉积为主导,有异地沉积等成矿物质多源特征。硬水铝石属斜方晶系双锥体类,在矿石中与高岭石、叶腊石等嵌布伴生,不易分选。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铝土矿含矿岩系镁铝铁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铝土矿赋存于下二叠统梁山组,其含矿岩系具有沉积型铝土矿典型的"煤-铝-铁结构",即下部发育铝质页岩夹菱铁矿结核,中部由含铝岩组夹多层豆状或土状铝土矿组成,上部由碳质页岩、砂岩夹煤层组成。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滨海边缘沼泽相,具有稳定的构造背景。通过含矿岩系物质组成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煤-铝-铁结构"在铝土矿中的普遍出现,是沉积型铝土矿在矿化过程中物理化学环境多变导致的深度去硅去铁作用,加之外部环境提供充足的有机质物质来源,从而形成的非偶然结果。因此,含矿岩系的分层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所导致的多种地质异常可作为找矿实践中的成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息烽—遵义早石炭世大塘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取得岩石学、矿物学及古生物—古生态学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指相微量元素、古盐度及同位素等测试成果分析,对大塘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大塘期沉积的含铝岩系下段粘土岩属海相沉积,上段铝质岩属海陆过渡相沉积,顶部为大陆湖沼相沉积。表明大塘期的沉积环境,是在海侵早期所形成的陆表海基础上,逐步发展成淡化泻湖形成粘土岩沉积,随着泻湖淡化程度的强化,泻湖范围缩小,盐度降低,进而形成铝质岩—铝土矿沉积;最后以富有机质的大陆湖沼相沉积而告终。因此,沿上述脉络追踪整个含铝岩系的沉积序列,当属海退过程中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丰乐铝土矿床位于黔北务正道铝土矿成矿带的南东端,是近年在铝土矿勘查的空白区新探明的中型矿床。勘查发现矿床中含矿岩系顶部拥有不含或偶含炭质岩系的地质特征,与务正道地区其它铝土矿床存在差异性。微量元素Cr/Ni判别显示了含矿岩系的多物源性,V/Zr及Sr/B揭示该区具有海相―陆相或过渡相―海相的沉积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沉积环境为受海侵影响的近滨海湖泊―沼泽相环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石炭纪铝土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铝土矿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的G层铝土矿,分布在三门峡—郑州—平顶山这个三角地带。底板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或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化学成分以高铝、高硅、低铁、中低铝硅比为特征。全省平均Al2O365.28%,SiO211.57%,Fe2O34.14%,铝硅比5.64。总体上讲,化学成分比较稳定,(Al2O3+SiO2+Fe2O3)一般为80%~82%,铝土矿的形成明显受岩溶古地形的控制,矿体厚度变化很大。全省平均含铝岩系厚11.42m,铝土矿厚3.83m;但含铝岩系最大厚度为68.34m,铝土矿最大厚度为57.95m。溶斗中的厚大矿体一般铝硅比较高。在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作了分区描述后,对铝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含铝岩系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铝土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做了总结归纳,并建立了成矿模式。作者认为:要把“G层”铝土矿归结为由某一种方式形成的意见是不可取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残留下来的红土风化壳型,也有钙红土-沉积型、浊流堆积型和胶体化学沉积型。以钙红土-沉积型为主;钙红土风化壳形成之后,受到破坏经过短距离搬运再沉积下来。浊流堆积是钙红土-沉积型的一种特殊类型,胶体化学  相似文献   

19.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一大型隐伏铝土矿,属华北地台G层铝土矿。以系统的中—深部钻探工作为基础,根据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将郁山矿区内上石炭统一段分为2个相和4个微相。提出郁山铝土矿床含铝岩系形成于滨海泻湖潮坪环境,铝土矿主要赋存于豆鲕状(含砂砾屑)铝土矿微相中,为局限潮下带上部环境;认为郁山矿床含铝岩系经历了3期规模不断增大的突发海侵到缓慢海退的沉积环境演化旋回,并形成矿床的3个铝土矿层,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区内最连续的铝土矿层(体)。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台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20.
黔中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古岩溶侵蚀而上。为早石炭世大塘期沉积形成,含矿岩系由下部铁矿系和上部铝矿系组成。通过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和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①铝土矿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来自盆地以北黔中隆起区; ②黔中铝土矿床形成于泻湖潮坪相环境,矿床主要产于泻湖洼地亚相、泻湖沟槽亚相和泻湖沼泽亚相; ③古构造、古岩溶对成矿区、矿床(体)的展布及矿体形态发育特征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④晚期构造破坏含矿岩系和矿体。发生淋滤次生富集作用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