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代表90余名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70余篇论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做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就地震成因方面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的报告和热烈地讨论。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3.
1989年1月5日至9日,由国家地霞局主持召开的国家地震局地学大断面"GGT"项目阶殴评审会在山东青岛市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地球所、地质所、应力所、兰州地震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和辽宁、山东、云南、江苏等省地霞局百余名代表及其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基金会办公室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十余位地学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道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国家地震局部份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兄弟省地震局及省内有关单位的9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有关韵律现象的深入研究,提高对某些灾害性事件发生时间的预测能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赞助、兰州地震研究所具体负责筹备的全国地球物理韵律现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0—25日在甘肃省敦煌县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及其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甘肃、河北、山东、广东、新疆、青海、天津等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天文台、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共同发起、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主办单位的代表外,中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及山东、江苏、陕西、青海等地震局代表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各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高温物理研究所和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正在阿拉木图访问的中国国家地震局代表团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武粤  艾印双  张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2021,41(2):203-204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在9月17日、9月24日、10月13日、10月28日、11月16日和11月24日召开6场学术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甘肃省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动态》2010,(11):42-44
1会议概况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于2010年10月17日至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质》1992,14(4):332
>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地震、地矿、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煤炭、水电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近300人和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外学者60余人参加了大会。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致了开幕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地球构造动力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4月21日至26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力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质学的科学工作者5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49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在全球构造运动和地球内部运动,区域构造的力学分析,以及岩石破裂和地震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军  吴忠良 《地震学报》1986,8(4):445-445
1986年8月23日,地球物理领域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和毕业于地球物理系的学友们会聚燕园,纪念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成立三十周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秦馨菱、曾融生、陈志强、谢毓寿等以及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副司长陈章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仁和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沈克琦,教务长王义遒,原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褚圣麟教授、原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谢义炳教授等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纪念活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22日至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主持。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42个单位的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丁国瑜教授、国家地震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奕麟和秘书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大队、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仪器厂,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安微、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地磁学术交流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代表90人参加了会议.辽宁省地震局局长岳明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许绍燮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是继1984年重庆会议后的又一次地磁学术界的盛会,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会议安排了许绍燮研究员、安振昌副研究员、陈忠义高级工程师、蒋邦本副教授和林云芳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地磁与地震"、"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构造磁效应观测数据的净化处理方法"、"关于震磁前兆研究及其有关的基础性研究的几点意见"和"南极考察"的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大震对策”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单位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过去大震灾害作了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同时对未来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大震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西北五省区和四川、云南、贵州、天津、江苏、山东各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分析预报中心、有关大专院校、设计院以及甘肃省各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