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剪切带内的构造岩在韧性变形前后其稀土元素的含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异,表现在随变箐过程的增强,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LREE、HREE、REE总含量均明显增加,而稀土配分模式不变。通过胶南造山带花岗质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稀土元素的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构造岩变形之后较大的体积亏损所引起;并进一步根据含量变异与体积亏损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得花岗岩变形改造为糜陵岩的体积亏损率为14.5%,改造为超糜棱岩的体积亏  相似文献   

2.
周建波  胡克 《矿物岩石》1998,18(1):10-16
胶南造山带经历了长期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以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为代表的构造岩。两类构造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同,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异特点及变异机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比构造岩变形前后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异特征,糜棱岩类构造岩的成分变异主要由体积的亏损引起(亏损率达50%~60%);变晶糜棱岩类构造岩的成分变异除由较大的体积亏损(亏损率达57.1%~70%)之外,尚存在大量的渗流流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建波  胡克 《地质论评》1999,45(3):241-246
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带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稀土元素的总量均明显增加,而稀土配分模式不变。通过花岗质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主要是由于较大的体积亏损而引起,并根据成分变异与体积亏损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确定了构造岩变形前后的体积亏损率。  相似文献   

4.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增球  索书田  徐启东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Interconnected weak matrix or layers)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石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体积亏损是造成某些组分,尤其是一些不活动组分,如钛、磷、锆、钒、钇等相对富集的主导因素,并由化学成分的变异和质量平衡计算,求出了该剪切带的体积亏损率以及流体/岩石值。较大的体积亏损和大量渗透体的存在,对剪切带的化学行为和流变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一直是地质学家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构成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与北阿尔金地块边界的巴什考供斜向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为例,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内花岗岩变形前后不同变形强度构造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进行对比,确定等比线斜率,探讨韧性变形对岩石体积和成分变异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糜棱岩化过程中,糜棱岩化花岗岩体积亏损21%,花岗质糜棱岩体积亏损31%。质量平衡计算结果和等比线图表明,韧;陛剪切作用导致SiO2,流失量最大,A12O3、K2O及Ba、Rb、Sr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显示出较强的活动性,MnO、P2O5、Sc位于等比线上或附近,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岩石中活动组分的变异是流体渗滤作用引起的,不活动组分的变异是体.积亏损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桐城市挂镇(挂车河镇)地区出露郯庐断裂系(北北东-北东向)和大别构造系(近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带,变质温度分别为400 ℃~450 ℃和600 ℃~700 ℃,均发育镁铁质和长英质构造岩,是研究不同变形条件下岩石中元素活化迁移规律的理想对象。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长英质剪切带在韧性变形过程中,大别构造系体积基本不变,郯庐断裂系体积亏损且随变形程度的增强而增加,镁铁质性剪切带在脆-韧变形过程中体积增加。长英质构造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变异远弱于镁铁质构造岩,长英质构造岩基本继承了原岩的特征而镁铁质构造岩与原岩的差异显著,长英质和镁铁质混合的构造岩主要显示镁铁质组分的迁移规律。长英质构造岩的元素迁移种类和迁移率与变形程度和变质温度正相关,其中体积亏损变形的郯庐断裂系表现为重稀土中等迁出、中稀土几乎未迁移和轻稀土微弱迁入,等体积变形的大别构造系为稀土元素迁入,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的迁移率依次增加。镁铁质构造岩的稀土元素迁移表现为轻稀土强烈迁入和重稀土中等迁出。体积变化不是元素变异的主因,在原岩和矿物蚀变制约的基础上,元素迁移受到岩石流变分异作用和热液渗流作用的双重作用,低温时以渗透流体作用为主,而高温时岩石流变分异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戚学祥  许志琴  齐金忠 《地质学报》2006,80(12):1935-1943,插3
南岗-高公岛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自南东向北西斜向逆冲的岩片边界性构造带,糜棱岩化作用强烈。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中的主要矿物长石、黑云母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解或蚀变并导致组分迁移。其中,活动组分的迁移是流体渗滤作用引起的,不活动组分的变异是体积亏损造成的。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内不同变形程度岩石主要地球化学组分的对比分析,确立等比线斜率,计算出初糜棱岩的体积亏损率约为17%,糜棱岩的体积亏损率约为27%;质量平衡计算结果及等比线图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导致SiO2流失量最大,其次为Al2O3,FeO、CaO、Na2O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失,表明它们具有较强的活动性,MgO位于等比线上方,属于带入组分。糜棱岩中的石英或长英质条带和团块是长石的钠黝帘石化、绢云母化和黑云母的绿泥石化等导致SiO2、Al2O3、Na2O、CaO、FeO等活动组分从岩石中析出迁移形成的。这种岩石体积亏损和组分迁移是部分难溶组分富集的重要机制,对研究韧性剪切带中长英质条带和部分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周建波等发表在《地质论评》上的文章《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带体积亏损研究中的应用》的讨论,认为利用体积亏损公式来解释剪切带中稀土元素变异的原因值得商榷.详细分析了O'Hara体积亏损公式的原始推导,从而得出体积亏损公式的应用要视情况而定.提出体积亏损并不是剪切带中稀土元素变异的原因,仅仅是引起稀土元素变异原因的现象.流体作用引起的质量传输才是稀土元素变异的内在因素,并且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概括了剪切带中影响稀土元素变异的其他直接和间接的因素:包括强应力作用下的部分熔融形成的融体对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的“萃取”作用;副矿物的残留;氧逸度对稀土变异的动力学调控;高水/岩比环境下的流体有效渗滤;分配系数动态变化以及应力的驱动等.  相似文献   

9.
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安徽桐城挂车河镇(挂镇)地区是大别造山带东缘和郯庐断裂带交汇位置,两个构造体系的韧性剪切带均发育,为开展对比分析研究提供了条件。不同构造体系及构造期次的长英质韧性剪切带在糜棱岩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和元素迁移规律均相似,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加。体积亏损和元素迁移越明显,体积亏损可达32.18%,元素迁移表现为SiO2、K2O、Na2O的迁出和Fe2O3、CaO、MgO的迁入;镁铁质脆一韧剪切带在糜棱岩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和元素迁移规律与长英质剪切带的恰恰相反,体积增加21.63%~186.60%.元素迁移的显著特征是SiO2大量迁入及Fe2O3和CaO迁出。  相似文献   

10.
胶南造山带北缘剪切带,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其构造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异;在总结成分变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分变异与体积变化,渗流流体作用的关系,确定了体积变化是造成构造岩成分变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存在大量的渗流流体作用,造成一些组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增球  索书田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  相似文献   

12.
洛基韧性剪切带岩石有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和糜棱岩,为中浅层次中低温中高应变速率变形的产物.岩石物质组分交换强烈,随变形程度增强,微量元素由亲石、亲硫元素的富集向贫化方向转变,亲铁元素则相反;对环境具指示作用的FeO/ Fe2O3比值逐渐增高,反映岩石变形由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化.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从原岩→糜棱岩化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初糜棱岩→糜棱岩,质量和体积变化分别是:+6.54×10-2、-1.19×10-2、-5.43×10-2,表明岩石变形过程中质量和体积基本守恒;糜棱岩化花岗岩和初糜棱岩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基性成分迁入、酸性成分带出,糜棱岩则相反.构造作用加剧了稀土元素的分馏,降低了δEu亏损.  相似文献   

13.
在1∶5万黄材幅区调中,对脆韧性剪切构造岩进行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由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改造为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绢云母糜棱岩、硅化糜棱岩、千糜岩、糜棱片岩等,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化学元素的分散、聚集或不变,既受原岩控制(继承性),又受变形强度和流体的成分、性质、活动性等控制(变化性)。  相似文献   

14.
杨新岳  李志纯 《地球科学》1994,19(4):461-470
萨勒巴斯推覆体中发育-套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和例转递增高质带,其中糜棱岩、混合岩、混合岗岩的成因关系对研究挤压造山背景下,地壳深层次变形作用和成岩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在大型滑脱推覆系统中,存在摩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成岩系列;成岩过程为:韧性变形-剪切加热-部分熔融;控制成岩过程的主导因素为构造动力条件。这一成岩过程能导致稀土元素发生分异,出现重稀土元素有规律地亏损。变质作用pTt轨迹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天柱县主山冲-磨山金矿田北东段剪切带构造进行野外剖面观测及镜下变形构造研究,初步认为所见构造岩类主要为碎裂岩系列的初碎裂岩、碎裂岩、超碎裂岩,仅个别地段(主山冲剖面南部、油麻坳剖面中部)见有糜棱岩系列的糜棱岩化岩石或初糜棱岩,得出结论:该剪切带构造主要为脆性剪切带,个别地段可称为脆韧性剪切带,而尚未见到韧性剪...  相似文献   

16.
湘中雪家坡脆韧性剪切构造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万黄材幅区调中,对脆韧性剪切构造岩进行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由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改造为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绢云母糜棱岩,硅化糜棱岩,千糜岩,糜棱片岩等,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化学元素的分散,聚集或不变,既受原岩控制,又受变形强度和流体的成分,性质,活动性等控制。  相似文献   

17.
唐春花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9,13(3):172-175
永修一南昌剪切带中糜棱岩物质成分变异及体积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该剪切带损失了9%的质量和体积,糜棱岩类Fe2O3明显带入了SiO2,K2,MgO,P2O5,FeO,Na2O等组分明显带出,研究结果显示糜棱岩组分的得失和体积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初糜棱岩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别山区剪切构造带内榴辉岩在退变质阶段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成分变异、体积变化和流体流动特征,得到:(1)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榴辉岩中除Al2O3,P2O5和Th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他组分或元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2)SiO2在超高压榴辉岩带中表现为明显的流失,而在高压中温榴辉岩带内表现为明显的获得;(3)从榴辉岩到榴闪岩再到榴云角闪片岩的退变质阶段变形过程中,岩石体积发生了明显扩容,其体积变化率为-3.5%~-28%;(4)流体/岩石比值约为1~50.1,说明了流体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抬升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狼山构造带是华北地台北缘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韧性剪切带是狼山构造带内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是地壳深层次构造的反映.对狼山Ⅱ号韧性剪切带西南缘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探讨不同变形强度的糜棱岩化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成分变异规律.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相比较,变形强度不同的硅质条带状灰岩存在着差异变化.变形岩石中常量元素仅CaO为带出组分,其他均为带入组分;微量元素中富集Rr、Sr、Ba、Pb、Ti、Cr、Cu、Nb、Ta、Zr、Hf元素,Ni元素相对亏损.变形的硅质条带状灰岩与原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基本一致,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斜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 隙带控制;未矿化糜 棱岩变形越强,金元素含量就越低,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 棱岩,但强烈变形的糜 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在时空关系上,同一厉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