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七也称三七,是一种名贵的稀有药材,根、茎、叶各具有独特的功效,我国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均有种植。茂名市在60年代中期至7C年代开始试种,助年代至90年代大面积生产,本市北部及东北部山区,约占种植面积95%。1986年至1991年,本市的田七生产已由92公顷扩展到258.6公顷,增加了1.8倍多。生产实践证明,发展田七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本市种植田七历年平均每公顷产值达230355元。信宜县大成镇北梭管理区农民苏灿章,1985年至1991年,收获田七0.95公顷,折合人民币24.2万元,年平均收入3.46万元。因此,种植田七,是山…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与粮食生产──1995年乌盟农业气候分析董关水(乌盟气象处)1995年乌兰察布盟先后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和初夏干旱、秋涝、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灾害涉及全盟14个旗县市的254个乡镇(苏木),占89.4%。受灾面积1224.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1950—1979年气象和农情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94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6%,受害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达1.01亿亩,占总耕地的6.7%。一、干旱类型根据干旱的发生季节,干旱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响北方冬小麦的生育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华北春旱尤为突出。北京3—5月春旱发生的频率为90%左右。河北全省春旱频率在40%以上。河南省春旱发生频率自南向北增加,黄河以北春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上。北京、石家庄、衡水、邯郸等地到5月下旬春播作物因干旱不能下种的机率为50%左右。黑龙江省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降水变率大,春旱普遍。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河南干旱过程频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南1951~1998年的干旱灾害实况资料,统计分析了干旱灾害过程频率的季节、地理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干旱灾害过程的季节性特点明显,豫北地区以春旱为主,豫中、豫南地区以伏旱为主,豫东地区以秋旱为主,豫西地区以春、秋旱为主;二季连旱的频率豫北达50%~60%,豫东豫西地区为42%,豫南地区不足30%;干旱成灾面积大于67万公顷的年份具有连续性,平均持续长度4年,最长的达7年。80年代以来,河南干旱灾害影响呈严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郑明肇 《贵州气象》1996,20(6):38-41,34
贵州届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但由于特殊的岩溶地理环境,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解放后的44年中,有水灾的38年,有旱灾的40年,一年内既有水灾又有旱灾的36年。例如1985年,全省大旱、大水、大旱交替出现,灾情严重。至于1990年的大旱,1991年的大水,则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旱灾,对贵州国民经济的影响尤为严重。仅自1985~1990年的6年间,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即达600万公顷,平均每年100万公顷;工农业因灾减产及救灾平均每年损失20亿元(按1990年价)。影响水旱灾害的因素很多,前人多从气…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贵州粮食作物中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也最高的作物。建国以来,贵州水稻生产发展较快,总产量由1950年的211.1万吨增至1991年的428.7万吨,增长1倍多,但年际间的产量不稳定。产量波动主要受天气候条件尤以气象灾害影响最大。为此,必须掌握水稻栽培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才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对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1气象灾吝对水稻的影响1.1干旱1.1.旦春旱主要影响水稻…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田干旱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农田干旱强度的概念,反映受旱强度、受旱面积、干旱持续时间的综合作用,对于不同地域范围、不同时段的旱情具有可比性。应用1975-1994年逐旬全省受旱面积资料,计算山东省平均春旱强度、夏秋旱强度、年干旱强度,并与前期或同期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干旱预警模型,可根据各地区降水量预报值预测当地后期的干旱强度。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1991年春季,我区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各地降雨量普遍偏少,其中南宁、玉林、钦州三地区偏少60%以上,特别是4月,雨量偏少更甚,全月暴雨站点仅为3个,比严重春旱的1988年4月9个站点还少得多。现将这次严重春旱的成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坡,是本省50个山区县之一。全县土地面积22.1万公顷,山地面积16.2万公顷,占73%。其中森林面积12.8万公顷,覆盖率64.2%,蓄积量509万m2。我县森林防火工作自1991年以来,利用气象信息作指导,贯彻森林防火“以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1森林高火险天气过程预报方法1990年夏,县气象局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森林高火险天气过程预报会战,在统一的综合火险指数和高火险天气过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历史上的森林火灾记录和气象资料,制作了翁源县森林局火险天气过程预报…  相似文献   

10.
1概述1996年4月19日,受西南低压槽和南下冷锋的共同影响,出现了今年第一场强对流天气。我省的西南部、北部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共57个县(市)先后遭受了大暴雨、龙卷风和冰雹的袭击。其中,云浮市的云城区19日08时15分出现了17.3米/秒的偏北大风,日降雨量达966毫米(杨柳镇156毫米);该区有6个镇,22条村,1.5万人口受灾,损坏房屋30O间,倒塌4O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00公顷,经济农作物受灾600公顷,鱼塘受灾7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多万元。2环流特征2.l华南西南风低空急流的演变据预报员的经验,春末夏初,偏南风低空急流对…  相似文献   

11.
胡学文 《贵州气象》1994,18(4):39-42
我国的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具有同样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那么,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特征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民众最关心的,面对防灾减灾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类为序,分别介绍于下.1于早卖(干旱、干热风、高温、热浪)谁是我国”众灾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中以干旱最为严重,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我国的干旱可分为春旱、夏旱、各旱以及季节连旱等.春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有时出现。其中华北和东北平…  相似文献   

12.
满城防雹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满城5年(1986-1990)防雹试验期间,年平均雹灾面积为633.33公顷,比防雹前10年平均减少2193.33公顷,防雹效果达77.6%。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满城防雹试验结果表明,满城5年防雹试验是有成效的。经济上投入产出比为1:17.6或1:23。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陕西年平均气温略偏低,年降水总量、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气象条件对小麦、玉米、油菜以及果业等比较适宜,无较大影响。2012年陕西先后经历了持续低温、干旱、暴雨、高温、强寒潮等多种气象灾害。1—3月、11—12月陕西省平均气温持续偏低;7月下旬陕北佳县26、27日连续两日降水突破极值;6月12—24日出现连续13d的区域性高温天气;4月中旬强寒潮天气致榆林、延安等地24h内降温幅度达10-12℃。据省民政厅灾情统计,2012年陕西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35万人(次)受灾,58人死亡(含失踪1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81万hm2,其中绝收面积6.625万hm2;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7.2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1.21亿元。  相似文献   

14.
评价时段为1997年间月至1998年11月3专项气候影响评价3.1气候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评价3.1.1冬小麦1998年冬小麦种植面积1211.2千公顷,总产409.53万吨,单产3380公斤/公顷,与1993~1997年五年平均相比,总产持平偏丰,单产持平。冬小麦播种前期降水偏少,后期降水增多,播种出苗前差后好。由于冬前降水偏多,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小麦旺长,提前进入分荣期;越冬期气温继续偏高,降水偏多,无强冷空气影响,冬小麦基本苗和单株分美数比1997年多,小麦长势较好,二类以上苗比例达84.2%。初春气温变化剧烈,前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春季云南异常干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2005年春季云南出现了自1979年以来大范围持续性的干旱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首先对这次持续性异常干旱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云南春旱发生的前期信号特征。结果表明:(1)这次云南春旱发生时大气异常状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干燥的对流层大气和强烈的下沉运动。(2)850hPa北印度洋地区持续的东风异常和持续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这次云南重大春旱发生的重要原因。(3)前期冬季1~2月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低层或中高层较强冷空气的向南输送,以及1~3月赤道附近弱对流活动有利于云南春季降水偏少,对后期云南春旱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根据陆地站、船舶站和浮标站的观测资料,1995年全球平均地表(陆面和海面)温度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出0.4℃,在此之前的最暖年是1990年(1861年以来),距平为十0.36℃。现在,全球地表温度已完全从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冷却效应中恢复过来。延续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增暖事件(在1991~1994年占主导地位)于1995年上半年结束。赤道东太平洋的一个狭窄带现在变为较冷水域,这是弱冷事件(拉尼娜)出现的迹象,预示着1996年可能比1995年稍冷(全球平均而言)1995年是北半球…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春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有关干旱计算方法,对重庆市各区,县(市)春旱发生频率,分布情况以及开始期,结束期,持续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利用区域干旱指数,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市区域性春旱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1994年夏季南北半球异常环流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与1972年、1954年长江流域旱涝异常环流作了对比.分析指出,预报1994年副高偏强的第一个征兆是1993年秋冬(10—1月)青藏高原出现连续数月气温偏高(达2℃以上)现象,其次是1994年3—5月北半球呈现极涡偏于西半球以及纬向环流指数偏高的征兆,此外,3—5月西太平洋黑潮地区海温明显上升,同时南海至菲律宾附近上升运动异常增强,意味着南亚高压较常年偏早进入西藏高原,且位置容易偏北伸向大陆.另一方面在南亚高压稳定过程中,又不断对青藏高原加热场与太平洋上空构成的东西力管产生正效应,这种正反馈使南亚高压呈坝状稳定在我国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两侧.强劲的越赤道气流从南侧长时间北推和支撑住南亚高压的持续和稳定,加之西风带乌拉尔山以东呈现纬向气流,冷空气活动偏北,这样给严重干旱在长江流域持续创造了必要条件.据此,提出了1994年长江流域严重干旱的可预测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与气象     
《气象科技》1977,(3):27-27
旱涝背景与孕震过程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愈大,干旱程度愈严重,旱后对应的地震震级就愈高;发生6级地震所需的旱区面积约为25万2千平方公里。统计结果表明约有75%以上的大旱区,旱后三年内有6级以上大震发生。1970年1月5日凌晨云南通海附近发生7.7级地震,而1968年则出现最严重的洪涝,1969年又为大旱年,两年间年平均雨量相差297.8毫米。即地表每平  相似文献   

20.
我省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林业面积达1244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7.1%。由于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林区老百姓又有烧荒积肥的习惯,在着冬干燥天气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据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提供的10年(1982~1991)的部分林火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发生火灾5次以上,毁林数万亩.因此及时提供准确的森休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是我省一项重要的专业气象服务。该项工作全国主要的林区省份都已开展,这些省份都根据各自的林区特点及天气条件建立了自己的预报服务方法。我省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少,主要引进云南的方法以干燥程度来定火险等级,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