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笔者最近在黄沙坪矿务局手掘工程平巷工人同志协助下,在该坑试验火雷管电力起爆方  相似文献   

2.
我队坑探在爆破工程上,系用电雷管以220伏电力起爆,如图1所示,这样爆破結果,往往发现因有电路中途一点接地,而造成許多电雷管不起爆的情况(不起爆原因,不仅是电路一点接地而尚有其他因素,)如图1中电路上所标注的接地线Ⅰ,即因接电雷管或因  相似文献   

3.
602队五号坑是在完成斜井工程后,四月份正式开掘下部平巷,五月份該坑推行了直線爆破。到目前为止由于采用了直線式凿岩,加深了炮眼深度,相应的提高了爆破率,在单机單掌作业条件下,不断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在运用和推行这一工作的同时,仍然产生和存在着炮眼佈置不統一,炮眼深淺不一致,操作不正規,裝填不合理等问题,以致爆破效果不够稳定,爆破率仍停留在75%的原有水平上,炸藥消耗也未能降低。这些问题阻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針对以上問題,以602队为主组织了技术力量,依靠和发动群众,于10月上旬配合工段进行了統一炮向与合理裝填的技术試驗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和提高爆破率及台班效率,相应的降低爆破材料的消耗量,并为將来推行打眼放炮說明书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关于炮眼爆破法起爆药包置于炮眼中的位置方向问题,至今国内外各有论述,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根据我们实践中的教训谈谈看法。一、炮眼内起爆药包位置在坑道爆破装药操作问题上,五、六十年代,炸药说明书和有些矿山的操作规程中,明文规定起爆药包装填在眼口第二个药包的位置最佳,并把雷管的聚能穴朝向炮眼底顺着炮眼深度摆放,一般称之为正向起爆。这种爆破理论是药包爆炸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将直接通过聚能穴冲击起爆后面的各个药包。后来,在生产实践中,又认为起爆药包置于炮眼底并反向置  相似文献   

5.
在探矿坑道掘进中,掘进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炮眼利用系数,而影响炮眼利用系数的因素,又是多变、复杂的,也是互相連关,互相影响的。本文仅根据几年來的实际工作资料,对影响炮眼利用系数的爆破方面的几个因素,加以初步探討(对炮眼直徑以及凿岩方面的因素未加論述),偏见或错误之处,望有关同志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6.
基洛夫燐灰石矿在掘进水平和和垂直坑道时,采用了直线掏槽,其掘进工程约有70%是在普氏强度系数为6~8的岩石中进行的,30%是在8~12的岩石中进行的.矿体被霓石(纯钠辉石)、赤跌矿和另外一些强度系数为12~16的矿物夹层与裂隙带所切割.目前该矿使用了几种变形的直线掏槽,其一般特征是炮眼依次爆破.标准的掏槽如图1.a所示,炮眼直径为40~44公厘,每根导火线之长度差为8~10公分,平均眼深为2.0~2.2公尺,在垂直坑道中炮眼利用系数为0.90,在水平坑道中炮眼利用系数为  相似文献   

7.
我队在江西某矿进行地质勘探工作。70%的平巷和探采天井工作量均在含白银矿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掘进,矿岩呈层状,纹理清晰,节理不发育,岩石坚固性系数f=18,具韧性。该矿一直沿用直线龟裂和螺旋掏槽爆破,炮眼利用率低,1989年7月掘进51个循环,平均仅达50%,最低的为20%,8、9两月虽通过外延和内部摸索,但仍只分别为63%和68%。9月下旬起试行五星掏槽,掘进19个循环,平均达83%。1990年经对炮眼参数,几何形状,起爆顺序和辅助眼布设作相应调整后,使炮眼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并减少了炮眼个数,降低了材  相似文献   

8.
一、概说:目前在手掘坑道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提高炮眼的利用率,消灭残留炮眼,以前我队手掘坑道炮眼利用率是很低的,平均在60~70%左右,当然炮眼的利用率与合理的布置炮眼、装药量的多少、炸药的威力大小、堵塞物等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起爆对提高爆破效率有很大关系,为了加快手掘坑道的效率,打开跃进门路,解决残留炮眼问题,我们采用了弹壳爆破,和弹壳扩底爆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消灭了残留炮眼,将炮眼利用率由60~70%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9.
在坚硬和极坚硬的岩石中,凿岩爆破效率在颇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起爆药包在炮眼内的位置。在矿山上进行爆破工作时,经常把它放在炮眼口处。  相似文献   

10.
非电毫秒雷管是七十年代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起爆器材。我队使用的是由一根塑料导爆管和一个8号毫秒雷管掐合而成(图1),其产品延时分为十个段别(表1)。使用时,只要将工作面所有炮眼的导爆管捆扎在一起,用一个火雷管轰击,通过导爆管内高能炸药传播爆轰波引爆雷管药包,使其一次全断面起爆(图2)。我们从80年8—9月份开始试用,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塑料导爆管及非电毫秒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我队在新田岭矿区施工巷道(平巷),用直眼掏槽爆破法取得了一些经验,炮眼利用率由60~70%逐步提高到90%以上,工程质量也比较好,巷道的掘进方向、掘进坡度和断面规格均符合设计要求和坑探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规定。现就怎样提高爆破效率的问题,谈谈我队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宋西陀 《探矿工程》1984,(5):52-54,6
一、光面爆破的力学成因周边眼间距的合理确定,是光面爆破成败的关键,光面爆破时的岩石破碎机理,又是决定周边眼的理论基础。当药包在岩体内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使炮眼周围岩体内产生放射状的径向裂隙。在最先起爆的炮眼的冲击波作用下,不仅在此炮眼本身的周围岩体内  相似文献   

13.
我队野猪沟工区一号坑手掘平巷,当掘进到11米多时,遇到了宽约0.5—1.10公尺的石英脈,这给打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这种坚硬的石英带上钻凿炮眼,不仅消耗大量的釬子,而且钻眼速度也显著降低,当然进尺也就无法提高了。根据这一情况,该坑王汉良同志大胆地创造了“挤石英”爆破法。经实验证明,采用这种爆破法,能大大的減少釬子消耗量,每原班进尺也从原来的0.30公尺提高到0.60~0.70公尺,这对完成九月分生产任务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队在山地工程小平坑采用了电钻钻眼,其较手锤打眼掘进提高效率5~6倍,穿孔速度提高7倍多,并减轻了劳动强度。效率对比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远在57年以前,我们就采用葫芦炮,使坑道掘进的炮眼消耗量,有了很大的降低,并提高了掘进效率,药量也有所节约。现在,我们又将若干葫芦所装的炸药集中在1个大型的葫芦里进行爆破,谓之大型葫芦炮。它与原来的葫芦炮相比,炮眼消耗量又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南宁机务段洗修库有用一次性控制定向倒塌的拆除爆破设计及施工情况,着重论述了爆破方案的选择以及爆破高度,孔网参数,单孔装药量,炮眼布置,装药堵塞,起爆网路与起爆顺序,爆破安全距离等的设计,进而对此次爆破效果和体会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宗琦  傅菊根  徐华生 《岩土力学》2007,28(9):1992-1996
崩落爆破通常承担整个立井冻土掘进爆破40 %~60 %的破土量。宽孔距崩落爆破能够增加自由面的有效利用、增强自由面应力波的反射拉伸作用和消除或减小冻土中的应力降低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冻土爆破漏斗模型试验,综合考虑爆破漏斗体积和爆破后两炮眼间最大凸量,初步认为炮眼密集系数 =1.5左右时较为合理。结合立井崩落炮眼成圈弧形布置和冻土所受夹制作用相对较大的特点,建议应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立井冻土崩落爆破炮眼密集系数,这在进一步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1957年上半年冶金工业部地質局各單位在部与各地党委的領导下,貫彻了中共中央關於开展增产节約运动的指示,向全体职工广泛的进行了「勤儉建国、勤儉办企業」的思想教育,通过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生产水平获得了正常的发展與提高。上半年所完成的工作总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07%,其中鑽探工程量相當於去年同期的117%,坑探工程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03%。鑽探台月效率較去年同期提高9%,坑探台班效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4%,各种工程的單位成本較去年同期也都有所降低。不少單位已經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矿量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队过去在巷道掘进中,一直采用斜眼掏槽方式,其循环进尺和炮眼利用率都比较低。为了提高掘进效率,我们进行了直线掏槽试验。通过试验对比:炮眼利用率达85—90%,比斜眼掏槽高18%左右;平均循环进尺1.5米左右,比斜眼掏槽提高约55%。加快了掘进速度,经济效益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矿区地层是含金石英脉矿。主要岩石是石英脉、花岗片麻岩、花岗斑岩、细粒闪长岩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9~18,掘进断面为1.8×2.0×2.3米~2,使用φ40毫米钎头,一般打19~28个1.5~2.0米深的炮眼、装φ32×200毫米自制铵松腊炸药。目前,传统习惯把起爆药包置于眼底第二或第三个药包位置上,使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掘进爆破效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