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床基地,近几年地质勘查发现特拉敖包地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定位氧化还原过渡带是圈定有利成矿地区的关键。前人针对砂岩型铀矿开展的磁法研究大多只是直接对矿床的磁异常进行简单分析,很少研究不同环境磁化率差异,也未考虑深部基底磁性的影响。文章统计了研究区不同砂体磁化率参数,计算了理论模型正演响应,并开展磁法测量,获得了磁异常特征并求取剩余磁异常,其结果与氧化还原过渡带位置,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比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认为研究区氧化还原过渡带上方表现为微弱高异常特征,与传统层间氧化带型磁异常形态有区别,原因是后期油气还原作用使局部铁元素价态发生变化,引起局部磁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伊犁盆地南缘地面高精度磁测的开展、航空高精度磁测资料的应用以及钻孔岩心的磁化率测量,对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各地球化学分带的铁磁矿物分布特征、磁化率变化特征和磁场特征以及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讨了利用高精度磁测确定氧化—还原过渡带的位置的可行性、机理和方法,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前锋线位置和铀成矿远景靶区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由于其上覆盖层较厚,地表异常信息十分微弱,找矿难度相当大。本文通过研究新疆伊犁盆地510、511、512等3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微航磁异常,根据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微航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航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到。微航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精细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东胜铀矿床是一个古砂岩型铀矿床。由于二次还原作用,古层间氧化带呈现为特殊的绿色或浅绿色。大量的钻探和精细解剖发现,研究区的古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完全氧化带主要发育于河道上游,还原带主要位于河道下游,过渡带位于二者之间。河道砂体中沉积韵律的迅速变化既可以控制区域性的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发育部位,也可以导致古层间氧化带出现多卷头现象。铀矿体主要形成于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过渡带中。但是,当完全氧化带中出现残留的、原始的灰色还原带时也可以出现铀矿化。研究认为,对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产出位置的不断修正,是扩大东胜铀矿床规模、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的有效手段。而河道砂体沉积韵律或沉积微相发生明显变化、灰色砂岩与绿色砂岩接触、铀异常扩散晕发育等现象的出现,都是寻找富铀矿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高山地区找矿的地质标志由于地面工作的困难而不易充分使用,如能利用物探特别是航空物探的指标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则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文章分析骑田岭地区占总储量1/3的19号矿脉(体)的航磁异常时,发现较低精度的航磁异常的幅值不适于作为寻找该矿体的找矿标志;而利用航磁异常梯度刻画的磁结构则能完美地定位19号矿脉(体)的空间位置,"磁异常梯度矢量交汇处"是一个可能的有效的找矿标志.初步研究假设认为,流体的作用改变了区域岩石磁性的结构以及磁场的结构,磁异常梯度矢量与流体运移方向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利用磁异常梯度矢量可模拟研究区所发生过的成矿流体场的作用特征,找到成矿流体所可能的汇聚位置,从而确定成矿作用所发生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6.
杨春雨  姚卫星 《西北地质》2010,43(4):300-306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一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找矿区域之一。2008年国土资源航遥中心开展的1∶5万航磁勘查工作反映该区总体磁场较弱,单个磁异常强度较低,但反映的磁异常信息较为丰富。通过开展1∶5万航磁异常查证工作,认为航磁异常较全面、客观的反映了该区的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查证磁异常均与一定地质体或矿化对应。该区以铅锌矿化为主,多金属矿化常见,矿化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航磁异常主要表现在局部磁异常升高、正负磁异常过渡带部位,低缓磁异常转折部位等。矿致异常形态多样,较难识别,应以通过航磁异常间接找矿为主,指导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有效加快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一带矿产勘查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铀矿化的形成和分布与古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宏观-微观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对店头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总结了古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过程及不同成矿阶段铀的迁移、富集沉淀规律,进而探讨了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带自南东向北西发育,依次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还原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垂向上,铀矿化产于灰绿色与灰色砂岩过渡界面。结合含矿层构造-埋藏演化,建立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模式,认为后续铀矿勘查应重点聚焦主河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尤其是两者的叠合部位更有利于厚大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8.
贺建国  李洪璧 《铀矿地质》1996,12(4):224-228
砂岩型铀矿床的产出常与层间氧化带密切相关。利用物探方法研究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及还原带的特征,可为铀矿勘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层间氧化带的形成特征,探讨了产生自然电场的基本原理,通过在已知和未知铀矿化地段的工作,总结了层间氧化带在地表的自然电场分布特征,利用自然电场剖面测量曲线的梯度变化拐点确定氧化带前锋线──氧化还原过渡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雪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33-1040
梧南航磁异常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该异常区于1978年发现两条近于平行的正磁异常带沿北西西向展布,航磁异常特征非常明显。笔者通过对梧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成矿环境、岩(矿)石物性及航磁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梧南地区航磁异常引起的原因,进而推断两条沿北西西向展布的航磁异常带上,叠加的几处局部升高强磁异常可能与隐伏的磁性体有关。鉴于此,笔者以异常带上的新C-1978-127航磁异常为例,对航磁异常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2.5D拟合技术进行定量拟合计算,推断航磁局部强磁异常可能与隐伏的磁铁矿有关。依据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航磁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结果,建立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识,并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认为区内新C-1978-127、127-1、127-2、127-3、127-4等5处局部强磁异常找矿潜力较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只与特定背景条件下形成的部分层间氧化带有关,铀元素沉淀富集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在该区域地球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氧化与还原介质相互作用;对于铀成矿作用来说,氧化作用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采集目的层相同岩性在正常氧化带和正常原生带的样品,分析其铀含量比值,间接反映氧化作用使铀从围岩中带出的能力;铀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还原障的还原能力,参照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划分原则,岩石还原能力可划分为强还原能力(C有机质>0.3%)、中等还原能力(C有机质0.05%~0.3%)、弱还原能力(C有机质<0.05%)3个等级;以反映岩石还原能力的有机质含量为横座标,以0.05%和0.3%分别作为划分弱中、中强还原能力的分界线:以反映氧化作用效果的U氧化/U还原为纵座标,以 0.5和1分别作为氧化作用效果好与较好、较好与差的分界点:划分层间氧化带边界类型为9类:根据不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边界类型的成矿潜力差异,可作为对目标区进行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潜力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微磁异常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进行成矿预测,需要提取弱航磁异常信息。采用航磁增强处理方法(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对喇嘛苏铜矿所在地区的高精度航磁资料进行处理后,能够突出显示由铜等多金属矿引起的航磁弱异常信息,且在赛里木湖东西两侧有许多与喇嘛苏铜矿类似的弱磁异常信息分布。笔者认为航磁增强处理方法可以提取铜、金等金属矿成矿有利的航磁微弱异常信息,划分局部成矿有利的隐伏断裂构造,为成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大莲 《地质与勘探》2016,52(5):992-1000
高精度航磁测量相对简单,获得的信息丰富,是开展大面积成矿预测的有利工具。澳大利亚艾萨山选区地质资料较少,地面物探工作开展较难。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对该地区航磁数据进行了处理与解释,推断出断裂构造及岩体分布。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特点,识别出成矿有利地区的航磁异常特征,划分了有利航磁异常分布带。在航磁有利异常分布图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矿点位置情况,进一步圈定出成矿远景区,为该地区成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正富 《地质与勘探》2018,54(3):584-591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在青海巴颜喀拉地区开展了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项目组通过总结测区内的岩(矿)石磁性规律,分析磁场特征及研究区域成矿模型,精选了部分航磁异常来开展地面查证,取得了较好的金矿找矿效果。本文研究了在青海巴颜喀拉地区、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成果快速高效找寻金矿及有色金属矿的技术方法,总结出不同区域的磁场背景与岩(矿)石磁性特征,其构造破碎蚀变带引起的磁异常并不相同,可能是负磁异常,也可能是正磁异常,并认为研究一个地区的磁异常特征,首先要研究区内的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荣辉  李月湘 《铀矿地质》1997,13(6):359-363
本文论述了电子顺磁共振法测量岩石中结晶石英的顺磁中心浓度──辐射损伤法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在层间氧化带中,氧化带岩石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高,铀含量低,即辐射损伤大,古轴量高,而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低,铀含量高,表明铀源来自氧化带岩石。由此可以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并用于找矿和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杨玉勤  石连成  韩鹏辉  牛家骥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75-67z1176
正二连盆地因其独特的"同盆多类型"铀成矿特点,一直是铀矿勘查与科研的热点盆地,巴彦乌拉铀矿为盆内最为典型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围绕沉积体系及充填特征、盆地结构、成矿模式、烃类流体与铀成矿关系、综合物化探找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聂逢君等,2015),但在矿体尺度上对其利用航放航磁技术开展信息识别的研究报道尚为空白。已有研究表明,隐伏砂岩型铀矿可引起微弱航放航磁异常(江民忠等,2006,2007),  相似文献   

18.
刘祜  刘章月  柯丹  腰善丛 《铀矿地质》2009,25(5):296-302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3片测区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测试验研究成果显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中的氧化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的正值区,还原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的负值区,而氧化一还原过渡带大致对应于磁异常从正值向负值过渡的零值区附近,显示高精度磁测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定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航磁资料在桂滇黔地区金矿普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桂滇黔地区高精度航磁资料研究,尤其是对已知微细粒型金矿区的磁场特征分析,发现在多数金矿区及附近存在航磁异常.结合物性等资料认为磁异常主要是基性岩的反映,因此金矿与基性岩的关系密切.利用航磁并结合其他资料,可以间接圈定寻找金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20.
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刚石矿集区,成矿母岩以金伯利岩为主.本文基于瓦房店地区1∶1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磁性特征,对金伯利岩的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金伯利岩体展布方向和形态主要受NEE向和NE向断裂控制,磁性一般较强,与围岩的磁性差异较大,对应NEE向孤立航磁异常,形态多为椭圆状,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