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双成矿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辽吉活动带是华北陆块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不仅发育巨量的古元古代陆壳沉积物质和岩浆活动,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叠加改造。辽吉活动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时期,也是该区的一次重要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层状或层控为主而发育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特点,其中菱镁矿、滑石、硼、铅锌、钴、金和铀等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辽吉活动带由出露厚度达万米的古元古代辽河群、集安群、老岭群和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所组成。其主体发育两套变质岩石:一套为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以变质相相对较低为特征,出露地层为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形成于靠近龙岗陆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盆地环境;另一套是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辽吉花岗岩共同组成的地质构造单元,变质相相对较高,地层分布在南辽河群和集安群,形成于远离大陆边缘俯冲体系下的弧岩浆构造环境。此外,形成于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相关的成矿带内分布着菱镁矿床、滑石矿床、铜钴矿床和铀矿床等,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构造坏境内的成矿带主要分布硼、铅锌和金等矿床。研究表明,海城菱镁矿、后仙峪硼矿、翁泉沟硼矿、范家堡子滑石矿、大横路铜钴矿和猫岭金矿等矿床均具有大型-超大型规模,其中海城菱镁矿矿床储量达8.84亿吨,为世界之最的超大型矿床,翁泉沟硼矿床的B2O3储量高达2185万吨,为超大型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8.6%。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基底之上,经历了有限的拉伸裂陷、岩浆侵位、(火山)沉积、碰撞拼贴、变质改造、隆升拆离和消亡等发展演化阶段,时限为2.2~1.8 Ga。辽吉活动带的成矿构造-岩浆演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2.2~2.0 Ga岩浆作用和成矿阶段;②2.0~1.9 Ga沉积作用和成矿阶段;③1.90 Ga大规模变质-变形和成矿阶段(碰撞造山期);④1.89~1.82Ga碰撞后岩浆作用阶段。综上,辽吉活动带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从活动陆缘转变为被动陆缘最终碰撞造山的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过程,其中成矿作用是由两类不同成矿构造环境所控制。同时,本区又经历了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使区内成矿作用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多期性。这种在同一个成矿区内,由双成矿带控制的成矿在国内外很少见。因此,该区是形成多种矿产大规模成矿十分有利的地区及找矿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2.
辽宁卧龙泉地区金厂沟—猫岭金成矿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厂沟金矿、三道河金矿、猫岭金矿是辽南卧龙泉地区金成矿带典型,构造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辽宁营口—宽甸台拱中部。金厂沟—猫岭金成矿带在地质、构造、岩浆岩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在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相似性。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和多期性,稀土元素、氢氧、硫、铅同位素特征与辽河群盖县组一致,体现出亲缘性。各矿床之间相互联系的成矿模式、演化特征、矿床成因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同源异生性,通过对该区成矿条件研究,将对寻找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金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猫岭金矿床位于辽宁省盖县境内,地处华北地台东南缘。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辽河群。成矿热液为吕梁期变质热液。金矿化带的展布受基底褶皱构造和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含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硫化物细脉浸染型为主,矿石最大特点是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同围岩糜棱岩化千枚岩同时卷入褶曲变形,金主要以裂隙金产于毒砂和磁黄铁矿中。对猫岭金矿床成因的认识,过去许多学者认为,辽南地区的金矿成因均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而猫岭金矿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辽南地区早元古代可作为一个重要成矿期,揭示了辽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变质热液含金剪切带型。  相似文献   

4.
辽宁猫岭大型金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李铁刚  段超 《地质通报》2018,37(7):1325-1337
猫岭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重要的含砷浸染型金矿之一,赋存于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中。矿体以脉状、似层状、透镜状等产出,受NE向和NW向韧性剪切带及次级断裂控制。选取猫岭矿床10件硫化物样品开展了Rb-Sr定年,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为2287±95Ma(MSWD=1.9),初始Sr同位素比值I_(Sr)=0.7117,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古元古代早期。矿区内卧龙泉和猫岭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3.0±1.8Ma、128.8±1.6Ma,表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猫岭金矿化无成因联系。成矿流体的δ~(18)O_W值为6.3‰~9.7‰,δD_W值为-97.2‰~-82.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混合部分大气降水。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4.3‰~+10.5‰,平均值为+7.9‰,与辽河群盖县组的硫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硫源区为古元古代盖县组。猫岭矿床形成于古元古代伸展构造背景,与辽河群早期的同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同期形成的强硅化圈保护金矿体免受后期地质作用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肖坂金矿是双旗山金矿区(田)的重要矿床之一,位于有闽中"金三角"之称的福建尤溪-德化-永泰金矿成矿远景区的核心部位,系20世纪80—90年代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经过10余年的开采,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越来越少,资源形势紧迫。肖坂金矿区位于双旗山"复式背形"的核部,脆韧性剪切带发育,各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山东铜岭金矿的矿体定位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岭金矿位于山东省乳山市东南部,产在三佛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在三佛山岩体边部发育弧形脉岩群,铜岭金矿就位于该弧形脉岩群的弧顶外端,走向NW,与区内脉岩群垂直,据此提出铜岭金矿受三佛山岩体构造控矿的看法。铜岭金矿矿体的定位还受蚀变带宽度变化的影响,往往产于蚀变带狭缩处与膨大处的转换部位。铜岭金矿矿石金品位及矿体厚度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串珠状或波状变化。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贵金属地质工作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庆文 《吉林地质》1993,12(2):1-14
本文总结近年来吉林省贵金属金、银矿取得的地质找矿成果和新进展。主要有:第三纪含金砾岩型金矿的突破、太古宙绿岩型金矿远景的扩大、荒沟山地区老岭群金矿的新进展、海沟金矿储量的增长、东风矽卡岩型金矿的发现;提交了大型山门银矿、评价了八台岭金、银矿及百里坪银矿远景区的发现。主要介绍金、银矿产出的地质背景、矿化类型、矿床地质特征,部分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供今后开展普查及提高找矿效果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岭金矿床赋存于早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变质岩系内,空间上与印支期猫岭似斑状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两者相距仅0.2km,花岗岩体本身有金矿化及蚀变现象。矿床的成矿热液为一种氧逸度较低、富集碱金属及卤族(特别是Cl)元素的热液,其δD=-77——80‰,δ18O=6.05-7.38‰,δ34S=6.15-10.3‰。矿床的矿石铅与猫岭花岗岩体长石铅的同位素组成不尽一致。根据上述特征可认为:猫岭金矿床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但金属成矿物质除成矿热浪本身带来外,部分还由成矿热液萃取自容矿围岩-辽河群盖县组。  相似文献   

9.
辽东青城子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白云金矿床是青城子金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其储量大、开采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勘察、井下观察、资料收集及室内测试等方法,并采用野外情况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围岩蚀变及成矿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于辽河群盖县组云母片岩、变粒岩中,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为EW向,向南中等-低角度倾斜,呈舒缓波状,具有尖灭再现等特点;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并受断裂控制,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石墨化、绿泥石化等;导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冲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通过对成矿期控矿断裂解析及Au品位分布特征,厘定其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矿体向SW侧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苇沙河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认为苇沙河金矿床产于早元古代集安群荒岔沟组变质火山岩及中元古代老岭群板房沟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内发育石英闪长岩,矿化受NE向断裂带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矿围岩蚀变发育,包括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地质特征表明,板房沟金矿为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辽南盖县组地层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Pt1lhgx)地层中赋存的猫岭金矿、四道沟金矿、王家崴子金矿等典型金矿床,在矿床的地质特征、金矿石和金矿物特征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性,而且在稀土元素分布、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和成矿热液特征都与盖县组地层有紧密的联系和亲缘性.在盖县组地层中多期次断裂构造交汇处与侵入岩的接触带3~10 km范围内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白山金矿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吉林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重要类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在活泼性较高的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中[1]。成矿物质具有多元性,硫、金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部分来源于古老壳源——早元古代老岭群碳酸盐岩;铅主要来源于早元古代老岭群碳酸盐岩,部分来源于深部岩浆;碳、氢、氧主要来源于地下水,部分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水。  相似文献   

13.
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发育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关于该矿带含矿岩体时代的观点包括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初始成熟陆壳、较薄的岩石圈、拉张应力背景,三者缺一不可。只有符合地质事实、符合矿带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发育要件的同位素定年数据,才能代表含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红旗岭—茶尖岭矿带印支期不具备含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墙群)产出的要件。华力西期350Ma,矿带具备红旗岭1号、7号含中、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产出的要件,理应代表1号、7号岩体时代;华力西期258Ma,矿带具备茶尖岭包括1号、6号、新6号等含小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产出的要件,均代表茶尖岭矿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二马驹沟—小横路岭金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老岭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为一新发现的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千枚岩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大罗圈河组含砾石英砂岩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带上,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为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本矿床的发现,为该区金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内乡县午阳山矿区石墨矿属于蛇尾-小岔沟与元古宙变质海相碳酸盐岩、含炭碎屑岩有关的石墨矿床成矿亚系列,属于沉积变成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和石槽沟组,石墨矿体分布于雁岭沟组二段内部,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并影响区内主要矿体分布。  相似文献   

16.
赵家堡子金矿位于猫岭-卧龙泉金矿化集中区,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区域变质作用,使岩层中的Au、Ag等成矿元素活化,随着变质热液运移到有利的构造部位初步富集;通过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了北西向的韧性剪切带。同时,使Au、Ag等成矿元素再次活化转移、富集;通过后期构造岩浆的大面积侵入,形成了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的北西向韧-脆性断裂和北东向的脆性断裂,同时宏大的热源使地层中的Au再次活化、迁移、富集,同岩浆所带来的大量成矿物质一起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是本区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7.
杨根生 《西北地质》2007,40(4):36-42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柴家庄-庞家河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丹凤群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丹凤群、印支-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黄金报”报道,河南省近日又探明一处大型金铅矿床,矿床位于灵宝市、叫西长安岔一东墁金铅矿床,共探明D E级Au储量22.5吨,Pb54 042吨,Ag97.866吨。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板石山-老鸦岔脑-娘娘山主背斜东段,西邻东闯金铅矿区,东毗老鸦岔金矿区,矿床是东闯矿区的东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床黑云母氩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浩尧尔忽洞金矿为产于云鄂博群黑色岩系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行政上属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乡管辖。现已探明黄金储量超过50t,品位一般在0.5×10-6~1.5×10-6之间,属低品位大吨位的金矿类型。其矿化与岩体、地层、构造、变质等多种因素有关,矿床成因尚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矿区中伟晶状石英  相似文献   

20.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向平 《地质与勘探》2012,48(2):199-206
[摘 要]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内发育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到侏罗系曲色组变砂岩中,北东向断层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控岩断层。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的玄武安山岩和南侧的火山角砾岩中呈团块状发育。多不杂矿床的的铜矿化以黄铜矿矿化为主,金矿化与铜矿化密切共生。黄铜矿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变砂岩接触带内,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为多不杂矿床的成矿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