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深浅的秘鲁产粉色蛋白石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及颜色成因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粉色蛋白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Opal-CT、坡缕石、石英和水,且水的类型较为丰富,包含了结晶水、结构水和沸石水。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及电子探针分析认为粉色蛋白石的颜色与坡缕石有关,且通过XRD定量分析坡缕石的含量,认为其与颜色呈正相关。综合紫外-可见光光谱、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果分析,粉色蛋白石的颜色与坡缕石结构中的有机物醌和β类胡萝卜素及Mn2+有关,且Mn2+含量越多,颜色越深,同时提出了Fe3+对颜色的影响,发现Fe3+只出现在了深色样品中。  相似文献   

2.
直至目前,我国相关欧泊的矿藏及其相应的矿物学特征鲜见报道,近期在浙江丽水缙云地区发现的蓝色类欧泊石引起了宝玉石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此矿物的相关研究至今尚未见论述。本文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XRD)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综合检测技术首次对该类蓝色原矿的矿物学及光学变彩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RF分析显示蓝色原矿的主体化学组成为SiO2(质量含量95%),仅含极少量的Fe2O3与Al2O3等杂质。同时,蓝色原矿及其相应的热处理后样品局部区域具有明显的变彩特征,主体的化学组成与其光学特征与天然欧泊的组成及变彩效应类同。XRD分析显示原矿粉体的无机相的晶型为方石英相,衍射峰形锐化,该晶体的结构特征明显相异于天然欧泊即微晶类的蛋白石(Opal-CT)、Opal-C与非晶蛋白石类(Opal-A)。此外,样品的红外光谱与天然欧泊间存在一定的频率位移。鉴于此,初步将该类原矿归属为类欧泊,因蓝色原矿所在地丽水缙云地区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地质,因此进一步将该原矿命名为一类火山岩类的类欧泊石,而有关此类欧泊是否可以归属为广义上的欧泊有待再作商榷。同时基于对蓝色原矿有无变彩效应区域的FE-SEM测试结论,本文初步推测该类矿物的光学变彩特征与原矿表面的“叠瓦状”结构形貌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欧泊样品 的常规物化特性分析、物质成分测试以及显微结构观察,验证了“欧泊中大小相似的SiO2球粒紧密排列形成光栅,使光发生衍射而产生变彩”这一成因机理,研究了SiO2球粒的结晶度、球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式与变彩的关系,及色斑的成因,进一步探讨了古风化壳中欧泊的成因模式以及该模式与欧泊显 内在关联。并进而提出在鉴定欧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纠正了欧泊(尤其是高档品)保养方法上一些传统看法和谬误  相似文献   

4.
洛川黄土剖面位于陕西省中部,洛川县城南5km 的坡头村附近。该剖面厚度大、地层发育较完整,系第四纪(Q3—Q1)风成堆积黄土中的典型剖面。前人从多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研究。黄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或云母、方解石。在物质成分研究中提到过50多种矿物,但未涉及蛋白石。在黄土的风化成土作用研究中提到“植物蛋白岩偶见”(刘东生等,1985),但未作蛋白石矿物学工作。笔者这次发现的蛋白石,作了较多的矿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疆色带电气石的生长过程及颜色起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地区花岗伟晶岩中的色带电气石为重点,应用X射线透射形貌技术,揭示了光学显微镜无法查明的结构缺陷,结合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及包裹体研究,阐明了色带电气石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生长机理。同时运用吸收光谱、穆斯鲍尔谱、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等谱学方法,对照光谱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阿尔泰不同颜色的电气石晶体,特别是玫瑰色的颜色起因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苏皖坡缕石粘土中蛋白石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M和XRD研究表明,在苏皖坡缕石粘土矿床的蛋白石坡缕石层中存在0pal-A和0pal-CT两种结构的蛋白石。蛋白石坡缕石层主要含坡缕石、opal-A、opal-CT,以及少量白云石和其它矿物,由富opal-A层和富opal-CT层互层组成,交互层的厚度在几个厘米左右。蛋白石坡缕石层中的矿物基本是自生矿物,从蒸发湖水中化学沉淀形成。矿物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蛋白石坡缕石层的矿物组分(Si、Mg、Al)来源于盆地周围玄武岩淋滤的浅层地下水。根据Opal-A和Opal-CT溶解度图解和城缕石、白云石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图解,当湖水具有高浓度溶解SiO2和Mg^2 时,有利于opal-A和坡缕石形成,当湖水具有低浓度溶解SiO2时,有利于opal-CT结晶。因此,沉淀SiO2的结构状态取决于地下水补给的湖水溶解SiO2浓度。富opal-A和富opal-CT交互层的形成是古气候、古水文周期性变化的指示。富opal-CT层指示高地下水补给流入量,低蒸发量,湖水低盐度和溶解组分,代表湿润气候时期;而富opal-A层代表低地下水补给流入量,高蒸发量,高溶解组分浓度,代表干旱气候时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蓝色蛋白石的研究仅限于矿物成分及致色机理,并未对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开展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EMPA)、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振动光谱、官能团表征、矿物组成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色蛋白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非晶态蛋白石,且振动光谱与天然蛋白石存在一定程度的频率位移。EMPA分析结果显示蓝色蛋白石主要元素为Si和Cu,且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表征为742 nm附近一吸收强度较高的宽谱带。综合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结果得出,蓝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为Cu,在其内部呈典型平面正方形结构的[Cu~(2+)(H_2O)_4]~(2+),且Cu含量与其蓝色的体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随着Cu含量增加蓝色体色更加浓艳。  相似文献   

8.
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及化学分析方法对吉林露水河硅藻土在煅烧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蛋白石转变成方英石,激烈的相变温度为1160℃左右;当温度在1100℃~1200℃时,硅藻的微孔开始阻塞或消失,并出现开裂现象,硅藻的结构变得模糊,但硅藻仍保持其外形;室温~600℃,比表面积逐渐增加,600℃~1200℃比表面积则减少;室温~700℃时,pH值逐渐减小,700℃~1200℃时,pH值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对不同颜色的独山玉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色调独山玉的颜色成因。结果表明,独山玉是由斜长石、黝帘石、云母等组成的多矿物集合体,其中斜长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天蓝玉和翠绿玉的颜色主要由含铬的白云母形成,绿白玉中绿色部分经分析为透辉石;粉绿玉中含有绿帘石,绿帘石中Fe类质同像替代产生黄绿色,是产生粉绿玉中绿色的原因。紫色的形成原因是紫独玉中含有黑云母和绢云母以及致色元素Ti、Cr等。粉色的成因是粉独玉中含有大量的黝帘石和相应的致色元素。而黑色独山玉的颜色与浅闪石有关。黑色独山玉的颜色过渡现象与斜长石蚀变程度有关,也与斜长石蚀变矿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定量晶体光学的概念。认为定量晶体光学是研究晶体在各种偏光装置下光学参数(亮度、颜色等)定量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定量晶体光学的发展与摄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定量晶体光学研究有着深远意义,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