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种用于短期天气预报会商的决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客观定量地综合天气预报会商的意见(预报工具的结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见),我们研制了短期天气预报会商决策系统。系统由会商决策模块和预报评价模块组成。在既考虑会商意见又考虑会商者的历史预报准确率的基础上,应用MYCIN不精确推理法[1],获得各时段、各要素的预报结果。 业务使用表明,会商决策系统提高了短期天气预报的能力和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期降水预报的水平,促进县级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我们于1987年到1988年初,在总结归纳了多年来我站在短期降水预报方面的经验、指标的基础上,按照预报专家系统的原理,设计了奇台短期降水预报系统,并在PC-1500计算机上实现.本系统从1988年5月起投入业务实验.在奇台县主要降水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黑龙江省短期天气预报现有业务基础上,研究了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发展趋势,提出数字化天气预报系统技术概念,阐述了其接口标准和预报自动合成技术,提出了系统体系结构、系统数据流模型及系统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4.
庆阳城市电视天气预报系统吴爱敏沈治广薛景轩刘谋(庆阳地区气象局745000)1前言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在“地台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大框架下,制作了庆阳地区城市电视天气预报子系统。经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省、市级气象台的长期天气业务预报和指导预报的需要出发,我们在IBM-AT微机上开发研制了一个浙江省长期天气客观预报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实现了长期天气预报客观定量化,业务流程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化,程序软件系列化,模块化及输出汉字化与图象、图表化。系统于1987年11月开始投入业务预报与指导预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业务预报试验数值模式系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引进的美国Penn State/NCAR中尺度模式(MM2和MM4)为基础,按照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和我国资料特点,在PC/386微机上研制了中尺度业务预报试验数值模式系统。在1989—1990年进行的实时业务预报试验中,该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时效能满足实时业务预报要求,预报结果对12—24小时短期天气预报具有参考价值,适合于省(市)级气象台站等业务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7.
梧州气象台短期预报业务平台系统自2004年4月开始研制,该业务平台系统充分利用了可视化编程技术,工作流程规范,用户界面简洁,操作简意,交互性强,使天气预报业务更加适应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在建立梧州气象台短期预报业务平台系统中的主要技术要点。梧州气象台短期预报业务平台系统初步完成,完成的模块有梧州气象台网站系统的镶嵌、天气预报模型的建立、M icaps解析程序的制作,现有的台风预报、天气小图的合成与显示、文件浏览、报文编辑等短期预报工具的链接。有些模块功能还在不断的完善,在今后的使用中根据预报员的需求逐步完善系统,增加、增强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地台站建立的一整套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为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预报方法研制的同时,投入业务使用的预报方法却难以推广应用,科研和业务相脱离.预报员对预报方法所持的不信任态度,使得预报业务系统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分析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预报员自身的;二是预报方法的可信度.笔者试就第二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即目前天气预报方法的可信度和如何提高其可信度.决定预报好坏的两个基本因素是预报因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4年(1987—1990)内,国内数值天气预报和有关的数值模拟等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如研制成功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和有限区域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9层大气环流模式和6层海-气耦合模式,以及许多有学术和经济价值的成果等。下面我们就其主要方面进行叙述。一、业务分析预报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从1987年开始,国家气象中心、大气所、北大和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部分省、市气象局共同协作,对中期天气预报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经过努力,于1989  相似文献   

10.
天气分析与预报秦岭对西安大降水影响的经验分析 (1。10)秦岭山脉对盛行气流影响的数值模 拟(1 .13)宝鸡地区西北气流型降水预报方法 (1。17)榆林3月下旬连阴雨(雪)天气分 析(1。20)宝鸡地区雷暴初步分析(1.22)省地大降水预报接口初探(1 .25)解释预报的信息评价(2.1)市台分片预报服务决策系统(2.8)登陆台风和陕西暴雨(2.11)西安市大降水分片短期预报(2.15)浅谈延安地区的冰雹天气预报(2‘拍)安康连续性暴雨预报方法(2.21)陕西省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2。23)陕西省长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介(3.4)陕西省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 简…  相似文献   

11.
短期天气预报评分自动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我台在IBM-PC微型计算机上研制成了短期天气预报评分自动处理系统,现已投入使用.这个自动系统的实现,为我们准确地对预报质量进行评定提供了有力工具.它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繁重劳动,从而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效的工作中去. 一、设计思想 1.对评分规定的考虑按评分文件规定,每月需上报的短期预报质量项目是: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强对流潜势区天气预报系统是在暴雨预报专家系统和雹暴预报系统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是兰州区域气象中心短期预报业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综合归纳了以往的预报方法,并充分利用增强显示红外卫星云图资料研制了短时半定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就我省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启动机制、能量锋生消、中尺度系统分析和不同系统相互作用等问题,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诊断方法.这有助于预报员在业务预报中进一步把握好有关信息,促进短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区域数值天气实时预报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主要介绍在自行研制的神箭SJ-100并行计算机机群上建立的实时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国家气象卫星通信网络获取地面、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T106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资料,并引入北半球海温格点场资料和当地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美国MM5模式,建立了三重套网格,最高水平分辨率为15km的业务预报模式,并于2001年1月开始投入业务化试用。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尤其是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近地面气温、风、相对湿度等要素预报质量好。所提供的预报产品客观、定时、定量、定点,预报产品丰富,且计算速度快,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图形显示系统简介王兰宁,方建刚(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1年6月我国第一代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投人业务使用,1995年6月我国第二代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投入业务使用,为使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在业务预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省台...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老预报员的经验变成新预报员用于日常预报的依据?天气预报专家系统为我们从技术上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区局的支持下,八六年五月份我们研制成功了适于在HKC—8800微机上使用的五、六月短期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经八六年六月实际试报,效果良好。以大雨以上降水为例,系统共报大雨过程5次,实况是报对4次,空报一次,无漏报。 由于HKC—8800微机内存较小,功能欠缺,所以在研制系统软件时,我们不过分  相似文献   

17.
一、系统概况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自动化服务系统(以下简称ZTFXT系统),是根据气象部门工作需要和对外进行资料及气候分析服务的需要编写的,1987年开始制作,1988年8月基本定型并投入业务使用,1989年初在锦州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的相关文件,河南省气象台自主开发了一套针对精细化预报产品的评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了业务运行,并被纳入河南省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平台.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使用方便,已经成为河南省气象台日常业务工作中的重要评分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区台短期室根据多年来在乌鲁木齐短期气象要素预报中的经验和引入数值预报产品后,所作的一些检验及预报方法研制工作,自1987年5月开始对各种有效的预报经验和方法做了进一步总结、检验、归纳和补充,针对降水和最低气温两个主要预报对象研制并完善了MOS、PP、专家系统等各种预报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对各预报模式和方法的预报结果进行比较客观的统计决策,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