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西部龙陵—潞西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9度。  相似文献   

2.
1976年11月7日和12月13日在四川省盐源县城西40公里、云南省宁蒗县城东约30公里的两省交界地区先后发生了6.7级和6.4级地震,前者震中为北纬27°29′,东经101°05′,震中烈度Ⅸ度;后者震中为北纬27°21′,东经101°03′,震中烈度Ⅷ度。由于川滇两省党政和国家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两省地震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震前及时通知震中区群众  相似文献   

3.
1995年10月24日云南省武定发生6.5级地震1995年10月24日06时46分云南省武定县北约35公里处发生Ms6.5级强震,其微观震中为北纬25°50’、东经102°19’,震源深度15公里。宏观震中位于武定县发窝、康熙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Ⅸ度。...  相似文献   

4.
1979年3月15日20点52分,云南省普洱县磨黑、勐先之问,发生了一次6.8级(M_s)地震。据云南省台网测定,震中位置是北纬23°08′,东经101°15′。宏观震中在勐先北东的小坝子附近(北纬23°05′30″,东经101°12′30″),极震区民房遭到9度破坏,山坡产生了一些次生地裂缝,公路局部地段曾因滑坡而短时受阻。9度区面积1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级达714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Ⅸ~Ⅹ度,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北区的143年地震震中位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震级达712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Ⅹ度,推测其发震构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东端的主干活动断裂之一。  相似文献   

6.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7.
1590年7月7日甘肃永靖东南地震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的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Ⅸ度,震级61/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中西段。  相似文献   

8.
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发生强烈地震,现有文献给出的地震次数、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差异很大.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史料和近年固原发现的碑文和地方志记载,考证该强震时间在六月十八日巳时(公历格列历8月6日10时前后);震中在固原南(35.6°N,106.2°E);震级为61/2级;震中烈度为Ⅷ至Ⅸ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学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大姚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短期阶段,震中附近的地震学异常以中小地震活动增强为主,表现为震区附近中小地震频度增加,4级震群活动、A值、GL值出现异常,同时震源深度加深等;在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过程中,震源区异常消失相对平静,使多种地震学异常收缩至震源区附近;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震中附近地区再次出现了3~4级小震活动增强的特征,云南省地震活动出现向震中附近迁移的趋势。整个孕震过程,地震活动体现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赵县地震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弄清元大德七年癸卯八月六日(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赵县大地震的情况,于1967年7月至1967年11月作了2次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叙述了此次地震的概况,分别对Ⅹ度、Ⅸ度、Ⅷ度、Ⅶ度烈度区的范围、自然概况、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了描述,对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示意图。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山西洪洞—赵城一带,震中烈度为Ⅹ度,震源深度为8km。  相似文献   

12.
辽宁彰武4.8级地震的烈度与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2月25日13时59分辽宁彰武发生Ms:4.8级的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彰武县马尾村(42°15′N、122°31′E)震中烈度为Ⅵ度。本文叙述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与震害。这次地震震害总的特点是房屋破坏不严重,但有裂缝的房屋在Ⅴ度和Ⅵ度区内广泛分布,震害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Ⅵ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相似文献   

14.
(一)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49秒,我州道孚县发生了6.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0.9度,东经101.3度。震中烈度为8度强,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使长约75公里,宽约20公里的震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程度不同的损失。这次地震,是我省西部经过四年相对平静,发生的一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继  相似文献   

15.
1119年前郭地震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资料和通常处理历史地震的经验方法,推算出1119年2月发生在吉林省前郭地区的地震参数,其结果是震级为6(3/4)级,震中烈度为九度,震中位置在前郭县套浩太乡附近.  相似文献   

16.
1979年3月l5日,云南省普洱县内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极震区位于该县的磨黑公社和孟先公社交界处。依据震中区正规穿斗木架房的破坏情况,震中烈度定为九度,极震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六度线内的总面积为656平方公里,极震区几何中心位于N23°05′30″,E101°12′30″。国家地震局测定的微观震中是N23.1°,E101.1°。宏观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为5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月28日16时00分00秒于云南省永平县境内发生了一次M_s=5.3级地震。据昆明台测定,其震中为北纬25°30′,东经99°23′。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立即派出考察组奔赴现场。震害调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中区烈度为Ⅵ度,Ⅵ度等震线为北宽南窄成纺锤状;长轴12公里,延伸方向北西18度;短轴最宽处3.4公里,最窄为1.3公里,平均2.3公里;震中区面积27.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吴清  高孟潭  徐伟进 《地震学报》2012,34(4):537-548
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为基础,将目录中给出的震中精度参数在分段时间和分段震级上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各类精度地震的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58.4%的历史强震震中精度都在3类及以上,其震中不确定范围大于25 km;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的历史地震,其震中精度越差,而且公元1500年以后的历史强震低精度地震所占比例仍然不小;MS6.0以上的历史强震, 3类、 4类和5类精度地震占了60.1 %;不同精度历史强震的地理分布各有特点,云南省1类、 2类精度地震最多,而新疆和西藏的历史强震绝大部分都是低精度地震事件.以震中精度表述的历史强震震中位置不确定性会对潜在震源区划分、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以及地震构造环境评价等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地震危险性研究与地震地质工作中,都需对低精度历史地震重新考证或适当取舍.   相似文献   

19.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西部山区龙陵县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其震中烈度为九度和九度强。由于震前作了预报,并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使死亡人数不到震区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五。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及灾害概况、地震预报所经历的过程、震前采取的各项防震措施、震后的救灾应急对策。本文在上述概述中和最后几点启示中均着重指出,在山区发生强烈地震容易造成崩塌、滑坡、甚至泥石流等严重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20.
石棉县ML4.8地震使得安顺乡麂子坪村、松岗村,擦罗乡晏如村、海洋村,先锋乡松林村等地方少数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受损。此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对石棉县建筑物造成了较大破坏,这次地震又对受损房屋造成二次破坏,实地考察确定宏观震中烈度为Ⅵ度强(Ⅵ+),微观震中位于地震活动及现代新构造运动表现十分强烈的"麂子坪断裂"上,其宏观震中也落在该断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