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阮诗昆 《地质学刊》2019,43(1):50-56
三矿沟—多宝山—争光成矿带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集区,发育有三矿沟矽卡岩铜铁矿床、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争光浅成低温金矿床等典型矿床。基于已获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资料,重点解剖多宝山、三矿沟和争光3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发现3个矿床的成矿类型和地质特征大不相同,成矿时代(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各异。综合地质研究表明,多宝山矿床形成于岩浆弧背景,三矿沟矿床为弧后伸展背景的产物,争光矿床形成于碰撞后陆壳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2.
多宝山矿集区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调查区域成矿背景、收集和分析矿集区矿床同位素测年数据、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宝山、铜山、争光等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的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认为叠加改造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斑岩型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争光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矿集区形成小多宝山、三矿沟等小型矽卡岩矿床的同时,并对多宝山、铜山及争光矿床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加里东期成矿作用形成于古亚洲洋的俯冲碰撞形成的岛弧环境;印支期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消减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该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容矿围岩、与成矿有关岩体和成矿时代,运用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将该区铜多金属成矿初步划分为燕山期斑岩热液、印支—燕山期动力热液和晚华力西—燕山期热水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3个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本区应重视在侏罗世—白垩世火山岩区寻找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加强在已知矽卡岩型或热液脉型矿床的深部和外围寻找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昌达沟铜矿床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位于义敦岛弧雀儿山岛弧带。昌达沟式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它是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已探明资源量有2.9200万t、6个矿床点,成矿时期为燕山早期、成矿母岩为二长花岗斑岩复合岩体。对于昌达沟铜多金属矿床,前人并没有过多的进行研究,地质资料相对匮乏。鉴于该矿床在四川具有典型性,深入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石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多宝山—大新屯地区,铜矿以中—晚加里东期多宝山式斑岩型、燕山早期三矿沟式矽卡岩型为主,晚古生界海底火山岩有关喷发—沉积型铜锌矿床,具优越的成矿潜力,不同时期、类型铜矿床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受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控制,并具有"上金下铜"的斑岩—热液型铜金矿成矿系统的特征。金矿以燕山晚期三道湾子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强烈为特点;持续时间由早石炭世—早—中侏罗世的韧性剪切—走滑作用、中侏罗世为主要伸展期的变质核杂岩有关的金成矿作用,以及奥陶纪浊积岩(卡林型)有关金成矿作用,以中—小规模金矿床(点)为主;金矿受北西向、北东向的火山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和韧性剪切—走滑作用控制,显示出良好的金找矿前景;结合近期的铜金矿重大勘查进展和成果,总结成矿规律,梳理了制约着铜金多金属矿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提出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6.
观花坪铜银矿床位处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床产于下寒武-中奥陶统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建造与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碎屑岩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区域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但在矿区范围内,铜银矿体则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均赋存于叠加在不整合面的断裂破碎带中,明显具后生成矿作用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铜银矿床为多期次多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复杂矿床,特别是南秦岭华力西期与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本区铜银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冬瓜山层状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成因。研究发现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矿胚层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层状铜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阶段是由泥盆至石炭纪喷流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矿床,晚阶段受燕山期岩浆改造而形成的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柞水_山阳矿集区内矿产多种多样,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明显,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冷水沟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从冷水沟斑岩体到外围表现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洞子沟和孔雀垭地段)、矽卡岩型铜矿床(双龙寨和银洞垭地段)、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南沟和徐家湾地段),构成了完整的斑岩成矿体系。岩体蚀变强烈,其中绢英岩化和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4个成矿阶段,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热液早_中期。斑岩体显示高钾钙碱性地球化学特征,属I型或I→A过渡型,形成环境属燕山期陆内碰撞后伸展环境。文章综合研究了矿化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建立了冷水沟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加强对岩体和矿体深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邹顺坤  张志平 《云南地质》2010,29(3):299-302,244
红牛矿属印支晚期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弧主弧期远程熔体(岩浆)—溶液改造型矽卡岩矿床,赋存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第二段地层中。除典型矽卡岩铜矿床特征外,出现成矿温度较高的辉钼矿,推测矿区深部应发育含矿性较好的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寻找大—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仕伟 《地质与勘探》2024,60(2):265-276
维权银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地区,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大型银铜多金属矿,大地构造划属觉罗塔格沟弧带中的雅满苏岛弧带。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长期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建立在多年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银铜、铅锌矿体均分布于火山碎屑岩中,受地层控制的铅锌矿体被断裂构造控制的银铜矿体所切穿;铅锌矿成矿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主要的蚀变类型为矽卡岩化,为接触交代成因类型,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银铜矿体形成于晚石炭世中晚期,矿体就位空间为断裂构造,矿体形态明显受断裂形态和性质所控制,有着明显的矿化边界,即断层面,认为其属岩浆期后远程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晚于铅锌成矿。  相似文献   

11.
多宝山斑岩矿床位于兴蒙褶皱带的东段,是中国东北部著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争光矿床处于多宝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东端,是区内重要的金矿床。本文对争光金矿区多宝山组灰绿色凝灰岩中因受闪长玢岩侵入影响而形成的薄膜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80±3Ma;对采自于接触部位内侧的闪长玢岩(侵入安山岩,赋存金矿体),以及采自于一条被金矿脉切断的岩脉中的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78.3±3.7Ma、150.67±0.77Ma。根据多宝山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区内经历的对岩浆活动与成岩成矿有重要影响的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的三大构造-热事件的演化过程、多宝山斑岩成矿系统中Au元素的含量、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的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矿区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矿石,以及多宝山、铜山、争光Re-Os同位素较为一致的测年结果等诸多特征,推断争光金矿早期矿化发生在加里东期,为多宝山斑岩成矿系统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并与闪长玢岩岩浆活动相关,后期叠加了燕山期闪长岩岩浆活动的成矿作用。本文所测辉钼矿中Re的较高含量(295.9×10~(-6)~394.7×10~(-6)),推测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含有部分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道沟银铅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太华群地层、NE-NNE向的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区内各种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于成矿,对含矿构造破碎带C29、C3号应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地区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彤  李善平  赵呈祥  陈静  金婷婷  林浩 《地质通报》2017,36(7):1276-1287
通过对夏日哈木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成矿模式。认为夏日哈木岩体群处于昆中岩浆弧带,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处于陆-陆碰撞阶段伸展环境,是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形成的先决条件;幔源岩浆深部熔离和向上贯入是成矿关键,熔离成矿过程中地壳混染也是一个必须条件,后期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定位以及形态。该区成矿经历了橄榄石和斜方辉石成矿期、黄铜矿和镍黄铁矿成矿期和镍华和孔雀石表生氧化期三期。据此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区域上昆中岩浆弧带是主要的成矿区带,矿区Ⅰ和Ⅲ号岩体中间是深部最有利的验证位置,外围拉宁灶火异常是验证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4.
蒙古国玛达特地区铜钼及铅锌银矿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东部玛达特地区地处中蒙古-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在区域内先后发现查布铅锌银矿床、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及萨尔希特铅锌银矿床等一系列多金属矿床。通过对各矿床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及围岩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将区域内成矿期划分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两期,铜钼矿床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两期叠加成矿,铅锌银矿床成矿期为燕山晚期,2类矿床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同时,通过分析对比各矿床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等因素,将区域内矿床划分为2种矿床成因类型,即中高温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及萨尔希特铅锌银矿床成矿母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属同一成矿系列,符合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铅锌矿田两期成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34×104t。在沙坪沟钼矿床外围发育多处铅锌矿床(点)。本文通过对外围3个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120±2Ma的成矿年龄,而钼矿床成矿年龄则在115~111Ma,显示出矿田内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早于钼矿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斑岩钼矿床和铅锌矿床为两个独立的成矿系统,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形成早于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据地质勘查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矿田岩浆岩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是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主要赋矿围岩,第二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是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的主要赋矿围岩。矿床C、H、O、S等稳定同位素相关研究表明热液型铅锌矿成矿系统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均是两期岩浆热液演化的结果。因此矿田存在两期成岩成矿作用。两个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不同,斑岩型钼矿成矿系统矿石铅同位素比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大。铅锌矿床为早于斑岩钼矿床的独立成矿系统的认识合理解释了沙坪沟钼矿床为单一钼矿体,不含铅锌铜等不同于东秦岭斑岩钼矿床地质现象。区内两期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及以后伸展期。  相似文献   

16.
沟-弧-盆体系恢复对于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解析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多宝山岛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带,其沟-弧-盆体系恢复对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拓展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宝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野外调研和系列编图,结合最新的年代学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地层单位——多宝山组、铜山组的形成时代和层位:确定多宝山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芙蓉世-早奥陶世,铜山组形成时代为早-中奥陶世;将铜山组置于多宝山组之上,暗示地表以下保存有规模较大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多宝山组,由此扩大了深部找矿空间。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多宝山岛弧带早古生代地层序列。在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划分出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根据俯冲增生杂岩带与岩浆弧、伴生沉积盆地的沉积建造及时空关系,划分出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建立了多宝山岛弧带古生代沟-弧-盆体系格架,认为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并于奥陶纪发生南东向俯冲。指出岩浆弧靠近俯冲增生杂岩带一侧是成矿有利部位,为多宝山岛弧带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合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对该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39.96±0.8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4.9±5.2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均处于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期内。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黄岗梁铁锡矿床形成于大兴安岭成矿带140 Ma左右的锡多金属成矿高峰期,矿床形成于由全面的挤压向伸展过渡阶段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钻孔揭露出的岩浆岩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岩浆岩含矿性、矿化分带性及已有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初步分析了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结果表明岩浆岩与成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可能主要受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阶段伸展-减薄而形成的一系列地壳重熔型花岗质岩石控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维拉斯托铜锌矿床的白云母Ar/Ar年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显微激光探针法首次测定了维拉斯托铜锌矿床的白云母40Ar-39Ar年龄,结果为133.4±0.8 Ma.根据白云母产出形态,认为测定的白云母与维拉斯托铜锌矿床成矿后期热液活动有关,据此确定维拉斯托矿床的成矿最晚时限为133.4±0.8 Ma.区域地质背景特征显示,维拉斯托矿床在成因上受区域性造山期后岩石圈伸展作用控制,与区域性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后者为矿床的形成可能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和物源.  相似文献   

20.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聂风军  刘勇 《中国地质》2010,37(4):1151-1161
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古亚洲洋成矿域准噶尔—南蒙古成矿带北塔山—琼河坝铜、镍、金、铁成矿区,是东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有新突破的斑岩铜钼矿床之一。笔者从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方面入手,分析认为含矿斑岩主要为一套中晚志留世的中酸性岩石,围岩为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O2-3hcq),是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主要分为黄铁矿-石英、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碳酸岩-石英3个阶段。矿石含70%多黄铁矿,15%的黄铜矿,还有少量磁铁矿和辉钼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褐铁矿和蓝铜矿。矿石中矿物组合显示中-低温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蒙西铜钼矿床的岩石属高铝高钠钙碱性花岗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相对亏损。(Yb+Nb)-Rb和Y-Nb判别图解表明岩石形成于火山弧。(R1-R2)构造图解表明为同碰撞期花岗岩,由此可以初步确认该地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同碰撞壳源参与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所以蒙西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构造属性为同碰撞期大陆岛弧,说明了东准噶尔为早古生代存在构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