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了测波浮标中GPS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共同作用下对近海测波的影响。介绍了测波浮标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硬件设计;为提高测波浮标系统的测量精度,对多传感器进行了优化配置和信息的融合处理,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透空沉箱插板式消波堤(Ⅰ型和Ⅱ型)的设计及模型试验的初步成果。文中附有图表。本文对反射率、透过率、作用波压力、堤顶喷水与越浪等情况作了分析。试验证明透空沉箱插板式消波堤具有自重轻,消浪性能比较好,反射率和透过率低,越波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院首次从美国恩迪柯公司进口了一套1156遥控测波仪。货已到,待验收消化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1156测波仪是原956测波仪的改进型,它以遥测浮标内的加速度计为传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测波系统之一。该系统使用甚为方便,不仅适用于测量近岸沿海波浪,也适用于远海测波,是当前交通、海洋、石油勘探和航海事业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测波仪器。它的引进增加了我院现场测波研究工作的手段。 1156测波仪除了能如同956那样测取波浪的波高、波周期和波向外,如若配置一些部件,尚能进行风、气压、水温和气温等要素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中国造船总公司七院二所共同研制的PY—Ⅰ型抛弃式遥测浪高仪获得成功。 该仪器由浮标系统、叶轮(转换器)、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及记录器等部分组成。发射机安装在浮标内,叶轮通过约30米长的电缆系于浮标下边。测浪时,将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记录器安放在工作船上,浮标系统和叶轮抛入海中,浮标即随波浪起伏并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厦门巴威高新技术研究所黄玉霖教授研制成功的LX-Ⅱ-O、LX-Ⅱ-T、LX-Ⅱ-P等型号的系列渔用测试仪,经厦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认为,“该仪器为由机械、电子、传感器组成的多参数一体化结构仪器,并可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经检索、查新,其新颖性、创造性属国内首创。”“产品经试销试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用户反映良好。”现已批量投放水产科研单位及水产养殖场。该仪器以监测水中溶解氧为主,兼测与之相关的其他参数,实现了一机多功能。对溶解氧传感器采用该研究所的专利技术(专利号Z…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船(或浮标)上的风杯风速传感器测量风速时,由于船体(或浮标体)的结构问题或风浪的作用,风杯转轴有时倾斜或随浪摆动起伏。由此而能引起多大的测风误差,应进行探讨。因为这关系到对海上测风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船(或浮标)上测风仪器工作质量的  相似文献   

7.
浪向代表着海浪传播方向,它是海上交通安全以及海岸资源管理的重要海洋环境参数之一。本文针对X波段测波雷达对海杂波的连续成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的海浪传播方向反演新方法。该方法利用X波段测波雷达接收的海面回波图像序列直接进行光流运动估计,将得到的每个像素点的运动矢量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到实际的海浪传播方向。与传统基于频域的X波段测波雷达浪向反演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直接从时域来进行回波信号处理,无需提前得到调制传递函数以及精确的海流,减少了由于海流估算的不准确以及调制传递函数选取的误差而给雷达浪向反演带来的影响。同时,该方法简单高效,占用资源少,将其应用至仿真雷达回波以及现场实测数据来进行浪向反演,反演得到的浪向与仿真设定浪向值以及浮标实时观测浪向结果都有很好的吻合度,变化趋势也完全一致,进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X波段导航雷达浪高实时测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舰船对浪高实时测量的需要,提出了基于X波段导航雷达浪高实时测量的方案。介绍X波段导航雷达浪高测量原理,建立基于X波段导航雷达浪高实时测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某海域实测采集的雷达图像,经过数学模型反演得出浪高实时数据,并与采用浮标传感器实时测量的浪高数据进行对比,发现X波段导航雷达与浮标传感器测得的浪高数据有近一致的线性关系,标准差也较小。从一定程度上为舰船浪高测量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SII型海洋重力仪加速度计水平调整的时候,有时会遇到纵、横水准气泡已经居中,而纵、横加速度计的输出却比较大;一个方向的水准气泡已经居中,另一个方向的气泡来回振荡等现象,虽然长时间、多次进行加速度的水平调整,也无法达到要求。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文件达到加速度计水平的目的。经实际应用,该方法有效可行,它对加速度计水平的调整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可应用于船载条件下风速风向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超声波传播时间差法原理,并采用由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组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的低成本微型组合导航技术来测量风速风向。硬件设计方面搭建了以STM32F4xx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核心的船载测风硬件系统,软件设计中通过编程实现对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该系统可实现船载海洋环境风速风向参数的智能化采集、管理及发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北部湾沿岸海区多年的实测资料,于不同海区主浪向和次主浪向分别取年极值波高为样本资料.采用P-Ⅲ型和短期测波资料频率分析方法,分别估算了各海区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波高,并依据式(1)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周期。尽管样本资料和估算方法不变,但每次估算的结果互不相同,其差异甚至很大.利用Kolmogoroff等适合度方法检验所得的结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沿岸各海区不同重现期的最佳设计波浪。  相似文献   

12.
船(或浮标)上的风杯风速传感器测量风速时,由于船体(或浮标体)的结构问题或风浪的作用,风杯转轴有时倾斜或随浪摆动起伏。由此而能引起多大的测风误差,应进行探讨。因为这关系到对海上测风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船(或浮标)上测风仪器工作质量的正确估价。  相似文献   

13.
加速度计测波浮标已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测波方式并非最理想的。同时对其存在的漂移原因也众说纷纭。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采用浮标测波在原理上的误差,以及在理论上分析造成加速度计测波浮标输出存在的波形漂移和畸变的原因及其必然性。并根据变化规律可以找到消除或减少误差的方法。从而希望能对测波仪的研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地波雷达在浪场、流场、风场等海况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并进行了地波雷达比测实验的仪器分析,结合厦门南部海域的海流、风场等环境要素以及站位布设理论,确定了该海域的地波雷达比测站位,为下一步的仪器投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HC96030用星载传感器从空间监测地球上的海洋-Satellite/Sensors for Monitoring Earth,50-eeans from Spaee〔英〕/AlfredR…// MarineGeodesy一1995,18(1一2)一l一24 本文介绍,TOPEX海神号地形测量试验卫星的星载传感器被专门设计用于测量海面地形,其精度可好于14厘米。本文对该项研究、该卫星及其传感器装置一一做了介绍。图n表6参10海洋测且海面地形现了综合定位、显示系统、水下测量、回声测深、浮标定位等高新技术.该公司还研制出一种像“黑匣子”记录装置一样的避撞、防搁浅综合控制系统。海洋测最电子海图一加拿大HC96031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近岸浪的形态特征,利用LPB1-2型声学测波仪在某海域所测得的海浪数据对近岸浪特征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出了波高的最大"熵"分布,研究了状态参量对波高分布和波高"熵"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海域的波主要以波高0.3~0.7 m,周期2.5~5.5 s的波为主,表示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平均差为0.267,日极差值主要在0.1~0.4 m区间内,最大值为1.0 m,分布较为集中,波高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压力式波浪/潮位测量仪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研制的压力式波浪/潮位测量仪和垂线测波记录仪、S4浪潮流仪在水深8.5m处所作对比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潮 比测效果明显优于波浪的比测效果。应用压力式波潮仪测浪的比测结果尚可接受,但应该指出,当测量大浪时,误差会减小,其效果将合明显提高。为提高观测的质量,还应在水深较深处(50m)进行比测试验。  相似文献   

18.
该型仪器是由日本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一种新型测流仪器。该仪器采用磁泡存储记录器,适于在近海或波浪区长期测海流。磁泡存储记录器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数据收集系统,它与MT数据记录器完全不同,不产生由测量介质引起的误差。该记录器没有机械部分,使用时不需要维修,因此使用寿命长。该仪器的标准传感器技术指标如下: 1.流速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水下滑翔器连续获取海洋剖面水文动力高质量数据的应用需求,利用自主研制的电磁感应式电导率传感器,集成快速响应的热敏电阻与压力传感器,以PIC18F2520单片机为电路系统的核心控制器,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器搭载的微型化、低功耗、重量轻的SZQ1-1新型CTD传感器。该CTD测量仪经实验室多次标定,数据质量达到海试要求。2016年10月,该CTD传感器与海鸟SBE19 Plus在青岛胶州湾进行了海试比测。海试结果证明,该CTD传感器与SBE19 Plus测量结果相近,实时获取的温、盐、深剖面数据精度满足水下滑翔器的搭载要求。  相似文献   

20.
动态重力仪和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元件都是惯性元件,即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重力传感器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加速度计),因此重力测量与惯性导航具有紧密的联系。从比力测量、物理与数学平台、惯性手段辅助重力测量,以及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等方面分析了重力仪与惯性导航系统的紧密联系。并对惯性导航与重力测量的融合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