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降水是小概率事件,它是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是在市台大降水分片预报本片有大雨或以上降水时,即凤翔处在次天气尺度等系统有利于大降水的背景下,寻找凤翔县站压、温、湿等单站要素演变特征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一、解释原则在市台分片预报本片24小时有大雨时,引用第一套指标进行解释;有暴雨时,引用第二套指标进行解释;市台不报大降水时,引用第三套指标判断本站是否有大——暴雨.为便于使用,列降水强度解释预报流程框图(图1).  相似文献   

2.
一、思路: 近年来对大—暴雨分析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实验统计指出,造成大——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西风槽、副高、锋面、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低空急流。本文通过地区台统计分析历史天气图资料,以产生大—暴雨的500MB基本形势为背景,反映地面冷锋路径,在850MB高空图上分型,建立模式(地区台讯号),县站建立高空、地面指标站和单站资料(点上)结合的短期大—暴雨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站要素剖面图制作短期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站要素剖面图制作短期降水预报郭庆超,石翠洁(长葛市气象局·461500)1解释预报指标5~8月,副热带高压活动十分频繁。当我站处在副高脊线附近时,常为晴热高温天气,在剖面图上表现为暖中心。如果这时酉风带上有长渡槽或正在发展中的短波槽东移近车站时...  相似文献   

4.
楼绍范 《气象》1978,4(1):11-11
要做好县站预报,必须图资群结合,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这是我们的一点体会。那么如何结合,怎样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呢?下面就我县盛夏大到暴雨的预报方法为例,谈谈我站图资群结合的一些做法,参加《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 一个县的降水量级预报,从降水物理成因分析,我们认为应该抓上升气流的强弱,当地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寡,水汽的水平输送这三个方面的因子。 天气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制作县站预报必须考虑大范围环流的背景条件,即本站所处地区的长波(包括副高)流型,上游西风锋区的有无和强弱,高原低值系统发生发展的条件等。在有利本县降水的天气形势下,再根据本站要素的演变,如本站总热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北半球500毫巴平均图,分析了早涝年同期副高特征及副高特征量(如副高面积指数、副高综合指数等)长期过程演变特征,又分析了西风带系统,副高和旱涝相互关系,在这基础上寻找了夏季旱涝的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
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一次出梅时副高北进过程, 对IAP T42L9全球谱模式加热场与利用ECMWF同化系统资料根据热力学方程反算的加热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参数化加热场的水平分布基本合理,但低纬和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加热偏弱; 参数化加热的垂直分布在北半球比较合理,但在南半球与反算法的结果有较大差别。这些结果对模式能很好地预报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形势演变,较好地预报西太平洋副高变化及预报的副高系统性偏弱给出了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时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副热带高压资料,对2003年汛期陕西暴雨和500hPa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特征关系统计分析,并对ECMWF、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副高的预报能力作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汛期7、8、9月副高偏强,副高脊线在25~28°N、西脊点在104~112°E进退,是陕西关中陕南多阴雨、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陕西连续暴雨产生于副高脊线沿25~28°N持续西伸、持续东移经过105°E时段。ECMWF对副高的进退、热带气旋路径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天气分析及预报一种新的地区大降水分片预报方法米脂县气象站7一8月份解释预报 指标用数值预报相、似解释方法(SIM) 制作陕西秋季连阴雨中期预报南亚高压的研究及其应用延安机场区低空风切变的分析西安市大降水气候统计特征扶风县汛期大降水解释预报方法陇县“6.27”降雹过程的初步分析(4。34)(1。15)一架直升机空中结冰坠毁的天气分 析西安地区两次强风沙天气的分析试用经验完全预报方法制作甘泉县 春季(3一4月)森林火险解释 预报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应用陕西寒潮若干间题西安机场盛夏北西气流型雷雨的预 报初夏大雨以上降水的一种短期…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型及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1 2010年东北地区91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BCC_DERF2.0)共20年回报资料,分析了夏季各月影响东北降水的环流型,检验了BCC_DERF2.0对东北各月降水和主要环流系统的预测能力,并建立了东北地区降水的解释应用预测模型。诊断分析显示,东北地区6月降水异常主要受东北冷涡和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的影响,7月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的影响,而8月主要受西太副高和东北冷涡的影响;模式性能分析显示,BCC_DERF2.0模式对东北南部的个别站点降水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6月偏南风、7月西太副高、8月西太副高和东北冷涡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取影响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键环流区的高技巧预测信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交叉检验显示提高了对8月的降水预测技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BCC_DERF2.0直接输出的20年回报夏季各月东北降水效果好于同期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发布预报,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技巧环流信息建立的东北降水回归预测模型交叉检验效果高于模式直接输出降水预报。因此,基于诊断分析和BCC_DERF2.0模式超前预报时间为10天的高技巧环流信息解释降水,可以明显提高东北夏季月尺度降水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前言解释预报的基础是上级台的指导预报产品,常用的解释模式是"经验完全预报",即在上级台的指导预报完全正确的假定下,本站进行再加工,做出本站的具体预报.据理论计算:指导预报"基本正确"的下限水平是:概括率不能低于0.9,准确率不能低于0.3(对某一站而言,不是区域预报),在这样的水平下,县站解释预报的上限水平——预报成功率(CSI)大约为0.5,若指导预报低于上述水平,县站是没有能力解释的.据1970~1988年,7~8月资料统计,对大荔站的大于25(mm)降水而言,省台预报  相似文献   

11.
海气相互作用与湖北大涝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俊 《气象科技》2006,34(3):260-265
利用1951~1994年北太平洋海温、副热带高压环流特征量、湖北大涝资料,通过对北太平洋海温场和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特征指数与湖北大涝的相关普查,发现几个关键区域的海温异常分布与湖北大涝有密切关系;特别春季和初夏的副高异常分布是影响湖北大涝的主要因素;海温和副高两者之间的异常变化密切关联;海温异常变化早于副高异常变化约1~3个月。利用统计预报方法分别建立了利用海温因子、副高环流特征量因子预报湖北大涝的模型,并在汛期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湖北大涝与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副高异常,副高异常导致湖北大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章淹 《大气科学》1979,3(4):362-369
湖南、浙江的雨季结束期具有山区较平原迟和沿海较内陆迟的特点,大多数年份是南部早于北部。 湖南、浙江的雨季结束期与江淮流域的梅雨类似。一般副高偏强,雨季结束偏早。但有的年份:(1)副高甚强,它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强,或其南的热带与海洋系统较活跃,也有多雨而雨季结束迟的情况。(2)副高甚弱,与西风带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弱,也有少雨且雨季早结束的情况。文中给出了雨季结束前1—7个月副高演变活动特征的长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省的重要天气系统,本文就秋、冬副高特征和春季副高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从而寻找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薛家驹 《气象》1981,7(1):16-16
去年我站利用三点风法计算与本站有关的7个三角形的散度,试作暴雨预报,效果较好。我站去年6—7月份共出现三次暴雨,报准了两次,还报出一次大雨。 一、思路 从预报实践中我们体会到120°E副高脊线的位置与本站的暴雨关系比较密切。这主要是因为副高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能使它的边缘部份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江淮地区。起触发条件的高空槽、冷涡、台风与锋面等天气系统的扰动,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得以维持。反映上升运动的量是铅直速度,对于县站来说直接计算它,目前是有困难的。由于空气质量有守恒性,所以铅直速度与平均水平散度的关系可用数  相似文献   

15.
王黎娟  陈璇  管兆勇 《大气科学》2009,33(5):1047-1057
利用NCEP/NCAR多年逐日再分析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MAP (NOAA NCE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候平均降雨量资料以及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 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异同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华南和江淮大范围持续性暴雨期间,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均比同期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南偏西, 且强度偏强。华南暴雨期间, 副高西北侧华南地区以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 江淮暴雨期间, 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也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运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理论, 研究非绝热加热对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副高位置的短期变异与非绝热加热场及其配置有密切联系。华南暴雨期间, 副高西北侧边缘的华南地区加热场可在短期内迫使副高东撤南退; 江淮暴雨期间, 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加热场的存在不利于副高北进, 而西侧较远处孟加拉湾热源会诱导副高西伸, 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副高在江淮以南维持, 且会明显西伸。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实况探空资料、自动站雨量数据)以及ECMWF、SWC-WARMS(西南区域模式)、GRAPES-MESO、GRAPES-GFS对比分析了2019年在副高边缘环流形势下的2次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①初始场相似的2次过程,导致强降水落区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副高的动态变化不同,其次西风带槽脊的细微差异以及低层水汽条件的差异也与降水落区息息相关。②ECMWF在这2次过程中对副高位置动态变化的预报,西进较东退更为准确,且数值模式对此类大范围强降水的预报,ECMWF较其它模式更具有优势,但局限性在于范围偏小、量级偏弱,可结合SWC-WARMS进行订正,而GRAPES-GFS、GRAPES-MESO在模式稳定性和预报准确率方面都不及上述两者。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6年7月,我局承担了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下达的“我国南方地区分片、分点指导预报方法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功“短期天气分片、分点客观指导预报系统”,太仓和常熟两个战点站研制成功“二次解释客观预报系统”。1987年4—7月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市台指导预报和县站二次解释预报提高了预报质量和能力,减少了重复劳  相似文献   

20.
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量化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颖  李俊 《气象科学》2010,30(6):763-772
对中国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种针对模式对于降水及各种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天气学检验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AREM模式对2007年降水个例预报及2005—2007年汛期天气过程的批量预报检验,得出结论如下:(1)此天气学检验方法能够对各类天气系统及降水进行有效的检验,(2)对于中国典型高空槽类降水,AREM模式总体上对高空槽预报较为稳定、强度接近实况,对降水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强度偏弱,槽预报的较好(差)与降水预报的较好(差)不完全对应,(3)对于梅雨锋类降水,AREM模式对副高预报总体偏西、偏北、偏强,对高空槽、降水预报均总体偏弱,副高预报的较好(差)对应降水预报的较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