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中科院射电联合实验室上海天文台25米望远镜,对19个已知水脉泽源和20个HII区候选源进行了水脉泽观测和搜寻,共测到水脉泽辐射21个,包括2个首次测到S/N≥3σ的源.结合已知脉泽资料求出了脉泽时变,发现峰值流量的变化比较普遍,包括同一峰强度变化及不同成分置换引起的变化两种情况,峰值速度变化多数由不同成分置换所造成.证认了对应的IRAS源并探讨了脉泽辐射与红外参量的关系,表明红外辐射的强度对脉泽产生率的影响比颜色分布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迄今已经在104个河外星系中检测到水脉泽辐射.同其它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星系相比,水脉泽星系可能隐含着某种或某些特殊性质.收集了到当前为止(截止2008.09)发表的所有水脉泽星系以及相关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了这些源的星系盘的倾角,并分析讨论了这些水脉泽源星系盘和脉泽盘的倾角可能存在的相关.统计发现只有大约10%的盘脉泽源的星系盘侧面对着我们的视线.然而VLBI对6个盘脉泽源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图观测显示那些旋转脉泽盘都是近似侧向的,脉泽盘的倾角都大于80°.对大多数水盘脉泽星系而言,他们的星系盘和脉泽盘方向不一致,这可能间接支持盘脉泽仅仅同星系核相关.为了探讨遮蔽物质的由来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机制,对整个水脉泽样本的脉泽光度,X射线吸收气体柱密度和寄主星系倾角的可能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的遮蔽物质主要来自于星系核区,而水脉泽辐射的放大更可能发生在围绕核的尘埃盘(~100Pc)或更小尺度的核盘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1993年使用13.7m射电望远镜对一些水脉泽的观测搜寻,而这些脉泽源是根据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对一批恒星脉泽源进行的红外观测而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水超脉泽辐射( 各向同性光度超过 10 个太阳光度) 通常在星系中心最内部的核区( 小于几个秒差距) 被发现,因而活动星系核被认为是其唯一的能量源。同其它没有检测到水脉泽辐射的活动星系核相比,水脉泽寄主活动星系核可能隐含着某种或某些特殊性质。基于此我们调研了已经公开发表的所有水脉泽源的 X 射线观测情况,得到了一个有 X 射线观测研究结果的子样本( 39 个源) 。由它们的 X 射线光度以及估算的黑洞质量,导出了它们的无量纲吸积率( logL2-10keV /LEdd,其中 L2-10keV和 LEdd分别是 2 - 10keV 的固有光度和爱丁顿光度) ; 与距离范围相当的、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活动星系核样本相比,发现脉泽寄主活动星系核有较高的吸积率。进一步分析比较这两个活动星系核样本的质量吸积率,也发现类似的趋势。此外,为了探索吸积率和水脉泽辐射间可能的内在联系,我们对它们的脉泽光度和吸积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然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河外水脉泽的观测与研究已经30年了。目前已经在约70个河外星系中检测到水脉泽辐射(已公开发表64个)。近年来,河外水脉泽的观测及理论研究十分活跃。重点介绍了目前河外水脉泽的检测及研究进展,包括水脉泽源的分类、水脉泽对研究活动星系核的重要科学价值、水脉泽源的X射线观测研究及其各物理量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等。  相似文献   

6.
星际水脉泽源中高速气体的CO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射电天联合实验紫金山天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认证认有外向流候选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的分别相符,这说明两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证认有外向流候选者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分别相符,这说明两者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1990年6月-8月青海13.7米射电望远镜首轮水脉泽谱线观测结果,在检测到的47个水脉泽源中,包括与HⅡ区,HH天体、红外点源和恒星成协的各类源,并发现了一个新水脉泽源,1654-1604,最强的源是Orion-KL,46700Jy;最弱的源是0536 3529,70Jy。观测结果与最新发表的国外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本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并可开展有关课题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月芳  张华伟 《天文学报》1994,35(3):288-304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的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辐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得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幅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从SiO和H2O脉泽,经Ⅰ型OH/IR脉泽,到Ⅱ型OH/IR脉泽,是相互关联的有序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35个不同类型含SiO(v=1,J=1-0)脉泽发射的AGB星的近红外观测结果(其中包括6个Ⅰ型OH星,13个Ⅱ型OH星,9个仅有SiO脉泽的星以及7个无OH脉泽但有SiO和H2O脉泽的星).得出了它们的JHK星等和流量.同时经认证找出了它们对应的IRAS观测数据.通过对它们的近红外、中远红外以及OH射电资料的同时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的色指数、谱斜率以及在近红外波段上拟合的等效黑体温度Teq.由红外及OH射电资料导出了其中心星的质量损失率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知的SiO脉泽源资料,找出了不同类型SiO脉泽星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SiO脉泽具有普遍性,在各类脉泽星中都可出现.SiO脉泽的光度与质量损失率弱相关,并且从(Mira)SiO到(OH/IR)SiO逐渐增加.SiO脉泽的流量与近红外“色”以及等效黑体温度Teq的关系较为密切.SiO脉泽积分流量的上限与IRAS在12μm和25μm上流量分别都相关.本文对SiO脉泽在AGB演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性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给出了17个具有Ⅱ类星际甲醇分子脉泽源的致密氢11区的轫致辐射、尘埃红外辐射和中心年轻恒星Layman辐射的特征.以脉泽的光子发射率和辐射亮温度作为两个主要的辐射抽运约束条件,讨论了Ⅱ类星际甲醇分子脉泽的几种可能的激发机制.我们认为热辐射亮温度为100K与致密氢Ⅱ区成协的红外辐射体很可能是Ⅱ类甲醇脉泽的抽运源.  相似文献   

13.
郑兴武  凌兆芬 《天文学报》1997,38(2):135-145
本项研究给出了17个个有Ⅱ类星陆甲醇分子脉泽源的致密氢Ⅱ区的轫致辐射、尘埃红外辐射和中心年轻恒星Layman辐射的特性。以脉泽的光子发射率和辐射亮温度作为两个主要的辐射抽运约束条件,讨论了Ⅱ类星陆甲醇分子脉泽的几种可能的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W3(OH)区域 22 GHz H_(2)O脉泽源的短时间跟踪观测,探测到速度为-52.8 km/s子谱的流量密度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时标约为 19天.同时也观测到了整个脉 泽源的谱线宽度与该子谱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由脉泽云之间的相 互碰撞导致脉泽抽运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唐歌实  吕静 《天文学报》1996,37(4):404-420
为揭示大质量星形成及早期演化中的一些重要特征,根据IRAS的流量,选择了一批F100μ≥500Jy的强远红外源,它们大多是处于恒星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中的大质量的天体,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22GHz水脉泽的搜寻,得最11个新的水脉泽源。  相似文献   

16.
大质量分子云核的CO同位素搜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 13.7 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 SIS系统,对 64个高色指数 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 CO同位素13CO和 C18O J= 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 64个源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斯拟会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话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总结了自1990年8月至1994年1日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上进行的水脉泽源的观测,观测结果汇集为表1和图1。在所有435个观测对象中共观测到195个水脉泽源,其中108个为新探测到的 本文对观测仪器和数据处理亦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用澳大利亚Parkes 64m射电望远镜观测了OH17.7-2.0的拱星OH脉泽辐射,在观测中共测得了三个峰,其中一个峰是我们新发现的弱源,两个峰是过去发强源,用二维Gaussian拟合我们发现强源位置与一个IRAS点源位置相一致,弱源位置在这个IRAS点源位置的西南方,强源的两个峰的速度位置和峰值流量密度都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用澳大利亚Parkes64m射电望远镜观测了OH17.7-2.0的拱星OH脉泽辐射。在观测中共测得了三个峰,其中一个峰是我们新发现的弱源,两个峰是过去发现的强源。用二维Gaussian拟合我们发现强源位置与一个IRAS点源位置相一致,弱源位置在这个IRAS点源位置的西南方。强源的两个峰的速度位置和峰值流量密度都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