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滇东南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瑜 《地质科学》1990,(2):137-148
滇东南锡矿带是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为主体形成的构造-岩浆-锡矿带。通过滇东南锡矿带矿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锡矿分布模式。结合锡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矿床特征、锡的赋存状态及其他有关资料,拟建了以花岗岩作用为成矿根本因素的“岩、位、带、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3-2022010013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本文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制开展系统的讨论,从而针对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给出明确的判断:(1)燕山早期呈岩基、岩株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是南岭钨矿的成矿母岩,150?160 Ma的年龄值不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值;(2)燕山晚期呈岩株、岩瘤、岩脉状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是潜在的钨源载体,但其体积太小,也无法满足成矿母岩要求;(3)当组合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补体花岗岩(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钨矿三者为一体时,一种新颖的成矿模式被构建起来:一个长期存活的深部岩浆房可以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种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快速侵位时,将发生流体–熔体之间的溶离作用,碱性硅质流体形成含黑钨矿的石英脉,而强硅铝质熔体固结为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4)130?140 Ma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与黑钨矿石英脉是一对同源分体,两者的同步出现充分展示了成矿物质“源–运–储”的完整过程。该认识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与岩浆热液矿床有关的多种地质现象(如“小岩体成大矿”),而且更新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理论,更加重要的是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重磁场研究讨论桂北地区的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孝敬  管南生 《铀矿地质》1995,11(3):147-154
桂北地区的重磁场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反映了与铀成矿有关的地质环境。研究表明,桂北地区的铀矿化主要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l)铀矿化位于不同规模的地球物理场或异常的边缘,尤其是大规模的铀矿化产在区域重力低异常(对应于地壳增厚区即地幔拗陷区)的边缘;(2)深部地质作用如莫霍面的起伏、深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深断裂作用是铀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3)花岗岩体不仅是花岗岩型铀矿化,而且也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化的铀源体,且岩浆的动力场愈强烈,岩体的铀含量愈高,对铀成矿愈有利;(4)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流体为非岩浆成因,具有很强的去碰能力,花岗岩为热液循环提供动力;(5)与铀矿化密切共生的黄铁矿主要源于岩体的“磁性壳”;(6)铀矿床形成于中-低温、浅地表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4.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5.
火山-侵入杂岩带的成岩-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岳书仓  徐晓春 《地学前缘》1999,6(2):305-313
成岩成矿关系问题,特别是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专属性问题,一直是矿床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粤东地区热液脉状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中生代花岗质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带中,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一致,但矿床地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没有相对标准来区分这些来源于岩浆作用不同阶段、不同产出状态岩浆岩的成矿物质特征,使得人们对于区内矿床成因的认识不一。文中运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着重探讨和对比了矿床矿石、蚀变岩石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型式,并进一步根据在不同压力条件下Cl-在熔体和热液间的分配系数实验数据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热液与相应熔体平衡时的稀土元素分配系数实验结果,分别计算了厚婆坳锡矿床和莲花山钨矿床与矿区有关岩浆岩熔体平衡的热液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并制出配分型式,再与矿床矿石及矿石矿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比较,从而确定成矿与侵入阶段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作为热液流体来源的示踪剂能有效地确定火山侵入杂岩带的成岩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6.
李维成 《地质与勘探》2018,54(4):659-673
望旭山钨矿是北山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钨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为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重点对含矿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含矿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03.2±2.6Ma和406.8±3.1Ma,时代为早泥盆世。基于岩浆高温热液型钨矿床特征,对近年来我国东部及北山地区这类矿床成矿岩体与成矿时代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矿床的成岩年龄与成矿时代相近或高度耦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将望旭山钨矿的成矿时代也厘定为早泥盆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盘陀山-望旭山-鹰嘴红山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早古生代红柳河-洗肠井洋盆闭合导致明水-旱山地块与敦煌地块碰撞致使陆壳增厚重熔作用有关,为与该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钨钼(铜)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宏 《地质与勘探》2013,49(1):89-98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晓翠  毛凯楠  杨巍  杨梧  闫俊  李朋  姜海 《地质学报》2023,97(11):3846-3860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具有代表性的小龙河锡矿床,对矿区内的花岗岩展开磷灰石原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龙河锡矿区的花岗岩为一套高分异花岗岩,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熔融,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富F且含有一定量的Cl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Sn的富集和迁移,说明磷灰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花岗岩浆的成因、演化及其物理化学条件,能有效评价花岗岩的Sn成矿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龙首山207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7铀矿床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下元古界龙首山群变质岩和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矿床铀矿化主要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特点。铀矿化年龄是1750Ma,显示了相当小的矿岩时差。矿床具有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文章在阐述207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认为207矿床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花岗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蝶  卢焕章  毕献武 《地学前缘》2011,18(5):121-131
文中对比了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和与I型(及少数A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成矿流体都由岩浆流体演化而来,在后期逐渐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差异性在于:(1)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主要属于中—中高温、中—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而斑岩型铜矿属于中高-高温、高盐度的Na...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那仁乌拉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大兴安岭西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以钨为主,伴生有铋、银、锌、铜的大型矿床。然而,该区经历过多期次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目前该矿床与区内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关系还不清楚,这不仅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的认识,也阻碍了该地区钨矿找矿勘查工作的部署。本文选择区内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独居石以及石英脉型矿体中的黑钨矿、锡石开展精细的原位LA-HR-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进而构筑精细成岩成矿年代学框架。结果显示,花岗岩的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146.2±2.2Ma和144.2±0.8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含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主成矿期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锡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36.7±1.0Ma和137.8±1.9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钨锡矿化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由于含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存在超过10Myr的时差,考虑到同一岩浆-热液演化过程难以长达10Myr,表明含矿花岗岩仅仅为赋矿围岩,而与钨锡矿体无成因上的联系,并暗示区内存在与钨锡成矿有关的早白垩世隐伏的高分异花岗岩小岩体,深部具有钨锡矿找矿潜力。结合区域已有资料,本文提出那仁乌拉钨矿的形成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过程控制,并可能受到古太平洋俯冲作用远程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床与有关岩浆岩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东秦岭-大别地区的钼(钨)、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床构成一个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并划分出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中晚三叠世与碱性岩有关的钼稀土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Ⅰ型花岗斑岩有关的钼(钨)银铅锌(金)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亚系列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4个成矿亚系列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成矿的矿产组合及其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厚民 《地质学报》2008,82(11):1468-1477
根据矿床与有关岩浆岩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关系,东秦岭-大别地区的钼(钨)、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床构成一个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并划分出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中晚三叠世与碱性岩有关的钼稀土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I型花岗斑岩有关的钼(钨)银铅锌(金)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重熔花岗岩有关的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亚系列和早白垩世晚期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钼铅锌成矿亚系列。4个成矿亚系列的形成构造环境、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成矿的矿产组合及其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锡成矿省,产有大量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湘南新探明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芙蓉锡矿床,其中,最重要的锡矿化产在骑田岭花岗岩体西南部的破碎蚀变带内,与绿泥石化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富含角闪石,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显示出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壳-慢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点都表明骑田岭花岗宕并不同于一般的 S 型含锡花岗岩,而显示出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分析表明,芙蓉锡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要晚于骑田岭花岗岩侵位年龄近20Ma。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发生过水-岩反应的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花岗岩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因此,用花岗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离出富锡的岩浆流体来形成锡矿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合于解释芙蓉锡矿的形成。我们认为芙蓉锡矿的形成主要与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蚀变有关,循环的大气降水与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富锡的铁镁矿物在蚀变成绿泥石的同时释放出 Sn 和 Ti 等金属到流体中,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沉淀形成锡矿体。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锡矿化模式,丰富了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亚成矿域发育一系列锂矿床,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南部的造山带中,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包括前寒武纪(1.85~1.83Ga)、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94~483Ma)、早二叠世(294~272Ma)、晚三叠世-早白垩世(220~180Ma)和早白垩世(139~121Ma)等5个成矿期,矿床类型主要为伟晶岩型和花岗岩型。基于成矿构造背景和锂成矿特征的研究,以重要构造线为界,将成矿域划分为2个成矿省和7个成矿带:(1)阿尔泰-东萨彦成矿省,位于成矿域的西部,包括阿尔泰、桑吉伦高地和东萨彦等3个成矿带,主要发育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作用集中在上述前4个成矿期,矿床形成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古亚洲洋2个构造体系有关。(2)蒙古-鄂霍茨克成矿省,位于成矿域的东部,包括东外贝加尔成矿带以及Gobi Ugtaal-Baruun Urt和大兴安岭等2个锂远景成矿带,主要发育早白垩世花岗岩型锂矿床,矿床形成主要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有关。此外,在中国东天山发育少量晚三叠世伟晶岩型锂矿床,构成东天山锂远景成矿带,矿床形成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碰撞有关。中亚成矿域稀有金属花岗岩和大多数稀有金属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高分异结晶的产物,其结晶分异的驱动机制主要是热驱动。富含稀有金属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浆的形成温度偏低(~650℃),压力变化较大(500~170MPa);锂富集机理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本次研究分别提出了阿尔泰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模式“地壳熔融→深部花岗岩岩基→浅部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伟晶岩岩脉”和东外贝加尔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模式“地壳熔融→深部花岗岩岩基→浅部花岗岩-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株”。  相似文献   

18.
个旧-大厂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及锡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个旧-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不是简单的燕山晚期地台环境的“花岗岩岩浆期后气液矿床”,矿区地处三大板块的交接部位附近的个旧-大厂锡矿,前泥盆纪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泥盆纪-三叠纪裂谷作用和锡多金属成矿特点突出。泥盆纪受北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在南丹-河池一带裂谷作用明显,发生了海底喷流成矿,加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改造,形成了大厂锡矿。三叠纪受北东向个旧-兴义-晴隆同沉积断裂控制,在个旧、兴义一带发生的裂谷作用,伴随基性火山成矿、喷流热水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改造(叠加)成矿,从而形成了个旧锡矿。  相似文献   

19.
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成矿流体系统将火山岩-花岗岩型铀矿作为统一体开展成矿作用研究。在总结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从动力学过程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并进而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华南热液型铀矿最本质的铀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作用形成了成矿物质的"汇"区,燕山期伸展或向伸展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促成了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发生,随着岩浆作用物质-能量场的减弱,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瑶山-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