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 1 / 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海坨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 ,对该岩体进行了“超单元组合—超单元—单元”划分 ,并对该岩体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定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新理论将苗儿岩体划分为13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两个独立单元。不同单元、超单元的性质特征揭示了不同构造期古老岩石重熔的岩浆,沿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在隆起核部冷凝成岩的演化规律。雪峰期形成猫儿界单元线浅成相裂隙喷溢型火山岩;加里东期以NE向基底断裂的中心式扩展定位形成中深成相黄金超单元主体,自中心往外,岩体由新至老分布;印支-燕山期延续 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因环状裂隙影响,印支期光旺岭单元侵入体总体呈NE向展布,且以加里东期岩浆侵位中心呈半环状排列;燕山期八角亭超单元3个NE向带,是岩浆呈岩墙式扩张定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借鉴花岗岩区单元—超单元填图理论方法 ,通过对乌增苏辉长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的研究 ,将岩体划分为四个单元  相似文献   

4.
鄂拉山东北段都龙超单元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国忠  安勇胜 《青海地质》1996,5(2):11-20,42
都龙超单元是一个大型中酸性复式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 源岩浆演化的理论,结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包括特征及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等,将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解体,圈定出23个大小不等的侵入体,进一步归并为5个单元和一个超单元,建立了区内的岩石谱系单位。  相似文献   

5.
郑基俭 《湖南地质》1995,14(4):200-204
本文综述了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的理论基础和分解岩体、划分侵入体的标志及单元、序列、超单元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对花岗岩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普查找矿,科研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宝鸡岩体颜家河超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研究了它们由早到晚的变化特征,并将各种特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现该超单元岩浆从早到晚存在着反序演化的特点,即由偏酸性岩浆向偏基性岩浆演化,并建立了该超单元的岩浆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布列开超单元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博尔博松花岗岩体成因为壳幔同熔型;并认为该岩体为含金岩体,具一定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丰镇朱沿沟中侏罗世复式岩体进行分析研究,圈出26个侵入体,建立了5个单元(连石窑单元,三道洼单元,石堤沟单元,泉子沟单元,西施沟单元)。据各单元之间接触关系,演化特征,同位素年龄,归并为朱沿沟超单元,探讨了岩体就位型式及侵入体就位的构造与应力特征,根据包体变形与片麻理特征讨论了岩体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山  石准立 《现代地质》1995,9(4):409-418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清溪超单元成岩年代历有争议,笔者在该区从事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从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特征对该超单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取样,综合类比其基本特征,认为其成岩年代应属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成岩时限约在213—192Ma。  相似文献   

12.
张玉生 《中国区域地质》1995,(4):304-308,303
朱沿沟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共圈定出26个侵入体,建立5个单元,该岩体是燕山早期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上地幔基性岩浆在一次热事件中,经多次脉动所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中生代沂南超单元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七五”以来,鲁西地区开展的1:5万和1:20万区调工作,对中生代侵入岩的研究逐步深入,建立了济南,铜石,埠材、沂南等超单元。本文对重新厘定的沂南超单元的基本特征及所属单元典型侵入体的特征作了初步介绍,并对这套中基性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就位机制、岩浆演化及与铜、铁、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蓬莱地区岩浆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浅成-超浅成岩类岩石发育,其与研究区部分矿种(萤石、多金属等)的分布密切相关,加强对该类岩石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分析研究了该区新建雨山超单元(浅成岩)的地质产状、岩石特征等,通过对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数据的分析,论述了雨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及其成因和侵位机制等,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岩体分布于会理县西南约30km的小关河大板桥、大胡岭、黄土铺等地,北端走向近南北,南端走向近东西,属于会理菜子园岩群。在1:5万西昌片区联测图幅的野外工作中,笔者同其它人员一起对该岩体测制了剖面,并进行了初步的解体及超单元、单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火炎山超单元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志亮 《甘肃地质》1998,7(1):73-78
地处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的天水党川火炎山超单元,系早华力西期地壳造山的产物。该超单元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锶、氧同位素均具S型花岗岩特征。由主岩浆期、补充期单元及末期细粒花岗岩脉构成一次岩浆热事件的全部产物,表现为S型花岗岩所特有的结构演化序列,并具结构演化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的理论基础和分解岩体、划分侵入体的标志及单元、序列、超单元、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对花岗岩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普查找矿、科研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闽西南西溪超单元组合的建立及岩体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清  王文腾 《福建地质》1997,16(4):151-158
本文总结了闽西南西溪超单元组合的建立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各超单元,单元的侵位变形特征,探讨了侵位机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指出岩体构造研究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江梧村岩体是一个主要由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组成的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具有结构和成分演化序列。依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地球化学、结构构造等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大山、沐尘、下坞等3个岩石单元,归并为梧村超单元。从早期到晚期,岩浆的侵入具有明显的反序特征,这种"反序"现象是因为存在带状岩浆房。三个单元在格局上呈刺破式同心带状型式,这种就位很可能属于刺穿式底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俊华  彭志新 《湖南地质》1993,12(4):226-230
通过对桂东超单元各单元特征的对比,我们认为桂东超单元包括了两类不同地质、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进而探讨了这两类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得出牛塘、三洞两单元为1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块碰撞的环境,大塘、寨前、子公坑、五峰仙单元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陆一陆同碰环境。建议将牛塘、三洞两单元建立桂东序列,其余四单元归属江西汤湖超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