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雾区域地面能见度、垂直总水汽含量、雾滴有效半径等因子是对大雾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参数。以MOD IS探测器的卫星遥感数据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反演了这些大雾参数。能见度参数反演结果和气象地面观测能见度信息数据的对比表明其效果良好。所得垂直总水汽含量、雾滴有效半径也与以前国内外相关多年研究的结果趋势一致。此方法在这里成功的应用,说明其在遥感大雾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小云 《地图》2010,(5):60-6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的变化多端一如历史进程的变幻莫测。传说黄帝与蚩尤曾经在逐鹿大战,双方的军队在原野上激战正酣时,蚩尤使用魔法制造出漫天大雾,致使黄帝的兵士迷失方向,被蚩尤的手下杀得人仰马翻,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黄帝臣下有一个叫风后的人,为黄帝献上指南车,帮助黄帝带领军士辨清方向,冲出了大雾,从而击败了蚩尤。幸甚幸甚,如果不是风后和他的指南车,恐怕在今天我们就不会自称炎黄子孙,而改叫蚩尤子孙了。那场从天而降的大雾没有能够改变历史,然而在人类文明史上,极端天气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例却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雾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基于遥感影像反演的雾微物理参数可在一定程度反映雾灾的发展状况和严重程度,进而对大雾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本文选取发生于华北地区2007年11月24日13时10分的陆地辐射雾MODIS影像作为试验数据,在大雾生消机理和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基础上,构建了大雾路径辐射模型和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成功反演出能见度、含水量、有效粒子半径3个微物理参数,并在湖北省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观测数据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了地面数据验证,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366.地面数据与反演结果相关性较大,数值误差较小,说明反演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进一步应用该模型对发生于华北地区2007年11月21日至11月26日的一次陆地辐射雾MODIS时间序列影像反演微物理参数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总结出大雾具有爆发性产生和重复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能见度主要受大气辐射和水汽供给的影响。其值在50~130m之间变化,和平均含水量、有效粒子半径成反比例关系,共同反映出雾灾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夜间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雾、云、地表、水体等目标物红外辐射特性的基础上,针对MODIS数据提出了夜间雾监测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将低云大雾与中高云、水体和地表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去年年底加入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那时我们第一次到此,方知峄城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中国芸豆之乡"。当时已过石榴的收获季节,在大雾的笼罩下,我们参观了石榴盆景和青檀寺,有着百  相似文献   

6.
PM2.5逼宫API     
2011年10月以来,包括京沪在内的我国多地持续出现大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给健康带来的担忧,也让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进入公众视野。2011年11月17日,针对PM2.5,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二次征求意见。国家环保部表示,两次意见稿最大的差异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  相似文献   

7.
刘敏  刘锐  黄金辉  李敏  宋玲君 《北京测绘》2022,36(4):463-467
雾灾一直都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对雾进行有效的监测可减轻雾灾的危害程度.目前大雾遥感检测的难点为低云和雾的分离,并且高云下面的雾经常被误分掉,因此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基于Gabor变换的纹理特征来分离低云和雾,并对高云和雾在透光性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用红波段与近红外波段构建的归一化雾指数来提取高云下面的雾区.使用中...  相似文献   

8.
以过境时间不同的NOAA-16/AVHRR、NOAA-17/AVHRR、FY1-D/MVRIS、TERRA/MODIS和AQUA/MODIS五种遥感影像数据组成一组序列影像,对发生在湖北省2005年2月4日的辐射雾进行了一次变化检测与分析.经地面验证,序列影像数据在雾变化检测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检测结果动态地显示了该次大雾的形成﹑发展﹑稳定﹑消散的过程.将检测结果与该区域的DEM和水系矢量图结合分析发现,二者在辐射雾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过境时间不同的NOAA-16/AVHRR、NOAA-17/AVHRR、FY1-D/MVRIS、TERRA/MODIS和AQUA/MODIS五种遥感影像数据组成一组序列影像,对发生在湖北省2005年2月4日的辐射雾进行了一次变化检测与分析。经地面验证,序列影像数据在雾变化检测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检测结果动态地显示了该次大雾的形成、发展、稳定、消散的过程。将检测结果与该区域的DEM和水系矢量图结合分析发现,二者在辐射雾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的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分工形成了城市的主导功能和特殊功能。城市功能定位就是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发挥城市的独特优势。城市发展战略应建立在准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基础上。本文最后以南昌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例,探讨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发展和产业化,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导致了智慧城市的提出。数字城市必然走向智能城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同于数字城市的新特征。物联网与云计算是智慧城市的战略技术支撑。智慧城市的应用涉及到城市运作的方方面面,其根本目的与任务是让城市更智慧,本质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智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市容市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创立并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亦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喜  杨华  范况生 《测绘科学》2006,31(4):117-119
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数字城市”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是21世纪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城市管理协同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子系统和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同时还包括城市网格化管理数据库、城市管理构建平台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等辅助部分。本文以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为例,说明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及系统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能化。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为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带来可能。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阐述了如何进行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展望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是时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热点,城市下垫面是城市健康的晴雨表,是城市体检的重要特征项。近些年来在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城市下垫面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应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和地理国情监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下垫面变化监测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和探索,结合北京城市实践,给出城市下垫面监测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通过下垫面监测摸清底数,分析得出地表各类覆盖类型优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城市扩张关联驱动要素的问题,该文通过提取研究地区城市主体建成区和不透水面,分析其城市扩张特征,然后从城市不透水面、城市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3个方面,探讨2010—2015年6年中东南亚地区城市扩张状况,并对其城市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展强度与城市不透水面变化强度、城市人口增长率和人均GDP年增长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747和0.700,表明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水平提升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东南亚地区城市扩张及其强度。通过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出多因子定量回归模型精度相对较高,说明结合多个城市扩张驱动因子共同衡量城市扩张变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绿地、水域等地表特征,是研究城市环境和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基于TM影像提取城市景观特征,利用GIS技术对景观形态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城市景观形态特征,为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彭镇华 《今日国土》2008,(10):20-21
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比了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然后指出了建设信息城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城市信息科学的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20.
空间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区域评估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为了客观、定量评估城市现状,找到"城市病"根源,本文面向城市区域评估,利用空间大数据全面、客观、准确的特点,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人口、资源、环境、住房、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及城市安全等多方面为治理"城市病"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从城市区域评估的内涵入手,设计了城市区域评估的总体流程,建立了全面的评估体系,并对实现城市区域评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城市区域评估的方式,对城市现状客观扫描,将使"城市病"的病重程度得到客观度量,是根治"城市病"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