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7年11月5日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举行.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建生主持,参加会议的委员有方成、熊大闰、赵君亮、黄克谅、彭秋和、严俊、谢光中和束成钢.开放实验室副主任胡景耀和各基地主任钱伯辰、张文远、张洪起、魏建彦以及李宝山、周志忠列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赵君亮和各基地主任关于开放实验室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肯定了开放实验室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依照上届学术委员会所提出的学术咨询意见对开放实验室的工作进行了咨询检查.会议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14次学术讨论会“天体力学和天休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于1985年5月28日至31日在苏联名城列宁格勒举行。与会代表138人分别来自欧、亚、北美、南美等大洲的20个国家;其中东道主苏联代表80人,约占总人数的58%;美国代表15人,中国代表2人(万籁、赵君亮),其他国家代表1—5人不等。 学术讨论会在聂瓦河畔列宁格勒作家俱乐部的  相似文献   

3.
1985年6月5—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十届秒定义咨询委员会(CCDS)会议。这次会议由国际计量局(BIPM)召集,各国和有关科学组织派代表参加。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中国、西德、东德、西班牙、加拿大、瑞士、荷兰、奥地利十三个国家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4.
玉山顶上看星星李启斌1995年10月18日,中国天文学会代表团一行四人,应台湾清华大学沈君山校长和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邀请,起程到祖国的宝岛─—台湾访问。这四人是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天文台赵君亮台长,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何香涛教授,中国天文学会...  相似文献   

5.
全国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9—23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夭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宇宙线”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一个单位一百二十八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两个学会第二次联合召开这样的会议,上次是于1980年夏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会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太阳系小天体的运动”讨论会于1992年6月27日—3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召开。何妙福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李玉林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8个单位共28名代表提交综述报告和学术论文共25篇,其中邀请报告6篇。 这些报告的内容涉及太阳系里小行星、流星、自然卫星和人造卫星多种小天体的运动理论以及轨道确定方法和技术;轨道共振和混沌现象;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理论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召开。这个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会前,于8月15日—21日,还由这两个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期宇宙学暑期讲习班。 参加宇宙学暑期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工作者三十余人。这次讲习班由方励之作了宇宙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于1990年4月10—16日在曲阜和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9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樊静参加了会议。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阿米娜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竞主任向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成员颁发了聘书。李竞,樊静和吴俭分别传达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1月8—9目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委员会以及随后召开的第一次常委  相似文献   

9.
遗憾与祝愿     
五年前刚刚调到北京天文馆时,凭借对《天文爱好者》杂志一直的关注和期望,自己跳出来兼了杂志的主编。后来才慢慢地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来尽到主编应有的责任。可以说在这几年中,常务副主编李芝萍老师才真正地起到了杂志主编的作用。芝萍老师勤恳敬业,团结同事,为每期杂志的顺利出版付出了  相似文献   

10.
《宇宙之谜丛书》全套书6册明天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主编卞德培副主编李芝萍这套丛书内容非常丰富、新颖。从深宇宙到太阳系天体,从理论知识到观测实践,从历史到现在、到未来,全部包容在其中;内容新颖,包括了太阳系空间探测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成果。各册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天文学进展》第3卷第4期(1985)、第7卷第2期(1989)和第9卷第2期(1991)上刊登了本委员会提供的466个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现再推荐第四批220个,其中大多数是近年出现在文献上的天文学新名词。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译名提出改进意见。第四批新词的提供者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沈良照(125个)、李竞、何妙福、叶式、林元章、朱慈。以及热心读者天文学家黄磷。The4thDraftfortheChinese-TranslationofSomeAstronomicalTerms(TheAstronomicalTerminologyCommitteeoftheCAS)英文名推荐译名a…  相似文献   

12.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太阳物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学家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召开的中国天文学史第三次研究成果交流会于1980年5月2日至9日在成都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各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的代表六十令人。四川省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二局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严敦杰在开幕式上作了“历史天文学和天文学历史”的报告,系统地回顾了七十年代国际上天文学史研究的进展,着重指出天文学史的  相似文献   

14.
学术活动     
1986年8月25-3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第124次“观测宇宙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伯比奇(G.Burbidge)教授和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方励之教授主持。国际天文联合会秘书长斯温斯(J.P.Swings)博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王授琯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讨论会是国际天文学界最高水准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以观测宇宙学为专题的一次这种类型的会议。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学者来自23个国家,国外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31名,包括  相似文献   

15.
学术活动     
根据中国天文学会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正式成立出版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理事会聘请张守中为主任,柯大荣、李之方、李德河为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6年12月5—10日在陕西天文台与天文学文献情报网年会同时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张守中,副主任委员李德河、李之方,委员刘金铭、余伟才、周允芬、刘绍颖和高汉庭,陕西天文台曹志贤、南京天文仪器厂贾正明和联络员孙荣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1980年10月9日到2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1958年开创射电天文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天文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王绶琯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十三个单位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报告64篇。代表们就射电天体物理、太阳射电、射电天文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  相似文献   

17.
学术活动     
1987年9月29-10月3日在承德市举行了中日星系讨论会。这次双边讨论会是在中国天文学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承办的。参加会议的代表41人,其中日方代表7人,中方代表32人,美国天文学家McMray和黄焕延正在国内讲学,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34篇。 这次会议的特点是小型化、专业化,会议开得实实在在,参加会议的代表大都提交了论文,所有的论文都做了报告并进行了讨论。由于出席会议的代表全部是活跃在第一线上的中青年天文学家和在读研究生,因此提交的论文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里当前最活跃的一些课题,例如:类星体和活动星系的观测和理论分析,字宙的大尺度结构,日本刚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文馆首次出席世界天文馆馆长会议1996年11月5日-12日,我出席了由欧洲三国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在其国家首都天文馆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天文馆馆长会议(简称IPDC)这次会议的主会场分别设在三个国家的首都,即:布达佩斯、维也纳和布拉格天文馆内...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二十二周峰年的太阳观测动员力量,组织队伍,明确峰年常规观测及资料处理的学术要求,我国首次太阳常规观测及资料规范化会议于1986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及二十二周峰年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召开的。数理学部常委、峰年领导小组执行组长陈彪先生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74人。他们主要来自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常规观测、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20.
学术活动     
《第一届张衡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23—29日在陕西临潼陕西天文台举行。这是一次我国(非太阳)天体物理学的联合学术讨论会,内容有:(1)近年来天体物理学的进展与展望评述报告会;(2)全国第七次脉冲星与活动天体讨论会;(3)全国第三次双星讨论会;(4)全国星系和宇宙学学术讨论会;(5)全国第一次空间天文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陕西天文台承办,学术组织工作由南京大学天文系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