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辽宁省建平县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举全县之力大力推进,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谋篇布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建平县域特色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之路。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完善创建工作机制进入"十二五"以来,建平县委、县政府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紧扣"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中等城市、争创全国百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切人点和重要载体,实施八大节地举措,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推动全区城市转型升级的“指挥棒”和“助推器”,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南依黄山,北枕长江,下辖11个乡镇110个村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27.3万,县域面积1180.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量23147.91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013.84公顷.近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着力在构建五项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上下功夫,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大提升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资源消耗量明显降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12年度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着力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动脑筋、做文章,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资源向开发和保护并重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集约转变,资源利用布局结构向集中优化转变,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做到科学规划“节”地,有保有压“控”地,多措并拳“腾”地,立体发展“用”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庆阳市西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这一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为实现绿色发展,始终高举节约集约大旗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深化土地节约优先战略,把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2014年9月12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和严格用地规模管控等7项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三旧"改造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仅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给予广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创新政策,是广东特色的内涵挖潜式高效用地新路。基于SuperMap"三旧"改造标图建库结合工作实际,为"三旧"改造整个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在SuperMap中建立"三旧"改造地块数据库,从而实现了以图管地和有效监控,全面掌握"三旧"改造用地的总体情况和实施改造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中期的我国而言,土地问题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而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土地问题中,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紧缩"地根"的形势下,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关系的唯一出路。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管部门,要推行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首要的是推进土地管理方式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为有效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难题,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平台,构建起节约集约用地“三五模式”,实现“整合五种资源、健全五项机制、严守五道关口”,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行动主题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0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 土地调控政策和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12.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建设用地粗放甚至闲置浪费的问题在各地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主要表现在城镇用地规模非理性扩张过快,城市空间缺乏科学布局,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开发区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闲置率普遍偏高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途径,需要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入手,强化土地使用者的约束机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改善土地市场机制,以及实行保护土地共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节约优先"战略,以亩产论英雄,以集约促转型,有力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高举节约集约用地大旗不动摇,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好“源头管控、批后监管、用地考核、内涵挖潜、动态巡查”的“组合拳”,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耕地面积达713.8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5.5%以上,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列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沛县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始终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十六字方针,以节约集约促双提升为主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实现了“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2015年7月,沛县荣获了“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09,(10):35-35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科学评价各地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切实推进浙江省“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的落实,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08]52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订本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实行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种载体,要在创新中不断挖掘其承载能力;土地是一种杠杆,引入新机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始终秉持这一理念,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扎实践行“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以提质增效为导向节约集约用地,以富民维权为导向坚守耕地红线,以共同责任为导向强化执法监管,以“三严三实”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生态补偿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用地“零增长”的节约集约倒逼机制、部门联动的依法管地共同责任机制,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此,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2015年被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按照“保障保护、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维权维稳、有责有方”的总体思路,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扎实做好土地整治、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实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全县连续1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这一年,国土资源部将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推动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大力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工作,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保障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近日,在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达标考核测评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