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应用GNZ五型电码信号自动记录仪接收探空讯号,减轻了高空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深受基层台站的欢迎。 但在使用记录仪过程中,常常出现飞点、乱点现象。这就使压、温、湿三条曲线不正常,失去高空资料的准确性,影响情报服务。 出现飞点、乱点的原因:一是记录仪自身故障引起,二是探空仪施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细有关。当探空仪的压、温、湿指针压力过大时,电码筒在转动过程中针尖与电码筒的平衡锤或电码筒边缘上的数码字相接触,造成记录仪译码部份错误,乱点过多使记录无法整理。解决的办法有:一是调整压、湿指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空探测多数是采用无线电码遥测法进行测量。与701雷达配合、工作时回答器受雷达发射的“讯问信号”所触发,立即发射出“回答信号”又为雷达所接收作为回波信号。这种一问一答的工作状态就构成了2次雷达的基本特点,故称为2次雷达。探空仪施放后,约以35~60电码/m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地面拍发温、压、湿电码信号,信号接收者用收报机或701雷达接收来自探空仪的信号。信号接收是整个探空工作的关键,它是记录整理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探空资料的准确性,所以要求信号接收者认真负责地接收记录每一个电码信号。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应用 GNZ 五型电码信号自动记录仪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飞点、乱点现象。使压、温、湿三条曲线不正常,失去高空资料的准确性。出现飞点、乱点的原因:一是记录仪自身故障引起;二是探空仪施放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空气象台站目前已使用计算机对高空探测资料进行处理 ,而工厂提供的探空仪气压特性仍然是手工绘制在方格纸上的校准曲线。这使得台站不得不再从校准曲线上取点 ,换算成高次方程输入计算机 ,以此查算信号的对应气压值。台站迫切希望工厂能直接提供数字化校准曲线 ,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手工绘制过程中引起的各种误差。GZZ2 1型探空仪是目前高空站网正式大量使用的探空仪。它把随气压 p变化的空盒中心位移Z转换成电码Ma而形成气压和电码的关系特性。本文将对空盒特性 (p~Z) ,空盒中心位移转成电码的转换特性 (Ma Z)以及探空仪气压…  相似文献   

5.
接收机是701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放大400MHz的目标回答信号和音频探空信号。回答信号供测距和测角分机对目标进行定位,探空电码信号供观测人员对空中的压、温、湿气象要素收听或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接收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探测工作。701...  相似文献   

6.
在气象填图值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象电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掉码现象,如何正确及时地分析判断处理好这些错,掉电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注意掌握各种气象电码的组成型式和编报内容。目前我区常用的气象电码有地面电码,高空电码。地面电码又分国内陆地,国际陆地,国内舶船,国际船舶,广西定时。高空电码  相似文献   

7.
九月下旬参加了省局举办的新电码讨论会,是一次很好地学习机会。通过学习讨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有些编码更简练了。例如:①在旧电码里气压倾向要用0到9共十个电码编报,不少观测员感到既不好掌握,又比较繁琐,同时在预报工作中对气压倾向也不一定象电码那样十分细致的分别考虑。在新电码里气压倾向只编报2、4、7三个电码,表明气压倾向上升、下降和无变化三种情况,这就完全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8.
谈关于编码发报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测报工作,一方面是积累资料,另一方面又将获取的部分资料以电码形式,拟编报文发出,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气象电码种类很多,一部分电码做了硬性规定(如现在天气电码),还有一部分电码只做了些概括性的说明(如过去天气W_1、W_2的配合编报).对于硬性规定的电码编报,向来很少出现异议,但对于概括性说明的电码编报却出现了很多争论.不用说站与站之间,就是一个站上的工作人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本  相似文献   

9.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观测工作中,大多数的云天可以根据GD—01Ⅱ电码规定毫不费力地进行有关电码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复杂的云天,电码规定中没有十分明确,这就需要观测员根据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云、天演变趋势和实践经验作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天气报观测时15分钟内、航空报观测时10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天气现象时,应合并选码. 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生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时,现在天气电码的选择,可以说是合并选码,也可以说是按大码编报原则.因为雨、毛毛雨、雾都有单独编报的电码,而雨淞、雾淞却没有相应的电码,但编报电码中有雨或毛毛雨并有雨淞结成和雾并有雾淞生成的电码,且电码较雨或毛毛雨、雾单独  相似文献   

13.
1 准备仪器  查看鉴定后的探空仪电源和信号连线是否焊接牢靠、电码筒表面是否有脱落现象、感应元件有没有变形、电机转动是否正常以及工作电压电流是否正常等。如发现有脱焊现象、电码筒表面有脱落现象、感应元件有变形 ,更换仪器重新准备。要用手去拉一拉焊接线看有没有脱焊 ,查看电机转动时的电压、电流是不是在规定的值之内 ,同时要看电流波动是否小于等于是 2 0 m A,如果大于2 0 m A就只好更换仪器。要多听一听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有的电机电压电流要求都符合 ,但有停转的毛病。 1 998年放的一个仪器在准备时一切正常 ,释放前信号和…  相似文献   

14.
新电码规定中增加了一个过去天气电码,这对于完整地反映过去天气时段内的情况很有好处。但由于电码增多,在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配合编报方面带来  相似文献   

15.
1.气象旬(月)报报文组的增加新的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已于1991年7月11日起执行。该电码比(HD-02)电码增加了地温段,产量段两段资料,农气段、灾情段也有修改增加,而且我省有9个台站尚须编发地方补充段资料,因此新电码报文组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ZSQ—1A 型传真收片机是当前县气象站提高天气预报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发展。下面谈谈我们在操作使用中的一些体会。一、如何接收清晰的信号传真收片机是一种终端设备。它是依靠无线或有线电路提供传真信号而接收图片的。目前县站都是利用无线电码,即把天线  相似文献   

17.
《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中3.13.3(1)条规定:如果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对电码28应比  相似文献   

18.
骆继宾 《气象》1981,7(7):31-31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这次电码的改革已经酝酿、讨论了近十年。直到197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本系统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上,才正式对新电码的格式作出了决定。而启用日期的决定则是1979年第  相似文献   

19.
对“雨(毛毛雨、雾)并有雨(雾)淞结成”的理解在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D一of皿)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中.电码48、49、56、57、66、67所反映的是“观测时有雨(毛毛雨、雾)并有雨(雾)琳结成”。对这些电码我站理解不一,争论较大。一部分同志...  相似文献   

20.
孙育椿 《气象》1978,4(10):32-32
气象观测员每次拍发绘图天气报告或航空报时,都要查阅WW(现在天气)电码表。但是这个表按电码顺序编排,不很适用于编发电码的观测员使用。为便于观测员查编WW。我站制作了一个反查表,现列出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